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浙江明確提出支持工業化建造產業發展,成為全國首個推動交通建筑工業化“試點”舉措

浙江明確提出支持工業化建造產業發展,成為全國首個推動交通建筑工業化“試點”舉措

 二維碼 4

來源:東方網

近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發布了《關于高水平推進公路水運工程工業化建造的若干意見(試行)》,明確提出支持工業化建造產業發展,爭取到2025年建成20個左右公路水運工程工業化建造基地,加快設計標準化體系編制進程。這是全國范圍內首個推動交通建筑工業化“試點”的舉措。








早在2020年,《浙江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中就提出,要推動交通建筑工業化發展,建設一批省級交通建筑工業化示范基地。2023年底,《浙江省交通建設工程推進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明確了預制構件商品化采購相關內容,為《意見》的出臺鋪平了道路。




浙江之所以能快速推進交通建筑工業化試點工作,主要得益于浙江域內各大交通建筑企業的先行探索,其中就包括浙江交通集團下屬浙江交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交工”)的實踐藍本。




2017年,浙江交工以“打造全國綜合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建筑工業化領軍企業”為使命,超前布局了綠色節能、低碳環保、數字化智能化的交通建筑工業化基地。截至目前,已與紹興城投、金華交投等17家市(縣)級國有投資平臺合作,累計在省內落地13個建筑工業化基地,覆蓋省內9個地級市,總占地面積2300余畝,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效應,初步形成“省內成網出效益,產業協同促轉型”的發展格局,為浙江省大范圍推廣交通建筑工業化提供可行性范本。




“《意見》的出臺為交通建筑工業化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說,制約交通建筑工業化產品銷售的壁壘被打破,新的商品化模式不僅會改變傳統的施工生產方式,還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引擎。”據浙江交工建筑工業化事業部總工程師寧英杰介紹,相比傳統施工方式,交通建筑工業化在提質增效、資源集約、安全環保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是交通施工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路徑之一,更對交通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一眾基地中,浙江交工的紹興建筑工業化基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7條生產線、1個混凝土拌合站、2個鋼筋加工車間,基本實現人、機、料、生產工藝數字化管理。車間里生產的長寬高規格不同、重達百噸的橋梁立柱等預制構件,像“搭積木”一樣被高效組裝。在投資總額不變的前提下,該技術能平均縮短40%現場工期,減少60%用工。根據實操測算,紹興基地最高峰可同時為20個項目提供預制構件產品,平均節約臨時用地1000多畝。




此外,通過標準化生產線、智能安監設備、機器換人等投入,建筑工業化技術大大降低了安全生產風險,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以紹興基地為例,目前已投入浙江交工率先研發的半成品檢測機器人、成品檢測機器人和焊接機器人。其中,焊接機器人可以一次性自動抓取50根鋼筋,自動完成焊接、碼放等工序。




“智能化、集約化生產有效減少了固廢排放,預測每年可減少碳排放59000kg。一臺焊接機器人可以替代2到3個工人,換算下來,一臺機器人一年可以節約人工成本20到30萬元左右。”寧英杰坦言,數字化管理和多機器人聯動的效應非常明顯,不僅制造速度快、質量可控,還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浙江交工在建筑工業化產業發展的探索,證實了這一模式不僅具備經濟和社會雙重效益,也是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更是推動交通建設行業新質生產力躍升的方向。




隨著《意見》的落地,交通建筑工業化產業發展迎來新的階段,也給浙江交工帶來新的機遇。未來,浙江交工將以建筑工業化基地為依托,持續推動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研發,大力推廣交通建筑工業化新技術以及智能制造研究成果,并廣泛應用于舟岱大橋、臨建高速、杭紹甬高速等省內重點交通工程建設中。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