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智能建造“黑科技”!

智能建造“黑科技”!

 二維碼 4

來源:南京建設


你知道智能建造里的“黑科技”嗎?


這個項目里“應有盡有”


↓↓↓


南京市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工程


江心洲某研發及培訓中心項目


近日主體結構封頂


各種各樣的機器人、無人駕駛升降機、


“智慧大腦”管理平臺……


在施工現場頻頻“上演”


一起來看!



10余款機器人“上崗”


省人力、更精細、更快捷




在江心洲某研發及培訓中心項目現場,一臺機器人正搖擺“手臂”有條不紊地進行焊接作業。“這是協助式焊接機器人,由工人事先預設好焊槍擺動參數,然后點火啟動,機器人就可以自動行走進行焊接,”項目負責人介紹,“相較于傳統的人工焊接,機器人焊接能減少高空作業的危險性,提高焊接效率30-40%,成型質量也更加均勻飽滿。”








據了解,項目運用了10款建筑機器人,覆蓋了多道施工工序,有測量、焊接、噴涂等等,可以輔助和替代“危、繁、臟、重”的人工作業,實現操作自動化,提升作業效率,保障工程質量。








無人駕駛智能升降機助力


實現智能化、精細化管理




在施工現場,一臺造型亮眼的施工升降機快速上下,高效完成貨物及人員的運送。據了解,這是臺無人駕駛智能施工升降機,無需專人操作,吊籠可自動響應樓層外呼和籠內選層指令,自動停層。








“無人駕駛智能施工升降機具備運行自動化、智能化和安全可靠的特點,能夠實現樓層精準呼叫和停層、籠門自動閉合、乘坐人數自動識別、遠程控制和視頻實時監控等功能,確保使用安全,能有效節約勞動成本,實現精細化管理。”技術負責人說。








異形鋼結構“智聯環”


單片重量達34噸




江心洲某研發及培訓中心項目鋼結構總用鋼量約33000噸,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連接主體結構的“智聯環”。它是串聯7棟樓宇的連廊,整體呈現螺旋上升不規則環形,多為異形鋼結構構件,單片重量達34噸,鋼桁架最大跨度達68米,定位安裝要求較高。






▲ 效果圖




項目部通過BIM深化設計,采用先分段吊裝,在空中拼接的方式安裝“智聯環”。“吊裝施工過程中,我們運用全站儀、三維激光掃描監測鋼結構的標高、變形,保證“智聯環”合攏精度和安裝質量。”技術負責人說。








裝配式施工


最高預制率近70%



江心洲某研發及培訓中心項目總建筑面積26.58萬平方米,共7個單體,各單體預制裝配率均超過60%,最高預制率近70%。高預制率的裝配式方式既提高了施工質量和效率,也有利于現場節能減排。








項目主體結構大量使用預制鋼梁鋼柱,外隔墻將使用單元式幕墻,內隔墻則采用預制隔墻板。這些構件均經過深化設計排版后由工廠統一制作,再運到現場進行裝配,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BIM+3D打印技術


全面提升建造質效



在信息化方面,項目在原有的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基礎上將質量、安全、人員管理、綠色施工、設備管理以及BIM管理等內容進行整合,打造項目級智能建造管理平臺,增強各專業協同能力,提高溝通效率。








建設過程中,項目部采用BIM+3D打印技術,制作復雜承臺模型,進行實體可視化交底,幫助施工人員快速理解施工意圖,高效率完成建造。運用BIM技術對鋼結構復雜節點進行深化設計,保證工廠加工出的鋼構件在現場能夠準確定位、安裝,減少因尺寸不準確造成的返工,有效節約了人工和材料成本。








江心洲某研發及培訓中心項目的智能化建造是南京市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我市正積極培育智能建造試點項目,重點打造智能建造項目集聚區,以示范項目帶動引領,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促進全市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