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海淀區:“大家商量著辦” ,老舊小區引入物業服務北京海淀區:“大家商量著辦” ,老舊小區引入物業服務 二維碼
11
物業管理是社區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物業管理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構建物業管理新格局是新時代社區治理面臨的重要課題。其中,老舊小區建成年代久遠、基礎設施薄弱、產權結構復雜、物業管理缺失,是社區治理不可回避的難點、痛點問題。堅持黨建引領,探索創新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模式,推進老舊小區實現市場化、法治化、多樣化物業服務是解決這些難點、痛點問題的必然方向。 《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于2020年5月1日起實施。同年,北京市海淀區印發的《關于加強海淀區物業管理工作提升物業服務水平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推進老舊小區建立物業管理機制。通過黨建引領組建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組織業主就物業服務標準、收費標準達成一致意見,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物業服務模式,并簽訂物業服務協議。 2024年,在深入踐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大家商量著辦”機制,梳理、總結老舊小區引入市場化物業初步探索的基礎上,海淀區印發《關于全面提升海淀區住宅物業服務水平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分類引導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市場化。根據老舊小區建設規模和房屋性質,統籌考慮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社區整體規劃、業主居民意愿等因素,分類引導向市場化物業服務轉型;對街鎮兜底或失管老舊小區,探索采取“規模化”物業項目覆蓋周邊零散小區、整合社區資源委托區屬國企“片區化”管理、培育物業企業拓展“多樣化”生活增值服務等模式,因地制宜引入市場化物業。 ![]() 紫竹院街道廠洼街 7 號院優化小區資源,解決停車難問題 清單式服務,規模化經營 在羊坊店街道羊坊店社區、三住宅社區開展老舊小區引入市場化物業服務前,海淀區進行了充分的市場調研,并廣泛收集業主意見建議,形成“陽光透明—清單式物業服務”模式。該服務模式在“包干制”物業的基礎上,吸收“酬金制”物業收支公開透明的優點,打破一到五級物業服務標準界限,跨級選定適合不同小區的物業服務事項清單,同時合同內容清晰明了,讓每位業主做到心中有數。2024年,經業主共同決定,北蜂窩中路2號院、北蜂窩103號院等4個老舊小區引入同一家市場化物業企業,形成區域化規模效應。 ![]() 紫竹院街道廠洼街 7 號院引入物業服務效果前后對比 市政延伸服務,覆蓋小微物業 位于海淀區永定路街道的永定路96號院建成于1979年,是一座無院墻、鄰街的單體樓棟,僅有2個單元、32戶居民。因為樓齡老、規模小,所以該小區引入市場化物業陷入僵局。為此,永定路街道以“為民辦實事”為原則,依托“大家商量著辦”議事協商平臺充分征集居民意見建議,將小區基礎設施提升和物業服務引入有機結合。由業主共同決定引入市政集團所屬物業提供物業服務。小區物業依托市政集團道路清掃、保潔等資源優勢,大大降低了物業管理成本。 ![]() 西三旗街道后屯路 32 號院自行車棚改造后 拓展生活服務,融入千家萬戶 海淀街道小南莊社區的某失管小區在引入物業服務后,同樣面臨業主不認可物業管理、交費意愿不高的問題。對于小區老年居民多,需要陪伴照顧的情況,物業組織保潔人員開展家政服務技能培訓,以低于市場價格陸續推出日常保潔、衣物清洗、烹飪服務、老人照料、育兒看護等8類、34項生活服務,物業服務人員深度融入居民生活,贏得了居民認可。依托物業公司的生活服務,物業一線人員也實現了收入增長。2023年底以來,小南莊及周邊社區的小南莊25號院、小南莊怡秀園、萬泉莊南北院等9個小區,通過業主共同決定由該物業公司開展市場化物業服務。該物業公司在拓展生活服務的同時,實現區域規模化經營。 在老舊小區引入市場化物業服務的探索與實踐中,海淀區構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框架下的物業管理體系,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居民自治、多方參與、協商共建、科技支撐的工作格局。今后,要堅持黨建引領,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發揮多方主體協商共建作用,找出化解各類矛盾的有效辦法;要堅持市場化運作,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促使國有物業企業和民營物業企業優勢互補、自我完善、良性競爭,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