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弘揚勞模精神 向身邊榜樣學習

弘揚勞模精神 向身邊榜樣學習

 二維碼 2

近日,中國建筑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在京召開,表彰集團2025年13位全國勞動模范、1位全國三八紅旗手和4位新時代青年先鋒,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團結激勵廣大職工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不懈奮斗。


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奮斗者。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向身邊榜樣學習!


全國勞動模范楊毅輝

跨越山海 技術報國


圖片

楊毅輝,中建六局中建橋梁沙特阿拉伯交通隧道項目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他扎根基層24年,以創新攻克技術難關,以匠心丈量大地山河,先后主持重慶鼎山長江大橋等十余個重點項目的施工技術管理工作。


創新賦能的頂梁柱


2010年,重慶鼎山長江大橋打雷嘴隧道項目建設遇到巨大挑戰,上方公路隧道與下方輕軌隧道雙層四洞緊鄰復雜結構,最小開挖間距不足3米,輕軌隧道左右洞開挖距離不到1米。楊毅輝帶領團隊深入現場,采集大量數據,反復試驗論證,創新技術方案。最終四條隧道如“穿針引線”般精準安全貫通,工期提前2個月,以創新成果助推我國復雜地形隧道施工技術邁入國際先進。


圖片


創新不止步,楊毅輝在重大項目建設中持續突破技術瓶頸。在國內最大跨度路軌兩用懸索橋——重慶郭家沱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楊毅輝帶領團隊創新研發系列技術,確保大橋優質高效建造,在大跨度路軌兩用鋼桁梁懸索橋技術領域獲得12項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在大型基建項目建造中,我們的施工有時要像外科大夫做手術一樣,必須做到膽大心細、敢于創新!”楊毅輝說。


海外事業的“急先鋒”


“他的創新從來不是紙上談兵!”以色列特拉維夫綠線輕軌項目技術人員評價楊毅輝。在項目投標期間,為夯實技術方案,楊毅輝兩赴特拉維夫,踏勘現場、優化方案,成功讓管線遷改成本降低23%,并以“零沉降”方案,征服“嚴苛”的以色列專家,成功中標。


在沙特交通隧道項目,鋼筋在沙漠近50℃高溫下曬得燙手,高強度硅質砂巖讓機械損耗率陡升。楊毅輝帶領團隊研發新工法,讓噴射混凝土損耗率從80%降至20%,大幅提升掘進速度,讓中國技術為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注入強勁動能。


全國勞動模范林勁松

匠心與創新的三十載


圖片

林勁松,中建七局中建中原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正高級工程師。從技術員到工程設計大師,他從業31年來,不僅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設計難關,還不斷探索設計人才培養新模式,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在發展中建功立業


自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林勁松先后任技術員、建筑師、項目總工、設計所長、總建筑師,完成設計作品200余項,其中30多個作品獲省部級以上獎項。登封人民醫院病房樓獲國家級設計獎項“華筑獎”,濱河國際中心大廈獲魯班獎、河南省勘察設計一等獎,周口市體育場獲國家優質工程獎、河南省勘察設計一等獎。


在大考中迎難而上


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林勁松帶領團隊主持設計河南省大型抗疫項目51個,編寫的《“平疫結合”項目研究報告》得到推廣,為全省疫情防控作出積極貢獻。在鄭州岐伯山醫院建設中,他連夜奔赴一線開展現場測量及設計工作,60小時500多張圖紙及時送達施工現場,蹲守現場指導服務一線施工,助力保障項目如期完工。


在實踐中創新創效


作為工程總包咨詢管理業務的帶頭人,近年來他參與項目30余個,先后提出工程設計管理融合理念、業主需求管理理念,建立工程總承包項目設計、建造、商務“三線合一”管理模型,帶領咨詢團隊與施工單位配合實現9個月精裝修交付四川天府國際大學城項目,改善了行業常見的設計與施工脫節、造價超概算等情況。


在機遇中揚帆出海


作為海外業務開拓先鋒,林勁松帶領設計團隊深耕14個國別,使中建中原建筑設計院的海外業務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業務模式及區域均得到快速發展。例如肯尼亞公園路保障房項目以低成本、短工期、易建造等特點開創了非洲保障房設計建設新模式,獲中肯共建“一帶一路”創新實踐獎,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了中建智慧。


全國勞動模范朱慶濤

以精湛技藝守護生命安全


圖片

朱慶濤,中建八局基礎設施事業部負責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他投身建筑行業30年來,全面參與房屋建筑、市政、公路、鐵路、城軌、清潔能源、水利、生態環保等項目建設,持續探索技術管理、科技研發、人才培養等領域,獲全國勞動模范、上海市勞動模范、全國建筑業優秀項目經理、中國建筑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其“建筑節能創新工作室” 獲評上海市勞模創新工作室。


融入國家戰略的踐行者


朱慶濤參與多個交通、清潔能源、水利水電、生態環保等重大基建項目建設,包括高原鐵路、濟南地鐵7號線、新疆米東光伏、中山水系治理等。在他的帶領和推動下,僅2024年一年中建八局承建的清潔能源項目的總并網裝機容量就超過400萬千瓦,交竣工線性工程里程超過1000公里,為交通強國建設、實現“雙碳”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深耕上海建設的篤行者


圖片


朱慶濤在上海大都市圈建設中奮力攻堅克難,參與建設了青浦重固鎮新型城鎮化項目、青浦84萬平方米保障房等重點民生項目,其中重固鎮章堰村高分通過上海市第三批鄉村振興示范村驗收,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創新實踐經驗;參與建設了滬蘇通鐵路項目、上海機場聯絡線、兩港大道快速路等重大交通工程項目,為群眾打通幸福之路。


賦能創新驅動的先鋒者


2011年,“朱慶濤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上海地區重大項目為載體,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打造了“綠色地產”品牌形象,組織制定《綠色建筑認證管理辦法》;積極開展數字化應用,獲得多項國家級BIM大獎;2022年以來,朱慶濤致力于以基礎設施體系推動智能建造裝備進階,無人化梁場智造體系、裝配式隧道仰拱工業化智造體系等7項核心智能裝備研發,37項智能建造新技術獲廣泛推廣應用。




:紀文彬

核校:徐   菁,崔   融

審核:汪時鋒,王   城

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

內容來源:中國建筑融媒體中心

素材來源:企業文化部,集團工會,中建六局,中建七局,中建八局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