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城市更新·地方實踐 ▎廣東: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城市更新·地方實踐 ▎廣東: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二維碼 4


圖片
圖片

廣州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廣東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錨定“走在前列”目標,緊密結合“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城市更新為抓手,推動城市從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繪就宜居、韌性、智慧的現代化城市新畫卷。“十四五”期間,全省累計實施城市更新項目1.75萬個,預計完成投資超過2.5萬億元,顯著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這一系列成就堅定了廣東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在南粵大地的生動實踐。

圖片

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北部片區老舊小區改造后



高位統籌引領城市蝶變

“十四五”期間,廣東省將城市更新作為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核心實踐,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戰略布局。2021年,省政府成立城鎮人居環境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城市體檢、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完整社區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重點任務,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組建城中村改造專班。相關工作連續納入十三屆省委全會和省政府工作報告,展現了廣東以城市更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眼光。2025年2月25日,全省城市更新動員部署暨城中村改造現場觀摩會在廣州召開,為新一輪城市更新提質增效指明方向。廣州、深圳、東莞、河源、梅州、中山、湛江等7市建立市主要領導牽頭的城市更新協調機制,深圳創新設立城市更新局,佛山推行聯席會議制度,珠海、汕頭、韶關等市組建人居環境提升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政府統籌、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立體化工作格局。這種高位統籌的機制設計,確保了城市更新工作的系統性與持續性,為廣東城市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片

東莞市東坑丁彭黃片區



項目推進惠民成果豐碩

“十四五”時期,廣東累計推進城市更新項目1.75萬個,預計總投資超2.5萬億元,其中政府投資近5000億元,社會資本超2萬億元,項目涵蓋既有建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創建、城中村改造、城市功能完善、基礎設施升級、生態修復和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八大領域,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全省開工改造老舊小區超過1萬個,惠及210萬戶居民,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四五”目標,老舊社區重煥生機,居民生活更加舒適便捷;廣州、深圳等7市啟動210個新模式城中村改造項目,簽約專項借款超5000億元,新建安置房超14萬套,推動城中村從“臟亂差”向“高品質”蝶變;完成供水管網更新8543公里、燃氣管道改造2237公里、地下綜合管廊1010公里,整治378處易澇點,城市運行更加安全高效;新增綠化面積3390公頃、樹木464萬棵、口袋公園579個,實施歷史文化保護項目460個,城市更加綠意盎然,文脈得以賡續。這些成果讓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注入活力。

圖片

江門市園山湖公園五邑風情區



創新模式激發新動能

廣東在城市更新中勇于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廣東率先實現地級以上市城市體檢全覆蓋,制定“61+34”省級指標體系,探索“體檢-更新”一體化機制。廣州構建四級170項指標體系,深圳量身定制超大城市體檢方案,東莞聚焦“百千萬工程”形成126項指標體系,確保更新工作科學精準。創新“F+EPC+O”(融資+設計-采購-施工+運營)模式,佛山順德區大良街道北部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成為全省首個“EPC+O”項目。構建“居民出一點、企業投一點、產權單位籌一點、政府支持一點”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籌資機制。廣州花都區居民自籌800萬元試點推進老舊小區危舊房自主更新。2021—2025年全省累計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超過100億元支持老舊小區改造,社會資本出資超20億元改造老舊小區。堅持黨建引領,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更新。廣州依托五級黨組織網絡,組織居民全程參與改造,推廣智慧社區管理平臺,提升無障礙環境和適老化水平;江門舉辦全國老舊小區公共節點設計大賽,吸引50家單位參與,市民投票選出人氣方案。協同遺產保護,出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明確在城市更新中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實施“繡花功夫”微改造,打造了廣州永慶坊、深圳南頭古城、江門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等品牌項目,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交相輝映。這些創新模式為城市更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圖片

佛山市碧江金樓



擘畫未來宏偉藍圖

廣東以城市更新為引擎,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擘畫更加美好的未來藍圖。展望“十五五”,廣東將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既有建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8大重點任務,計劃推進1.5萬個項目,預計投資額增長超10%。出臺城市更新實施方案,完善土地、財稅、金融政策;堅持“先體檢、后更新”,將體檢成果轉化為規劃依據;編制“十五五”專項規劃,統籌空間布局;設立城市更新專項資金,鼓勵長周期低利率信貸;深化歷史文化資源調查評估,推廣“繡花功夫”微改造。到2030年,廣東將建成一批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城市更新項目;到2035年,城市宜居、韌性、智慧水平全面提升,為全國城市更新樹立標桿,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貢獻廣東力量。

圖片

梅州市梅縣松口鎮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