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雄安新區:智領未來,筑夢數字孿生之城

雄安新區:智領未來,筑夢數字孿生之城

 二維碼 4

雄安電建智匯城43-3地塊雄安之翼項目應用智能建造技術(效果圖)

河北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打造“智能、綠色、創新”的靚麗名片,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生長,構建全域智能化環境,以建設“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為契機,不斷豐富應用場景,推動新區高質量發展。

高起點規劃,打造智能建造新高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高起點規劃實施路徑。按照雄安新區“一中心四平臺”智能城市框架要求,結合城市建設管理實際,制定“1+1+5+N”的雄安數字城市管理體系,統籌開展數字化建設頂層設計,打造統一指揮調度平臺,開發統一對外服務APP,深化五大行業綜合應用。通過推進城市建設管理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城市建設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和智能化的全面創新。雄安新區高起點規劃開展城市建設管理數字化高質量發展實踐,榮膺2023年智慧城市先鋒榜優秀案例一等獎。

二是出臺實施方案,建立多維度智能建造管理體系。印發實施了《雄安新區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提出10項試點任務。組建了由雄安新區分管領導擔任組長的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工作專班,統籌推進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各項工作。印發《雄安新區智能建造試點城市推進工作要點》《雄安新區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任務清單》,明確了年度目標和具體任務。制定了《雄安新區智慧工地建設技術標準》《雄安新區智慧工地評價標準》等地方標準,指導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創新BIM管理體制機制。雄安新區在全國范圍內首次提出“數字孿生城市”概念,成為第一個全域實現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建設的城市。創新提出“6個BIM”數字雄安營造理念,為新區的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實現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市的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構建以“BIM”為核心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新機制,與“工改”四階段和“一會三函”有機融合,保障了各類工程建設項目實施。編制完成《雄安新區建設工程施工BIM實施與應用技術規程》,支撐、引領新區智能建造高質量發展。

創新數字平臺,“雄安質量”再提升

一是積極培育產業,高水平推進智能生產。雄安新區重點培育重大前沿創新平臺,現有具備全面數字設計的勘察設計企業20多家,具備開展智能建造業務能力的建筑工程總承包企業30多家。雄安新區已投產無人值守的智能生產線26條,混凝土年產能500萬m3,水泥穩定碎石年產能150萬t,瀝青年產能70萬t。確定了5個智能建造試點企業和2個試點園區(工廠)。舉辦雄安新區“未來之城場景匯”大賽,設立機器人、安全應急、綠色、智能網聯等不同賽道,通過路演競賽的形式選拔出專業賽道TOP10,扶持獲獎企業打造創新示范型應用場景。

二是全面推進數字平臺建設。自主研發建設了雄安新區規劃建設BIM管理平臺,在所有新建工程中全面推行BIM報建審批、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運行維護模式。按照“數字住建”基礎平臺技術導則,基于雄安新區“數字建交”體系規劃,結合建筑業信息化頂層設計和業務需求,確定數字建設管理平臺“1+3+N”(一個統一入口、3個數字建設行業樞紐和N項業務應用)的實施路徑,開展系統開發工作。持續完善雄安新區工程建設智能化監管系統,實現工程項目全過程信息匯聚、智能處理、業務協同和可視呈現,完成視頻接入工程147個,視頻接入總數554個,在線率達50%,有效促進工程建設管理水平與服務效能的提升。

雄安新區依托區塊鏈技術支持,搭建區塊鏈監理管理系統,將巡查、質量驗收、旁站監督等業務信息上鏈留痕,形成真實、可信的責任鏈條,有力支撐了“雄安質量”。系統上線應用3年來,累計服務建設項目500個,涵蓋項目類型13種,服務各類企業510家,共有500多個政府投資標段項目在建設資金支付區塊鏈系統中運行,業主、總包、分包等5 600余家企業上鏈,合同總數10 000余份,累計支付金額600多億元,發放雄安建設工人工資55萬余人次,有效解決工程建設融資問題,營造工程建設領域良好營商環境。

雄安新區積極構建全生命周期防護工程管理體系,打造集項目立項、工程設計、質量監督、竣工交付、維護管理于一體的數字化、智能化防護工程管理系統,建設“雄安新區城市防護要素一張圖”,在全國率先實現工程建設項目配建人防工程“零審批”和異地建設人防工程“一鍵式”許可繳費。

截至目前,雄安新區已實現對706個防護單元137.6萬㎡、29 902個人防車位和1 971個關鍵防護設備實時在線精細管理,人防巡檢子系統支持非接觸式執法檢查和“四不兩直”檢查,大幅降低行政管理成本。“雄安新區城市防護工程一體化管控平臺”榮獲第十七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2024年智慧城市先鋒榜優秀案例一等獎。

圖片

智能化鋼筋加工廠

智能建造全面鋪開,智慧運維賦能新區發展

一是開展試點建設,實施多場景應用智能建造。雄安新區以智能建造多場景應用為抓手,共征集確定了37個智能建造示范工程項目、50個智慧工地項目,并經專家團隊評價認定,最終確定12個智能建造重點工程、22個智慧工地示范項目。成立了智能建造專家委員會,將128名專家納入專家庫,采用“結對子”方式對試點項目進行指導。

二是智慧運維管理不斷完善。雄安新區積極開展智慧安防、智能表具、智能停車、智慧物業等智慧運維建設。500余千米的全數字道路項目已初步建成,容東、容西、啟動區多個項目已建立樓宇智慧運維系統,并與新區四平臺進行無縫銜接,容東1 000余棟樓宇的7個智慧社區項目等投入使用。雄安新區智慧能源管理系統迄今已平穩運行1 200多天,實現區域內電、水等多種能源多表即抄、綜合監測、智慧調控、分析決策及智能運維。雄安新區持續推進CIM規建管運一體化系統迭代升級,通過完善系統功能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打通業務流程實現業務協同辦理。CIM+應用與CIM平臺互促互進,在“一中心四平臺”的總體框架下,以平臺支撐應用建設,以應用反向促進平臺發展,從應用中來到應用中去,在互通互融中互促互進。

三是重視宣傳引導,讓智能建造普及傳播。通過講座與論壇等形式,讓產業界對智能建造實現從“了解”“關注”到“參與”的過渡。邀請權威專家,舉辦專業講座。召開智能建造“產學研用”發展研討會,全國近百所高校的200余位領導、教授和37個智能建造示范工程項目負責人等參會交流。組織數字城市建設交流大會,分享智能建造促進新質生產力與產業鏈轉型升級相關經驗。組織來訪代表在試點示范項目進行實地觀摩調研,展示智能建造先進做法。組織協調“場景匯”機器人等智能建造相關賽道場景的打造。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