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以城市更新為牽引,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湖州:以城市更新為牽引,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 二維碼
17
近年來,浙江省湖州市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縱深推進、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加速轉型、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穩步實施的大趨勢,把提升城市品質能級作為加快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市域實踐的重中之重,以城市更新為主戰場,積極探索以盤活存量為主的城市開發建設模式,推進產、城、鄉一體發展,加快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全面推動城市結構調整優化和品質能級提升,全方位集聚城市發展資源,切實增強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努力為全國同類型地市探索城市現代化建設貢獻“湖州經驗”。 湖州小西街歷史文化街區 堅持站位全局,構建城市更新“三大體系” 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長遠發展,專門制定城市品質提升五年行動方案和城市更新方案,穩步推進城市更新工作。 搭建工作體系。建立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工作專班,設立規劃提升、資金保障等專項工作組,統籌力量,實體化運作,完善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協調推進機制。錨定老舊小區改造等26項重點指標,以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揚長避短、實干爭先”為抓手,開展“雙月晾曬”活動,各級各部門相互比拼,成效顯著。同步建立了市領導聯系項目、規劃師進社區等工作機制。 構建規劃體系。充分銜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構建“一總一規多專”更新規劃體系。圍繞“詩畫雅郡、青綠湖城”總體定位,委托段進院士團隊,從中心城區150平方公里和老城片區10平方公里兩個層面,開展城市設計,同步完善青綠游廊、老城特色水環等區塊規劃。啟動名城保護規劃等系列專項規劃編制,合理配置好建筑高度、業態布局和基礎配套,真正做到了規劃的全方位統籌引領。 健全政策體系。出臺湖州市城市更新指導意見,持續規范過程管理,在土地、容積率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出臺《湖州市城鄉風貌樣板區建設導則》,分類建立湖州全域城鄉風貌管控體系。同步出臺加裝電梯、公共基礎設施補短等方面的指導意見或配套政策24個。 璀璨湖城(攝影 范曉偉) 強化多措并舉,拓寬城市建設“實施路徑” 在實施路徑上,湖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留、改、拆”并舉,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鼓勵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 做好保護傳承的文章。構建由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歷史建筑組成的多層保護體系,制定出臺《湖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等系列管理規定,按照“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總體原則將歷史文脈貫穿到城市“舊改”和新建有機更新的全過程。例如,南潯古鎮深度挖掘“古鎮記憶”,重點打造故居類景點,結合沉浸式文化演藝、文旅市集等為古鎮帶來火爆人氣,2024年“五一”期間南潯古鎮累計接待游客達106萬人次;小西街歷史文化街區通過植入新業態、新場景,在街巷肌理不改變、文保單位不破壞、歷史建筑少干擾的基礎上實現蝶變,2023年獲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負責街區文創產業運營的企業年收入已超1000萬元。 做好舊區改造的文章。堅持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城市更新重點,鼓勵群眾全過程參與方案編制,并把“實用性”放在首位,圍繞房屋滲漏水、基礎設施老化、公共配套不足等問題實施改造,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77個,落地黨群服務、居家養老等各類服務場景超50個,計劃在2024年內基本實現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應改盡改。此外,將“舊改”、加裝電梯、污水零直排等工作統籌推進、同步實施,做到“最多改一次”,最大程度減少對群眾的影響。 做好微改精提的文章。秉持漸進式、低強度的原則,系統排摸,利用橋下空間、低效閑置地等城市中的“邊角料”,開展織補式更新改造,累計打造口袋公園120個、城市書房近80個,貫通沿河綠道170余公里,并打造一批咖啡館、體育休閑基地等配套設施,累計更新盤活低效用地超6300畝(1畝約等于666.7平方米)。此外,通過美麗廊道串珠成鏈、入口門戶精品塑造,做到點上精耕細作與面上整體打造有機融合,實現全域風貌蝶變,近3年來累計建成省級風貌樣板區17個、省級未來社區41個。 西山漾全景(攝影 范曉偉) 突出精致精細,提升城市服務治理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湖州市堅持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多維度創新城市建設管理工作。 全面完善功能服務。突出“人”的核心需求,主動在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領域,導入高端資源,完善基礎設施,讓湖州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一線城市的公共服務,真正做到以公共服務提質帶動城市品質提升。例如,在南太湖未來城、西塞科學谷、長田漾生態文化區等重點板塊建設中,優先推進湖州學院、湖州職院、匯智芯商業中心等基礎配套項目建設,使城市承載力、輻射力、帶動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持續強化精細管理。大力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通過抓好垃圾分類、公廁改造等關鍵小事,持續改善城市形象面貌和環境秩序,全市已累計打造“席地而坐”管理品牌131個、美麗公廁163個,生活垃圾總量連續5年保持負增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拿下全省“六連優”、全國“九連冠”。特別是在深入推動數字技術與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方面,先后構建湖州排水防澇綜合管控平臺、工程建設“浙里建”等多個精細化管理場景,打造“湖垃圈”“城市公廁一張圖”等一批便民小程序,城市治理日益向智慧化、精細化轉型。 全面筑牢安全防線。聚焦“讓城市更具韌性,讓群眾更有安全感”,針對各類“城市病”,持續開展市政基礎設施補短板、自建房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已實現20年以上的老舊燃氣管網改造全覆蓋、城鄉危房動態清零。同時,突出抓好城市生命線工程建設,推動實現對城市供排水、燃氣、道橋隧等實時監控,筑牢城市生命線,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運行保障能力。 作 者:湖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盛崢 張嵐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