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緒紅院士:建筑業必須走信息化、工業化、智能化融合之路 二維碼
29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原校長周緒紅,是建筑結構工程領域的學科帶頭人。 8月26日,在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承辦的2019中國(重慶)智能建造暨建筑業大數據應用高端論壇上,周緒紅院士作了“加快建筑工業工業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的主題演講。 周緒紅院士認為,建筑業消耗了很多不可再生資源,出路就是“綠色化”。“我們怎樣去實現綠色化?那就是必須走信息化、工業化、智能化相融合的路子。” 建筑業能源消耗巨大,“三化”融合是出路 “每年我們的建筑面積都在不斷增加,是世界上土建最活躍的國家。但是,建筑市場當前面臨的挑戰,是嚴重消耗了一些不可再生資源”,周緒紅院士說,建造的過程中又產生了很多垃圾,還由于規劃、設計的歷史原因,不到壽命周期的建筑又會拆掉很多。 周緒紅院士打了個比方,房屋就像我們做衣服一樣,一定有個標準,機器也會有個標準。農村有很多房屋,就是一個遮風避雨的場所。很多房屋在保溫隔熱、隔音、建筑耗能方面都達不到要求,談不上是舒適的房屋。 “我們面臨市場大、問題多、成本高的挑戰,出路在哪里?出路一定是綠色化。怎樣實現這樣一種綠色化?必須走工業化的途徑,走信息化、工業化、智能化相融合的路子”,周緒紅院士說,這是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有利于進一步節能減排,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力,有利于提高建造的品質,有利于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科技進步。 建筑有生命周期,老建筑也可以變得綠色環保 周緒紅院士說,綠色建筑的內涵是,建筑對環境無害化,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建造過程中不破壞環境,提供安全、健康、舒適的場所,人和自然、建筑和諧共處。他認為,綠色建筑不一定是高成本、高端的建筑;也不一定城市才有,不一定局限于新建的建筑。“把老建筑改造成為綠色、環保的建筑,也是可以的。” 因此,現在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生態、可持續的建筑,還有低能耗的建筑等。 綠色建筑的發展目標是什么呢?首先來說,是效率、和諧、持續,這是一種發展方式的轉變。對于建筑來講,它有一個壽命,從規劃開始,一直到設計、運行、維護,到最后還要回收,綠色要貫穿在全生命周期。 “智能時代悄然而至,它的核心就是網絡化、信息化以及職能化高度融合,現代技術的進步,一定會帶來建筑材料和建造技術的發展,建筑業的人應該抓住契機,促進建筑業向綠色發展。”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