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裝配式建筑三種設計方法

 二維碼 400
來源:新筑課堂

裝配式建筑具有許多傳統建筑未有的優點,所以在我國一直在推行它的發展,或許你也已被它的優勢所吸引了吧,如果還想深入了解裝配式建筑的話,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它的三種設計方法吧!

1、模數化設計

設計中應遵守模數協調的原則,做到建筑與部品模數協調、部品之間模數協調以實現建筑與部品的模塊化設計。

各類模塊在模數協調原則下做到一體化。采用標準化設計,將建筑部品部件模塊按功能屬性組合成標準單元,部品部件之間采用標準化接口,形成多層級的功能模塊組合系統。

采用集成化設計,將主體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和內裝系統進行集約整合。

可提高建筑功能品質、質量精度及效率效益,做到一次性建造完成,達到裝配式建筑的設計要求。

裝配式建筑標準化設計的基礎是模數化設計,是以基本構成單元或功能空間為模塊采用基本模數、擴大模數、分模數的方法,實現建筑主體結構、建筑內裝修以及部品部件等相互間的尺寸協調。

模數化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模數協調標準》GB/T 50002的規定。

建筑設計的尺寸定位宜采用中心定位法和界面定位法相結合的方法,對于部件的水平定位宜采用中心定位法,部件的豎向定位和部品的定位宜采用界面定位法。

2、標準化設計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標準化設計是采用模數化、模塊化及系列化的設計方法,遵循“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將建筑基本單元、連接構造、構配件、建筑部品及設備管線等盡可能滿足重復率高、規格少、組合多的要求。

建筑的基本單元模塊通過標準化的接口,按照功能要求進行多樣化組合,建立多層級的建筑組合模塊,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建筑單體。

在居住建筑設計中,可以將廚房模塊、衛浴模塊、居室模塊、陽臺模塊等基本單元模塊進行組合成套型單元模塊,將套型模塊、廊道模塊、核心筒模塊再組合成標準層模塊,以此類推,最終形成可復制的模塊化建筑。

各模塊內部與外部組合的核心是標準化設計,只有模塊接口的標準化,才能形成模塊之間的協調與契合,達到建筑各模塊組合的裝配化。

3、集成化設計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關鍵在于集成化,不等于傳統生產方式下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傳統的設計、施工和管理模式下進行裝配化施工就是裝配式建筑。

真正意義的裝配式建造只有將主體結構、圍護結構和內裝部品等前置集成為完整的體系,才能體現裝配式建筑的整體優勢,實現提高質量、減少人工、減少浪費、增加效益的目的。

裝配式建筑在設計階段應進行前期整體策劃,以統籌規劃設計、構件部品生產、施工建造和運營維護全過程,考慮到各環節相應的客觀條件和技術問題,在技術設計之前確定技術標準和方案選型。

在技術設計階段應進行建筑、結構、機電設備、室內裝修一體化設計,充分將各專業的技術系統相協調,避免施工時序交叉出現的技術矛盾。

技術設計階段應考慮與后續預制構件、設備、部品的技術銜接,保證在施工環節的順利對接,對于預制構件來說,其集成的技術越多,后續的施工環節越容易,這是預制構件發展的方向。

裝配式建筑系統性集成包括建筑主體結構的系統與技術集成、圍護結構的系統及技術集成、設備及管線的系統及技術集成以及建筑內裝修的系統及技術集成。

建筑主體結構系統可以集成建筑結構技術、構件拆分與連接技術、施工與安裝技術等,并將設備、內裝專業所需要的前置預留條件均集成到建筑構件中;

圍護結構系統應將建筑外觀與圍護性能相結合,考慮外窗、遮陽、空調隔板等與預制外墻板的組合,可集成承重、保溫和外裝飾等技術;

設備及管線系統可以應用管線系統的集約化技術與設備能效技術,保證系統的集成高效;

建筑內裝修系統應采用集成化的干法施工技術,可以采用結構體與裝修體相分離的CSI住宅建筑體系,做到安裝快捷、無損維修、優質環保。

裝配式建筑集成技術應是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重點研究內容,是提高裝配式建筑品質和效益的關鍵,而全專業、全過程的技術前置是集成化設計的核心。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