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貴州建科院:先行先試打造零碳園區全國標桿

貴州建科院:先行先試打造零碳園區全國標桿

 二維碼 22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園區建設有望迎來井噴式發展。貴州中建建筑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建科院)緊緊圍繞國家政策導向和行業發展趨勢,先行先試,成功將辦公園區打造成為全國首個超50年歷史的“零碳園區”,在全國率先打造了零碳園區示范標桿。


圖片

零碳園區智慧運維平臺


破舊立新,“問診開方”形成綜合改造方案


貴州建科院零碳園區改造項目位于貴州省貴陽市,建筑面積10380㎡,共有辦公樓、實驗樓等建筑12棟,大部分已超過設計使用年限,碳排放量每年達285.96噸,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提升使用效能刻不容緩。貴州建科院充分運用咨詢、檢測鑒定、工程勘察設計、綠色建材、特種施工、節能認證及評估等更新改造全產業鏈技術優勢,“一棟一策”為園區老舊建筑“問診開方”,形成全生命周期零碳園區綜合改造方案,全面打造技術鏈協同、產業鏈協同和管理協同的建設模式,確保在既有資源和技術的基礎上,以最小的投資實現最大的成效。


向新而行,“節”盡所能打造“碳”路先鋒


貴州建科院充分整合技術和產品優勢,提煉了低碳施工、低碳建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市政、低碳能源、低碳景觀和低碳管理8個技術路徑和60項低碳技術應用,推動節能與產能、降碳與吸碳雙管齊下,全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圖片

老舊廠房換新顏


節能降碳,推動園區改造低碳化。項目將單位面積用能較大的綠建所和使用年限最久的結構實驗廠房作為重點建筑進行節能改造,運用結構加固、表皮建材提升、內部空間改造、近零能耗技術等方式,推動建筑本體節能率≥40%,建筑綜合節能率達到100%;其他建筑則通過外墻屋面保溫、中空外窗提升、新風系統、廚房炊事全電化等方式,實現降碳7%的目標;項目采用的低碳混凝土、高延性山砂混凝土、M60Ⅲ型灌漿料等綠色建材,是貴州建科院的自主研發產品,在園區建筑降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項目還將產生的廢棄混凝土試塊進行固廢改造利用,應用于園區裝飾、景觀等項目建設,推動碳排放量降低66%~88%。園區改造后碳總排放量為250.08tCO2/a,整體降碳率達到12.5%。


產能吸碳,推動園區全域綠色化。項目打造光伏系統3528㎡,包括建筑屋面、立面BIPV、光伏停車棚、太陽能路燈、光伏玻璃等,年發電量達57.9萬kwh,替代減碳300.06tCO2/a,成為以光儲直柔為技術路徑的既有建筑零能耗改造示范園區;改造后園區擁有1600㎡復合濕地公園、6059.17㎡透水路面、1657.97㎡綠地面積,推動環境綠美化的同時,實現生態碳吸收2.92tCO2/a,園區最終碳排放-52.9t,成功實現“零碳”目標。


圖片

園區改造設計圖


數字賦能,推動園區運維智慧化。為實現“零碳、高效、健康”運維目標,貴州建科院組織研發團隊為園區“量身定制”了零碳園區智慧運維平臺,設計了六大功能板塊。例如能源管理通過60余塊智能表計和光伏系統,對園區水、電等能源分項分區監測,并通過預測分析和智能調控達到“用能平衡”,保障園區能源100%自主供給。園區管理通過對管網流量、易澇點及強排水泵等進行監測預警,保障園區管網、照明等公共設施高效運行。園區建筑通過設備互聯對建筑內天窗、空調、智能傳感器等設備狀態進行監測管理,確保低碳運行。以數字平臺為抓手,園區真正實現了環境健康與節能降碳雙優化,對于鞏固“零碳”成果、打造綠色高地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逐“綠”未來,示范“名品”打造特色“名片”


貴州建科院零碳園區項目推動老院煥發“新顏”,勇奪貴州首個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和零碳園區標識,是中建集團唯一被國資委納入的“中央企業存量土地和既有建筑盤活利用試點”,成為彰顯貴州建科院既有建筑綠色低碳改造實力的最強“名片”,樹立了零碳建筑的標桿,為推動城鄉建設領域向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下一步,貴州建科院將充分發揮零碳園區示范效應,加快創建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零碳園區整體性解決方案和技術體系,強化存量公共建筑深度減碳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示范,積極參與全國零碳園區建設浪潮,在向“新”向“綠”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為“雙碳”目標實現貢獻更多科技力量。


來 源:貴州中建建筑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

編 輯:王   越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