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實踐 | 劉豐雷:加快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 奮力托舉起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劉豐雷:加快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 奮力托舉起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二維碼 4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是我國城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城市理念為統攬,科學作出“兩個轉向”的重大論斷,首次明確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標定位及六大內涵,鮮明提出“五個轉變、五個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則,系統闡述“一個優化、六個建設”的戰略部署,既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讓我們真切感知到城市的根本屬性和價值追求在不斷豐富和拓展,城市工作的歷史方位、形勢任務、方法要求在不斷發展和變化。唯有與時俱進、變革理念、迭代思維、升維戰法,才能適應新形勢、勝任新使命。湖北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將緊扣“現代化”和“人民”,錨定“人本價值”,聚焦人的生產生活需求,加快從“投資于地”轉向“投資于人”,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以需定供、以需定建,努力把城市打造成為承載人民美好生活的空間載體,讓城市托舉起老百姓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聚焦“好房子+好服務”,營造高品質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我們將牢牢抓住讓人民群眾安居這個基點,順應當前房地產供需格局的重大復雜變化和老百姓多樣化、多層次的住房需求,以重構房地產商業模式為核心,以重塑城市商業生態為手段,推動房地產加快向“既建房子賣子、又造服務賣服務”轉變,滿足老百姓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優居”的需求之變。


高品質推進增量小區開發。重點是按照安全、舒適、綠色、智慧要求,通過智能建造高標準建“好房子”,高品質配“好服務”,構建“既賣好房子、又賣好服務”的新商業模式。加快出臺“好服務”建設標準,培育一批城市綜合服務運營商,推動房地產由物理空間的一次性銷售向服務價值的全周期盈利轉型。開展物業服務提質行動,完善物業服務標準體系,健全物業服務按質付費模式,支持物業企業發展社區服務業。


高水平推進存量更新提質。重點是通過重組地上地下可用空間,整合城中村危舊房、適老化改造等政策,鏈接教育、醫療、商超、文娛等服務資源,構建“少量賣房子、更多賣服務”的新商業模式,提供“住、吃、游、購、娛、醫、養”全生態服務。


聚焦“動力+活力”,推動高質量更新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將城市更新作為城市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抓手,并強調要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就在于現階段,城市更新不僅可以為創新發展提供空間載體和動力支持,助力建設創新城市;還可以通過完善功能供給、保障民生需求,為宜居城市建設夯實根基。我們將深刻把握增強城市發展動力活力的內在要求,認真做好改革創新的文章,加快探索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盤活存量、完善功能、提升品質,不斷提升人民幸福生活的質感。


圖片

湖北武漢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


堅持運營前置抓更新。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采取“留、改、拆、建、控”相結合方式,分層分類加快打造一批更新試點示范,通過完善功能配套、植入商業業態、創新消費場景,形成“投資提質—消費升級—價值反哺”的閉環。對老舊小區、完整社區更新項目,按照15分鐘生活圈要求,精準補齊“一老一小”和高品質生活服務短板,促進功能融合、服務完善。探索通過增建房屋對外租售、增值服務收益、公共收益讓渡、居民出資以及全商業生態運營和綠化、市政、環衛服務等綜合收益,實現資金平衡。對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中村更新改造項目,精準對接消費提質、產業升級需求,打造與新經濟相匹配的城市產業空間,推動改造片區的功能轉換、業態升級、活力提升、文脈傳承。探索由租賃模式向創投孵化模式轉型,以及通過業態升級帶來空間租賃收入、資產增值收益、運營收益等實現資金平衡。


推進投融資模式創新。以盤活城市國有“三資”為基礎,推動財政、金融、投資統籌聯動,構建城市更新動力循環機制。聚焦城市的水、氣、路、橋、管網以及公園綠道、保障房等重要資源資產,加大盤活轉化力度,實現“資源資產化、資產證券化、資金杠桿化”。


聚焦“減污+降碳”,打造高顏值生態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既是過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城市發展模式的轉型所向,也是新時代對城市建設形象的更高要求。我們將以綠色低碳為方向,推動減污降碳擴綠協同增效,以高顏值的城市生態環境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圖片

湖北宜昌獲中國人居環境獎綜合獎


加強垃圾污水治理。加大建筑垃圾產生、運輸、處置全過程監管力度,嚴格實行三聯單閉環管理;加快推進園林垃圾資源化利用落地;以回收體系建設和志愿者隊伍建設為抓手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實現“零填埋”。總結推廣“廠網一體、按效付費”城鎮污水治理模式,全力打好城鎮污水管網攻堅戰,加快消除污水直排溢流、管網錯接混接及覆蓋空白區等問題,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推廣綠色低碳建筑。推行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建筑設計、施工、驗收等全過程中落實綠色建筑相關要求。出臺綠色建材產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提升裝配式建筑比例,統籌推進既有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促進綠色建材、綠色建造、綠色住宅、綠色生活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轉型。


優化城市生態空間。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保護城市山體自然風貌。堅持“濱水控寬度、臨山控高度、整體控密度”,實施“串園連山、增花添彩、植文營城”,將公園綠地、山體水系、生態體驗區和歷史人文空間等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構建連續完整的生態基礎設施體系,打造萬里荊楚綠道串聯城市生活。


聚焦“智治+共治”,推進高效能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沒有治理現代化就談不上城市現代化。我們將加強城市治理理念、模式、手段的創新,以“智治+共治”推動城市治理從人海戰術向算法決策迭代,從單向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防躍遷。


圖片

湖北十堰人民公園


以數字手段賦能城市“智治”。加快推進“新城建”,依托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打造城市運管服平臺和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實現對城市運行安全的實時監測、態勢感知、分析預警、聯動處置。搶抓“兩重”“兩新”建設機遇,加強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和能力建設,提升城市基礎設施韌性。采取一次普查、一次賦碼、一次建模、一次開挖、一次治理“五個一”方式加快地下老舊管線改造升級,通過系統排查、編碼賦碼、建模上圖,形成市政基礎設施地上地下“一張圖”,打造“數字孿生”地下空間,實現地下管網數字化、智慧化管理。


以黨建引領小區街區“共治”。深入推進城管進社區、進小區,持續推動治理重心和配套資源向基層下沉。在小區,實行在職黨員干部領銜的居民自治,將物業管理納入基層社會治理,壓實街道責任,推動居住在小區的在職黨員領導干部依法依規進入小區黨組織和業委會,選優建強黨建引領下的小區治理委員會,發動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企業、城管執法以及居民群眾等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在街區,實行黨組織領導下的商戶自治,通過組建商戶聯盟,制定商戶公約,推行積分互認兌換,引導商戶文明經營、落實“門前四包”,將商戶聯盟打造成行業自律聯盟、商業發展聯盟。


作者系湖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