|
全國首個城中村改造立法!《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獲批全國首個城中村改造立法!《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獲批 二維碼
1
3月29日 《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 (以下簡稱《條例》) 獲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 該《條例》是全國首個 專門針對城中村改造的 地方性法規條例 廣州市城中村體量大,環境、交通、公共服務、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較為突出,立法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據今年年初發布的《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2021—2035年)》顯示,廣州擬推進272條城中村(行政村)規劃改造,涉及改造范圍共計約15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約118萬,常住人口約515萬、占全市常住人口約28%,常住人口密度約3.3萬人/平方公里。 村民不同意拆怎么辦? 集體土地怎么征收? 征收補償標準怎么算? ...... 此次獲批的《條例》 針對城中村改造中的熱點問題 進行了明確規定 ![]() 村民不同意拆怎么辦? 《條例》明確,拆除新建類城中村改造項目啟動之前,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改造意愿征詢,經改造項目所在村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和三分之二以上十八周歲以上村民同意后,納入城中村改造年度計劃并啟動改造。 ![]() 資料畫面 ![]() 集體土地怎么征收? 《條例》從兩個方面規范集體土地怎么收:一是完善集體土地征收程序;二是明確收回集體土地使用權的程序要求。 《條例》明確,城中村改造項目涉及土地征收的,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土地的位置、權屬、地類、面積以及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權屬、種類、數量等情況按規定進行土地現狀調查,調查結果應當由擬征收的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簽字確認。 征收集體土地應當按照公平合理、先補償后搬遷的原則,鞏固提升村民原有生活水平,維護長遠利益。 城中村改造項目需要收回集體土地使用權,符合法定情形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依法收回集體土地使用權,并按規定對集體土地使用權人給予適當補償。 ![]() 資料圖 ![]() 征收補償標準怎么算? 《條例》針對如何制定和實施合理、可行的征收補償標準問題作了規范。 其中明確,征收集體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補償標準,以及征收土地涉及的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青苗的補償標準由區人民政府擬定并按規定報請批準后公布實施。 征收補償一律按照經依法依規批準公布的標準公開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提高、降低或者另行補償。 城中村改造村民住宅補償安置采取復建安置、產權調換、貨幣補償等方式。征收集體土地涉及非村民房屋的,應當充分聽取意見并對其合法權益予以合理補償;針對不同意見,應當認真研究論證并以適當方式及時反饋處理意見。具體補償方式和標準由區人民政府擬定并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意。 ![]() 村民的社會保障怎么定? 《條例》第三十五條對拆除類城中村改造的村民轉化為城市居民及其社會保障作了規定。 其中規定,實施拆除新建的城中村村民,依照法定程序轉為城市居民戶口后,應當享受城市居民待遇。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村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負責被征地村民社會保障相關工作。 ![]() 資料圖 ![]() 改造后村民怎么安置? 《條例》第二十二條明確,征收集體土地應當按照公平合理、先補償后搬遷的原則,鞏固提升村民原有生活水平,維護長遠利益。 《條例》第三十一條明確, 城中村改造地塊除安置房外的住宅用地及其建筑規模應當按照一定比例建設保障性住房,可以綜合交通、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產業布局等因素按區域統籌調節。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詳細規劃明確的建設量較自身改造建設量有節余的,優先建設保障性住房。 來 源:綜合廣州廣播電視臺、廣東司法行政公眾號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