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杭州臨平區:打造全齡友好和諧人居,變美好愿景為可感實景

杭州臨平區:打造全齡友好和諧人居,變美好愿景為可感實景

 二維碼 2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堅持以人為本,持續推進完整社區建設,以“小單元”撬動“大民生”,聚焦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老一小”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落實完整社區建設要求,聯動老舊小區片區化改造,開展社區專項體檢工作,探索強社惠民改革路徑,完善可持續運營機制,努力將社區打造成群眾最有獲得感、最具體驗感的有形載體和民生工程。眼下,一幅嶄新的“和美共富圖”正徐徐展開,成為臨平完整社區建設成效的生動縮影。

南興社區舉辦親子 DIY 活動

打破社群邊界,擴大鄰里朋友圈

每天早上 10 點,南苑街道南興社區鄰里中心“南興里”便開始熱鬧起來了。踏入大門,左側是窗明幾凈的開放式閱讀區,右側是咖啡吧、茶飲吧,不少年輕人在此品茶、聊天。再往里走是兒童驛站,周圍還分布著南興劇場、大講堂、手作花園等十多個鄰里空間,到處洋溢著和諧、自在的氛圍?!白鳛榻值兰壢g段復合型開放互動場所,‘南興里’可以滿足周邊 4 個社區 3.5 萬居民的各類需求。”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南興社區通過大視野謀劃 4 個社區的連片創建,打破了社區、社群、服務的邊界,使得完整社區的創建成果最大限度惠及更多居民。

為激發全齡活力、提升交流溫度,社區堅持生命全周期服務理念,圍繞“一老一小”群體,推出“公益季、生活季、藝術季、健康季”全齡樂享主題活動,擦亮“理想·四季”活動品牌,圍繞中青年群體,打造南興專屬特色五大集市,激發青年創新創業活力。截至目前,社區已累計舉辦“興”光少年藝術分享會等活動 100 多場次,服務居民 8?000 余人次。

此外,社區引入第三方運營單位,聯合社區、物業、社會組織、居民等多元主體參與,將社群主理人培育、社群孵化、數字化積分運營、社區業態促活作為運營重點,充分激發社區內生動力。目前,挖掘培育社群主理人 132 人、社會組織 113 家,孵化茶友、跑團、攝影等社群 37 個,建成數字化積分應用場景并導入本地商戶 637 家,通過組織社群活動有序開展,助力鄰里關系持續升溫。

圖片

老人在梅堰社區公園健身

聚焦民生需求,完善社區服務圈

為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臨平區瞄準民生痛點問題,狠抓民生要義,尤其聚焦“一老一小”特殊需求,補齊養老托育短板弱項,提升“養老托育”服務質量,努力打造全齡友好型社區,以民生溫度提升幸福指數,持續探索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建設新路徑。

在“一老”方面,梅堰社區結合 60 周歲以上戶籍老人占比達 22.4%、人口老齡化顯著的人口結構特征,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創新打造街道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涵蓋養老綜合數據中心、智慧助餐、視頻互動、智慧診療、智慧家護等 7 大模塊,為轄區老年人提供線上預約保潔、代購、維修、就醫及點餐等業務,形成養老服務“一鍵式”直達。目前,智慧助餐系統日均服務老年人 500 余人次,智慧養老平臺共提供各類服務 3?250 余次,惠及老年人 3?200 余人。

此外,社區積極打造“幸福臨街”養老服務品牌,依托“醫共體”建設,為社區 1?000 余名老年人簽約家庭醫生,提供全天候、近距離醫療保健服務。創新“黨建云守護”模式,組織轄區黨員、居民志愿者組成服務小隊,為社區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代買生活用品、藥品、服務事項代辦等便捷服務,打通基層養老服務“最后一百米”,社區“一老一小”服務場景已獲評全省首批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一老一小”服務場景。

在“一小”方面,梅堰社區落地臨平首個“兒童議事會”,聘請了 30 名學生作為議事團成員,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小話梅”。該議事會成立以來,圍繞打造家門口的“無憂上學路”,“小話梅”議事團開展了多次熱火朝天的討論。在 2022 年 9 月,梅堰社區正式啟用了臨平區首條“無憂上學路”,全長400 余米的上學路,通過規范交通流線、升級安防技術、志愿者護學等多維安保措施,讓孩子不用家長接送,也能獨立安全地上下學。

圖片

梅堰社區無憂上學路

南興社區和梅堰社區的美麗蝶變只是臨平區完整社區建設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臨平區已成功打造龍興、崇文、湯家等省級完整社區 14 個,改造提升養老托育設施 37 個,新增公共服務設施 72 處,投入資金 2.2 億元,覆蓋社區面積約 80 萬平方米,惠及人口 12.6 萬人,居民綜合滿意度達 96% 以上。近年來,全區共有 31 個完整社區“一老一小”服務場景上榜省級名單,其中崇文社區、龍興社區、梅堰社區還被評為 2023 年度全市黨建統領未來社區(完整社區)建設“最佳案例”。

圖片

崇文社區嬰幼兒托育園

接下來,臨平區將進一步加強統籌謀劃,重點圍繞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打造宜居生活環境等方面探索創新,在完整社區建設的跑道上持續砥礪奮進,不斷擴大公共服務補短板行動的覆蓋面,努力打造更多具有歸屬感、舒適感和未來感的人民幸福共富美好家園,形成具有示范效應的完整社區建設“臨平樣板”。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