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城管 ▎沈陽市政:“數智化”治理的新實踐人民城管 ▎沈陽市政:“數智化”治理的新實踐 二維碼
5
近年來,遼寧省沈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提高市政設施管理效能、提升城市品質為切入點,積極回應市民關切,用心用情為民辦事,開展了一系列“數智化”治理探索實踐。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橋隧監測、檢查井蓋整治等智能管理場景,力爭為市民打造更加安全、順暢、舒適的出行環境。 橋隧監測系統:24小時“把脈”城市生命線 城市管理,安為首要。橋梁隧道是城市生命線的“神經末梢”,是城市公共安全的核心基礎設施。以往,沈陽市對橋梁隧道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依賴于人工巡檢和傳統的檢測手段,存在數據采集不全面、分析不及時、預警不準確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沈陽市大力推進建設城市橋隧安全運行監測預警系統,運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的技術手段,使橋梁隧道設施安全運行管理與“數”“智”有機融合,全面提升沈陽市橋梁隧道設施監測的實時性、精準度和預防性。 東西高架橋加固改造現場——混凝土鋪裝養護 自2024年起,沈陽市城管執法局在老舊橋梁加固改造工作中,選取黃河大街立交橋、文化路立交橋、東西高架橋等6座橋梁關鍵節點加裝傳感器,實時監測裂縫、位移、荷載等16項指標,數據更新頻率達分鐘級;耐候型傳感器可在冰雪、暴雨等人工無法作業的情況下持續工作,節約人工成本約60%;與大數據、應急等部門共享實時數據,并對橋梁隧道設施的監測數據進行可回溯分析。 沈陽市計劃對東塔橋、公和橋、五愛隧道等重點橋梁隧道實施安全運行監測預警。同時,逐步完善沈陽市重點橋隧安全運行監測預警平臺,通過建設風險監測、分析預警、智慧化管養、聯動處置、數據管理等系統應用,整合橋隧健康監測、巡檢管養、綜合分級預警、生產管理等功能,借助大數據分析和多指標分級預警等技術,探索更高效的橋隧管理模式,提升養護管理的科技水平,節約養護成本,及時預警潛在風險,保障橋隧運營安全。 檢查井“管理字典”:為井蓋建立全生命周期“數據庫” 2023年開始,沈陽市啟動了檢查井“數字管理字典”建設,通過“人機協同”方式,對全市公共區域內115.5萬個檢查井進行了摸底排查,并將檢查井的產權單位、位置、產品型號、規格尺寸、材質、承載等級、建設日期、使用年限、病害類別、運維狀態等信息數據統一整理,匯集入庫,初步建立了一套檢查井基礎數據庫。該數據庫涵蓋了12大類檢查井基礎數據,包含排水、供水、電力、燃氣、熱力、聯通、移動、電信、廣電、交警、路燈等,涉及權屬單位146家,為進一步完善檢查井長效管理機制打下堅實基礎。 利用數字化手段提高檢查井管理效能,加快井蓋確權速度,解決井蓋出現病害后確權慢、處理時間長等問題。井蓋整治智能場景中,通過市民投訴、路長制網格員巡查、道路管理部門巡查、產權單位自巡查等4種方式發現井蓋病害問題,實現井蓋病害快速上報、交辦權屬單位整治和反饋。同時,通過數據分析,可發現區域性隱患,輔助管理決策。 道橋管理“共建共管”:形成管理閉環,縮短問題處置周期 建立道橋數字管理檔案。錄入4061條街路、橋隧修建年份、道路長寬、維護單位等基本數據,逐步關聯日常巡視、維修養護、道路挖掘工程等數據信息,探索由“經驗管理”向“數據治理”轉型。 構建數字化轉辦督辦系統。在沈陽數字化城管體系中,構建道橋“發現—上報—處置—反饋”的閉環管理流程。道橋巡查人員發現問題后及時拍照、定位,并詳細描述問題情況,一鍵上報,經過系統精準批轉到對應轄區的道橋管理部門。各區道橋管理部門收到案件后,迅速啟動處置程序,處置完成后及時將整改前后對比照片通過系統反饋,形成管理閉環,縮短市政設施問題處置周期。2024年,通過轉辦督辦系統處置市政設施問題 5.95萬個。 搭建公眾參與互動智能平臺。升級“沈陽數字城管”微信小程序,市民群眾可實時上報路面破損、井蓋移位等問題,并附照片、定位信息。小程序自動派單至道橋管理部門進行處置,處置情況實時推送問題提報人,實現問題發現、處置、反饋“零時差”響應。例如,對于沈陽市近兩年開展的背街小巷“微更新”回頭看、老舊橋梁加固改造工程等,市民群眾通過平臺上報問題,施工單位接轉問題后快速處置,2025年上半年共處置問題3.97萬個。通過引導公眾參與管理,既減少了施工單位和管理部門的人工巡查成本,又提升了市民群眾的參與感和滿意度,使道橋管理工作更高效、更精準,讓市民群眾真正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共建者、共管者。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