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長沙:數字技術“穿針引線”,護航工程本質安全

長沙:數字技術“穿針引線”,護航工程本質安全

 二維碼 1

來源:長沙晚報

9月3日,長沙市住建局舉辦專題培訓暨全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工作推進會,會上以《科技創新、數字賦能,用數字技術(BIM)推動建設領域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為題進行專題培訓,并安排部署了今年及今后一段時期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如何建設“好房子”,如何推動智能建造、綠色建造、數字建造、裝配式建造的發展?長沙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躍先在當天的專題培訓中提出,其核心在于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對整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改革、智能化轉型。




以湖南省首個高校學生宿舍裝配式建筑全過程標準化快速建造試點項目湖南師范大學桃花坪校區學生宿舍及教學實訓項目為例:設計階段,利用BIM技術對多個方案進行比選,保證項目的合理性、可行性;利用BIM技術與裝配式技術融合,通過多組合、少規格標準化工業產品,減少生產出錯率,施工中的問題提前控制,返工率降低了2%,有效提高效率。生產階段,利用BIM裝配式建筑智能化設計軟件(PKPM-PC)生成構件拆分模型,導出深化設計圖紙。利用五建筑工PCmom數字化系統,實現所有裝配式構件“一物一碼”,產品質量可追溯。施工階段,將BIM模型導入五建“智慧工地管理平臺”,提高了溝通效率和人工勞動效率,項目用工量減少了15%。








據介紹,BIM技術可以實現設計階段“協同設計,同臺唱戲”“人工智能,一鍵生成”“所見即所建,所建皆所愿”“實景三維,數字孿生”四大目標,可以提升生產階段設計與生產聯動、產品與質量聯動、數據使用和數據價值聯動“三大效益”,可以解決施工階段施工組織設計更精準、現場管理更可控“兩大難題”,可以達成運維階段數字化交接、可視化嵌入、智能化預警“三大愿景”。




“就像是‘穿針引線’一樣,通過建筑數字化技術串聯起整個建造過程,實現資源融合、數據共享、效能提升,最終激發新質生產力,達成行業綠色低碳、智慧安全的戰略目標。”張躍先說,BIM技術具備可視化、可模擬、大數據分析等特點,不僅僅為建造者提供了服務,也為決策者、管理者提供了更加直觀、便捷和專業的視角,幫助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項目。








會上,市住建局通報了全市2024年1—8月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工作情況。截至目前,長沙全市共有在建工地1334個,其中房屋建筑項目1037個,市政項目297個。通過常態化開展常見事故隱患專項整治,今年1至8月共排查整治隱患7100余處,記錄不良行為67起,將63個項目、企業納入了差別化重點監管。在科技創新方面,評選了21個示范觀摩工地,分批次集中展示安全標準化和數智工地建設方面的先進做法,同時創建165個揚塵治理A級工地,引領分級管控新模式。




接下來,全市住建領域將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和質量管理系列文件、制度和工作部署,推進黨建進工地,加強事前監督,統籌發展與安全,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用數字技術(BIM)推動建設領域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