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容西安置房:好房子落地的實踐樣本        原創      雄安新區建交局        建筑雜志社     2025年04月28日 09:05 北京

容西安置房:好房子落地的實踐樣本        原創      雄安新區建交局        建筑雜志社     2025年04月28日 09:05 北京

 二維碼 5

雄安新區容西安置房項目作為國家重大民生工程,全面踐行“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核心要求,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優秀住宅小區金獎,成為新時代高品質住房建設的標桿。

體系化建設:

“慢行優先”,全齡友好

容西安置房片區落實上位規劃要求,綜合打造城市級慢行環、城市綠地、濱水景觀帶、公共活動中心以及社區服務中心等城市空間。將“慢行優先”理念貫穿設計、建設全過程,依托街坊內部道路及生態空間形成慢行系統。

項目周邊布局衛生服務站、養老驛站、幼兒園、便利店等設施,打造步行15分鐘可達的便民生活圈,滿足居民醫療、教育、購物等多元需求。

綠色低碳:

打造生態宜居的“綠色之城”

項目建設過程中嚴格執行綠色建筑標準,住宅建筑達到綠色建筑設計二星級標準,大型公共建筑達到三星級標準,建筑節能率高達75%。結合雄安氣候特點優化設計,全面貫徹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理念,顯著降低全壽命周期能耗。

項目落實“園在城中”理念,通過街坊化支路景觀、社區綠地和街角游園,打造多層次綠化空間。例如,利用微地形與植物造景技術形成喬灌草立體綠化,同時設置玫瑰花圍墻等創意景觀,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施工現場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和“三個全覆蓋”,確保揚塵治理工作落實到位,并遵循“四節一環保”的原則,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圖片


項目內景


智能建造:

科技賦能全流程管理

項目通過全流程BIM應用,貫徹“總規、控規、設計、施工”全過程信息閉環理念,實現了雄安新區“多規合一、系統集成”的數字化審批交付目標。

項目以“宏站+室分+微站”結合形式實現5G信號分級覆蓋,為智慧社區提供基礎網絡條件。通過圖像監控、報警聯動、軌跡分析、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可以在高危人員護理、車輛監管等方面進行布控預警。

項目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廣以車庫頂板非固化瀝青、跳倉法施工地下室結構為超長大體積混凝土,外墻外保溫板替代模板,波形瀝青防水板為防水墊層的坡屋面系統等創新工藝,房屋性能更可靠,結構更安全。

圖片

項目內景

安全為本:

筑牢品質根基

項目從源頭上避免使用石墨聚苯板等易燃材料,最大可能降低消防風險。同時,推廣使用以第二代R型塔吊、花籃式懸挑架為代表的更具本質安全型的設備,并對以工業插座配電箱、基坑電纜橋架為代表的臨電進行了優化設計。

項目主體結構采用高精度施工技術,精裝交付前通過專業團隊逐戶檢測門窗密封性、水電線路等細節,確保“一次成優”。項目先后被評為雄安新區質量安全綠色文明示范工地、河北省優質工程、河北省安全文明工地,累計獲得河北省結構優質工程獎68項,是群眾認可的安心居所。

圖片

項目內景

舒適便民:

注重細節,提升生活品質

項目在整體設計之初即開展建筑日照分析、室外風環境模擬、室內自然采光、室內自然通風、廚衛排煙防串味、噪聲及隔音控制、室內有害物質控制措施等多項專題研究,打造全齡慢跑道、親子活動場地、長者休息區、綜合健身場地等全齡友好場景。

容西安置房項目實現全屋精裝修,配備木地板、壁紙、櫥柜等基礎配置,居民僅需添置家具即可入住。全屋智能聯動,打造便捷歸家體驗,從靜音門窗、Low-E三玻兩腔中空玻璃等人性化居住細節,提升生活品質,優化廚房分區、操作動線,靈活應對各種場景。

容西安置房項目以“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為核心,不僅實現了居民“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的跨越,更成為住房城鄉建設部倡導的好房子理念落地的重要實踐樣本。

原文見《建筑》2025年第4期

供 稿: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

編 輯:王玉潔

圖片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