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臺州以數字賦能智能建造 激活建設領域新質生產力

臺州以數字賦能智能建造 激活建設領域新質生產力

 二維碼 4

來源:中國建設報

  自獲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以來,浙江省臺州市緊抓智能建造發展機遇,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出成果、三年作示范”的工作目標,以試點項目為抓手,圍繞產業智能化、行業數字化、人才專業化等重點任務,持續推進數字技術同產業和行業深度融合,引領建筑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具有臺州特色的新質生產力,積極打造智能建造“臺州樣板”。




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出臺實施方案扶持政策




  試點以來,臺州市委、市政府科學部署、統籌謀劃智能建造實施方案和扶持政策。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智能建造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智能建造工作專班。2023年4月,臺州市人民政府印發《臺州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實施方案》,聚焦完善政策體系、培育智能建造產業、建設試點示范工程等八項重點任務,統籌協同推進試點工作。2023年9月,印發《臺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支持建筑業做優做強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智能建造,推動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引領并帶動廣大中小企業向智能建造轉型升級,打造建筑業“臺州智造”。




  二是出臺扶持政策。將智能建造工作融入全市建筑業發展大局,在金融支持、稅費優惠、用地保障等方面提供政策傾斜。在招標投標支持方面,對新開工總建筑面積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的政府投資項目,可在招標文件中對智能建造技術應用提出明確要求,并作為招標擇優因素。在金融支持方面,對重點項目發放金融機構非政策性貸款,或對引進智能裝備創業創新團隊項目,按照項目規模給予200萬~2000萬元資助。目前,全市有2家公司獲得1000萬元以上資金資助。




聚力創新產業集聚


厚植智能建造技術沃土




  產業作為智能建造的核心載體,也是實現智能建造的基礎環節。臺州實施鏈式招引,推廣創新裝備應用,切實提升智能建造領域的人機協作能力,積極引導智能建造產業鏈集聚。




  一是分類推廣智能建造技術,強化示范帶動。2024年,遴選發布6大類35個臺州市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案例(第一批),及時總結推廣試點項目成功經驗,發揮項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建筑企業實現產業提檔升級。如天臺縣市民中心項目,在應用建筑機器人、產業互聯網平臺等智能建造相關技術后,累計節約工程造價約120萬元,縮短約7%的總工期,有效提升了工程建設效率和效益。目前,全市70個智能建造試點項目已廣泛應用鋼筋捆扎機、智能施工升降機等自動化設備,鋼筋捆扎效率提高3倍,質量更有保障,已具備大規模推廣的基礎。




  二是實施鏈式招引,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打造約3平方公里集科研開發、產品生產、應用展示、技能培訓、物流運輸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建造數字化產業園區。通過引進優質項目、鼓勵技術創新、加強人才培養等方式,引育部品部件生產、高端裝備研發制造等智能建造上下游企業,實現產業布局從“零散點狀”向“系統鏈式”轉變,構建智能建造產業創新集群,產業園已于2023年開工建設。各縣(市區)結合產業優勢,布局建設配套智能建造產業園區,黃巖區已成功引進中巖數字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度新簽訂銷售合同3000萬元,首年即實現盈利;臺州灣新區引進太平洋建設集團,現已完成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的云湖核心區塊建筑業智能建造發展中心方案編制。




  三是緊盯設備更新,豐富裝備應用場景。聚焦起重機械、鋼筋綁扎、樓板打孔等“危繁臟重”場景,研發升級智能建造裝備。如本地企業攬勝重工自主研發的智能施工升降機,獲得浙江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每臺設備可替代兩名操作工人,使用時間不受人工限制,減少30%的人力成本支出,且安全性大幅提升。目前已有超過400臺智能施工升降機在全市建筑工地使用。




聚焦工程質量安全


抓好建設行業數字監管




  聚焦數字化改革,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加快探索與智能建造相適應的工程質量安全數字化監管模式。




  一是建設質量安全數字化監管平臺。平臺包括工程質量檢測、起重機械管理、預拌混凝土等13個子系統,探索工程質量協同管理、施工現場安全管控等方面應用場景。通過三個月試運行期,基本實現建筑工程“一套機制抓建設,一個平臺管行業,一張網絡全覆蓋,一套數據全服務”,平臺已于2023年6月正式上線,共有2434個項目納入數字化監管平臺,總建筑面積約7737萬平方米。




  二是工程質量全環節透明。將全市檢測機構納入工程質量檢測系統統一管理。系統自動獲取樁基、混凝土等檢測全過程數據,包括視頻、照片等,并實時上傳,通過AI自動分析識別檢測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向監管人員發出預警,檢測報告配備防偽二維碼。有效解決工程質量檢測“過程不真實、數據不可溯、報告不可信”等檢測痛點問題。截至目前,系統有效監管全市53家檢測機構、5412臺檢測設備,自動分析接樣日期異常4064次、重復試驗6742次、檢測數據異常6060次,從源頭有效防范質量風險。




  三是施工安全全方位互聯。建立起重機械主要構配件電子身份證管理制度,解決不同型號塔身混用、配件自行制作等問題。實現司機、安拆和檢測人員自動核實,起重機械使用維保記錄可追溯,設備全生命履歷自動生成等功能。截至目前,預警系統對施工現場隱患易發點進行實時監測,發出起重機械安裝警示信息5331條,維保提醒信息7.6萬條,關鍵崗位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證書延審提醒11.1萬條,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到期提醒3582條,對消除重大安全隱患起到及時預警作用。




強化人才引育留用


激發轉型升級創新活力




  一是聚焦“三支隊伍”,構建人才發展格局。培養專家型管理人才隊伍,將智能建造專題培訓納入各縣市區分管領導、建筑企業負責人教育培訓計劃。引育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通過臺州市高層次人才計劃“500精英”引才計劃引入高層次人才。打造高技能產業工人隊伍,2023年度召開 3期建筑業企業級、項目級智能建造職業技能培訓班,累計培訓719名智能建造相關產業工人,提升產業工人職業技能水平。




  二是聚焦“專精特新”,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通過鼓勵企業成立技術中心、建立“專精特新”動態培育企業庫等方式,支持企業加強科技研發。截至目前,累計培育認定75家市建設行業企業技術中心、11家省建設行業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建設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在庫培育“專精特新”建筑企業28家。




  三是聚焦需求導向,搭建產學研平臺。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建立臺州市智能建造聯合實訓基地,形成“一個學生、一家企業、一名老師、一位師傅”培訓方式。智能建造聯合實訓基地已獲批浙江省“十四五”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實訓大學生800余人次。




  下一步,臺州將以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充分汲取其他優秀試點城市經驗做法,重點圍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繼續推廣應用智能建造技術。按照“謀劃一批、儲備一批、成熟一批、啟動一批”的思路,引導智能建造骨干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迭代產品,評估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案例應用情況,拓展智能建造應用場景,助力試點示范項目建設。二是持續迭代升級智能建造監管。針對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生產關鍵環節,推進多方協同的數字化監管體系建設,探索“一個系統、一張圖”推進工程項目建設,真正實現數智管理全集成。三是穩步推進智能建造產業園建設。梳理臺州智能建造上下游產業鏈新需求,找準產業鏈薄弱環節,著重補齊補強產業結構。加大對智能建造產業園企業的支持力度,優化產業園安全發展環境,實現智能建造產業集聚、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




摘自 《中國建設報》 2024.09.10 臺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 管秉陽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