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最經典的鋼結構建筑BIM應用 二維碼
26
近年來,全國各地涌現出了多座運用BIM打造的地標性建筑,我們挑選其中幾個極具特色的代表的建筑為大家介紹: 首次實現大面積展廳“無柱化”效果——國家會展中心 位于上海虹橋樞紐的國家會展中心室內展覽面積40萬平方米,室外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整個綜合體的建筑面積達到147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綜合體項目,首次實現大面積展廳“無柱化”辦展效果。 總承包項目部引入BIM技術,為工程主體結構進行建模,然后把各專業建好的模型與總包建好的主體結構模型進行合模,有效地修正模型,解決施工矛盾,消除隱患,避免了返工、修整。 綠色節能價值典范——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是目前為止在亞洲地區的生活垃圾發電廠里最大的項目,應用BIM技術使其在設計過程中節約了9個月時間。 并且通過對模型的深化設計,節約成本數百萬,實現了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成效,響應了國家號召,真正實現了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存在價值。 先進施工管理系統集成應用——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東塔) 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東塔)位于廣州天河區珠江新城CBD中心地段,占地面積2.6萬m2,建筑總面積50.77萬m2,建筑總高度530m,共116層。 通過MagiCAD、GBIMS施工管理系統等BIM產品應用取得良好成效,實現技術創新和管理提升。建成后的廣州東塔和廣州西塔將構成廣州新中軸線。 實現高效協同化,精細化管理——天津117大廈 位于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天津117大廈結構高度達596.5米,通過GBIMS施工管理系統應用,打造天津117項目BIM數據中心與協同應用平臺,實現全專業模型信息及業務信息集成,多部門多崗位協同應用,為項目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撐。 創造了11項中國之最,并運用BIM技術實現了成本節約、管理提升、標準建設。 全流程BIM應用——蘇州中南中心 蘇州中南中心建筑高度為729米,應用BIM技術解決項目要求高、設計施工技術難度大、協作方眾多、工期長、管理復雜等諸多挑戰。 該項目的業主談到:“這個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蘇州城市的新名片,為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我們不得不從設計、施工到竣工全方面應用BIM技術!” 為保障跨組織、跨專業的超高層BIM協同作業順利進行,業主方選擇了與廣聯云合作,共同搭建“在專業顧問指導下的多參與方的BIM組織管理”協同平臺。 3D建模及可視化BIM應用——珠海歌劇院 世界上為數不多三面環海,也是中國唯一建設在海島上的歌劇院日月貝。 在劇場的設計過程中,運用歐特克BIM軟件幫助實現參數化的座位排布及視線分析,借助這一系統,可以切實的了解劇場內每個座位的視線效果,并做出合理、迅速的調整。 在施工中,日月貝外型的薄壁大曲面施工主要采取現在先進的三維建模BIM技術,BIM技術助力項目全生命周期難題。 節材、低耗、高效——白玉蘭廣場 上海北外灘白玉蘭廣場為浦西第一高樓,建設過程中上海建工運用了曾在上海中心建造時成功應用的BIM技術,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還節約了鋼材、實現裝備的重復利用。 在工程前期,通過BIM建筑信息模型等信息化技術設計、制造,整體鋼平臺實現了標準化、模塊化,一改以往平臺的支撐鋼柱必須建在墻體中,造成鋼材浪費的情況。 在運維階段進行FM調度與分析的強大信息模型——北京鳳凰傳媒中心 鳳凰國際傳媒中心項目位于北京朝陽公園西南角,占地面積1.8公頃,總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建筑高度55米。 這座6.5萬平米的新總部在北京絕對是獨一無二的,非線性的型體迫使項目團隊必須尋求全新的工作方法。 與傳統的工作流程相比,應用BIM技術,削減了不少風險,節約時間的同時還提高了工程質量。最終,一個地標性建筑出現在北京的天際線上,而一個可以在運維階段進行FM調度與分析的強大信息模型也被創建了。 整個樓宇的安保控制、能耗等FM數據要素均被整合進信息模型,在竣工時交付給了業主。 以上只是工程中運用BIM技術的冰山一角,還有許多堪稱經典的工程,如“中國尊”、“上海中心大廈”、“上海迪士尼”、“望京SOHO”、“武漢綠地中心”等。 隨著BIM技術的推廣和廣泛應用,相信BIM技術將會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工程中去,為推動中國建筑業的發展大放異彩。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