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化內裝體系為老舊小區改造難題、痛點出實招 二維碼
20
當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正在持續推進,這是一項涉及上億居民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也是重大的社會基層治理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的百姓“身邊事”。 積極響應中央決策部署,《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密切關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通過走訪調研、案例征集、專家訪談等多種形式深入挖掘老舊小區改造樣本,總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為行業參與者提供有益啟迪,共同促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更好開展。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2012年后,我國逐漸進入存量房時代,新建住宅年竣工量開始下降,以舊換新提高居住水平的模式變得不可持續。改造老舊小區、提升居住環境質量已成為當務之急,積極主動全面推進這項工作勢在必行。 2017年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啟動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17萬個城鎮老舊小區需要改造,涉及居民超過4200萬戶、接近1億人口,總建筑面積約40億平方米。 切實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老舊小區改造的宗旨。而室內居住環境則是使用者感受的核心,是否舒適、安全、方便已成為衡量居住幸福感的重要標準。 構筑優良社會資產 提高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工業化內裝設計施工體系(以下簡稱“工業化內裝體系”)立足于我國現階段工業生產能力,是以完善使用功能、提高聲光熱等性能、提升空間感受、提供方便維修和更新工藝為核心的綠色環保的內裝改造技術,為改善提高室內居住環境品質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徑,為提高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提供了可借鑒的解決方案。 從實際情況看,內裝改造現在仍多依賴于居住者自身的判斷。但是,由于居住者普遍缺乏專業知識,改造多以修理和維持使用功能為主,在室內居住空間調整、住房基本性能提高以及設施綜合改善等方面知之甚少,室內居住環境無法得到根本改善。 首先,對物業服務管理缺失的老舊小區而言,內裝改造以點狀分散出現,存在時間、程度以及內容的不確定性,會帶來一定安全隱患。施工噪音縮短了有效作業時間,直接導致人工成本上升。施工污染和建筑垃圾問題也讓老舊小區不堪重負。因此,采用適宜的工法,同時降低噪音、提高工效、減少垃圾產生并確保結構安全是內裝改造面臨的重要問題。 其次,老舊小區存在室內功能布局不符合時代需求、廚衛空間尺度不合理、管線老化存在安全隱患、收納空間不滿足當前生活方式等問題,嚴重影響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內裝改造應側重于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從根本上改善居住環境的安全性、舒適性和便捷性。 最后,老舊小區建筑結構老化,承載力普遍下降,粗暴拆改會影響建筑安全。因此,應盡量減少拆改和垃圾排放,降低噪音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提高施工效率,從而有效縮短工期。 采用綠色環保的工業化內裝體系,配合公共設施改造,將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實現合理的功能布局,構筑優良社會資產,真正使之成為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住宅,為老百姓提供安全、舒適、方便的居住環境,提高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重視可實施性 提高工業化內裝體系成效工業化內裝體系的最大特點是有完善的理論體系、靈活的集成技術和專業的研發制造端,是對以設計為核心、打通建筑產業鏈上下游的有益嘗試。這種新型發展模式以現代科技為手段,為部品生產廠商指明了發展方向,通過精細化設計串聯建筑產業各環節,最終構筑起完整工業化內裝體系產業鏈,對推動美好家園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它以構筑美好生活為指導思想,設計符合中國人生活習慣的個性化宜居住宅;實現全專業統籌,讓建筑每個構成各得其所;實現綜合性能設計,通過專業設計選材,打造安全、安心、環保的居住環境;實現內填充精細化設計,提供最佳生活體驗,提升家居生活品位;實現管線維護可視化設計,使維修、更新愈加便捷,實現無憂居住生活;以詳實的設計數據指導工業制造端,減少庫存、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因地制宜,選用合理的工法,規避地區工業化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實現結果最優;精準施工,精細化設計真實反映部品尺寸及必要的施工空間,實現精工細作;材料選擇遵循生態環保要求,推廣3R(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選材標準,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在空間統籌和精細化設計方面,工業化內裝體系以人為本、以構筑生活載體為指導思想,合理組織現代生活所需的玄關、家政、衛浴、餐廚、儲藏、客廳和居室等功能空間和管線等輔助空間,最終實現空間有效利用。功能空間布局清晰明了、容易認知,室內動線交叉影響少、簡單明快,各空間尺度適宜、滿足使用要求。管線空間與功能空間統籌安排,有效利用功能空間配置,設計隱蔽空間布設管線,采用管線分離模式,方便后期檢修和更新。 精細化設計是保證施工成果的有效手段。為確保工業化內裝體系部品構件與土建基礎裝修精準銜接,在設計階段就要確定實際使用的部品構件并落實在圖紙上,同時考慮結構或基礎裝修誤差,確保空間合理和施工便利。空間尺度設計要結合固定家具、移動家具、軟裝等具體設計,將內容具體化并落實在圖紙上,確保完成效果和使用功能。 工業化內裝體系將部品構件按照一定方式組合,統一的數據是連接上下游產業的靈魂。通過圖紙上的精細化設計數據控制整個體系,既可指導上游部品構件生產,還可指導下游施工和售后維護,從而服務于建筑整個生命周期,其有效性和真實性是不同于傳統內裝的重要一點。 此外,工業化內裝體系在工法選擇上也有很大自由度。項目實施應根據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工法,在確保效果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垃圾排放、降低施工噪音、提高施工效率、實現綠色環保。 與建筑結構相比,管線更新周期更短、維修更頻繁,平均更新周期10~15年。工業化內裝體系采取管線分離措施:給水采用分水器,控制漏水點并預留檢修口;排水采用背排式馬桶和不降板同層排水,實現本層維修和更新;供電采用并聯分控,實現不同房間、不同用電負荷的電器分別控制;設置弱電箱,提供全屋無線網絡、有線電視和電話等。 案例展示:工業化內裝設計施工體系實踐
該項目為公有租賃住房,建于1970年代,磚混結構,位于六層住宅樓的首層,東西廂房,套內面積104㎡,三室兩廳一衛戶型。現場勘查發現戶內地面和墻頂面經過多次翻新,同時有增設燃氣熱水器、淋浴、洗面臺和櫥柜等局部改造行為。
(1)戶型設計脫離時代需求:廚衛等功能空間狹窄,欠缺舒適度;玄關功能缺失,家政區域與淋浴空間混用使用不便,西側陽臺功能定位不清;收納空間用途不明,使用效率低; (2)磚混結構,施工精度差,門洞口傾斜且各個門洞口高低不齊,室內管線室外露,空間效果不佳; (3)給排水立管、主干管、支管老化嚴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滲漏。照明系統單一室內照度不足,插座少、無法滿足當前生活的需求; (4)南北側陽臺均沒有進行保溫處理,影響室內環境的舒適度。 業主方對改造工程的具體要求包括: (1)改善居住條件,達到市場一般商品房的水平 (2)飾面采用業主標準規定材料; (3)控制施工噪音,避免影響近鄰休息; (4)是提高施工效率,采用裝配式內裝工法; (5)是控制合理成本,為批量改造提供范本。
引進新時代的生活模式,對室內功能空間及動線進行合理組織規劃,首先完善玄關空間、家政空間、衛浴空間和廚房空間(圖1.0);其次優化部品、管線空間、家具軟裝等的組合及布置方式,精細控制室內空間尺度;再次把控設計細節,將裝配式部品、構建、設備以及施工工藝具體落實在設計圖紙上,嚴格控制可實施性,實現圖紙竣工;最后統籌考慮室內空間效果,并靈活運用零碎空間布置管線,實現管線分離的同時完成對空間整體的統籌,實現提高空間使用率、提升居住環境品質與優化空間的效果。 圖1.0 新舊平面對比 設計上貫徹精細化設計理念,現已形成以綜合配置圖為核心的成套的精細化設計文件,將構件、部品、設備設施的具體尺寸落實在圖紙中,確定墻頂地面材及工藝功法并以毫米為單位繪制,設計管線走向、確定安裝工藝及與終端設備的連接方式、管徑等并詳實地表達在設計文件中,以切實指導施工(圖1.1)。同時依據設計文件指導生產廠家進一步完善部品安裝生產圖紙,為現場的快速安裝創造條件,盡可能減少人為參與的環節。 圖1.1 精細化設計圖紙 施工現場嚴格執行線控施工法(圖1.2),首先進行綜合放線,在現場復合設計圖紙的內容并就疑問點向設計反饋意見,并與設計具體磋商實施方案,施工開始后對于施工中被遮擋的施工線還要邊施工邊補線,確保按線施工,從而保證設計圖紙的落地。 圖1.2 線控施工法
拆除部分非結構墻體,統籌原有入口及衛生間的空間布局,新設行李間、玄關柜,并利用柜體及局部天花造型強化公共與套內私密空間的過渡轉換(圖2、3)。 圖2 玄關平面圖,改造前 圖3 玄關平面圖,改造后
利用原有衛浴空間,通過拆除部分非結構墻體,統籌設計出入口及空間布局,將原有洗浴空間有效分配給入口玄關、家政間和馬桶間,形成獨立的家政空間(圖6、7),同時解決了原戶型衛浴門和馬桶間門互相干擾的問題。 圖6 家政區域改造前 圖7 獨立家政間改造后 在家政間完善當代家務集中功能屬性,設計洗衣、打掃、保潔收納等功能(圖8)。同時,洗衣、打掃及相關工具用品集中收納于家政區域。 家政間預留洗衣機位的背面墻體飾面采用新型板材,具有防濺、耐污、易清潔等特點,板材安裝無需處理基層墻體,采用打釘和粘貼安裝,施工簡便。 圖8 家政間收納和飾面
通過采用背排式馬桶設計,改變原有馬桶的朝向和位置(參見圖6、7),從而增大馬桶間的空間尺度,塑造更加舒適的使用體驗。馬桶間采用設置玻璃條的外開門,避免出入直對餐廳的尷尬,同時防止開門時碰撞室外的人,增強使用的私密性與安全性。 馬桶間設置手紙、清潔工具的收納空間(圖9),配合管線空間的隱蔽設計,構成有儲藏、有展示的豐富、完整的馬桶間。 圖9 馬桶間收納
使用功能不明確的西側陽臺設計為洗浴區(圖10、11、12),增設洗面、淋浴、收納功能。沿南側整面墻設計嵌入式組合柜并使用半掛盆,方便洗漱、收納并留出足夠的淋浴備洗區空間,臺盆旁的開放立柜可擺放日用品,方便存取。鄰角布置鉆石型淋浴房,斜角開門降低對洗漱行為的影響,而透明的體量對空間毫無壓迫感,提升儀式感,增強房間完整性。 圖10 西側陽臺改造前 圖11 西側陽臺改造內容 圖12 西側陽臺改造方案 由于使用功能的變化,需要對西側陽臺外墻實施保溫并更換外窗。設計應滿足以下三點目標,其一從戶外看改造后外窗與近鄰外窗外觀保持一致;其二滿足戶內采光、通風、保溫、防水的需求;其三應具有可復制性,可在室內施工,滿足高空作業的安全要求。在分戶實施的既有建筑改造項目中,第三點尤為重要(圖13、14)。 圖13 外窗構造 圖14 改造后外窗外觀 洗浴區采用傳統瓷磚粘貼與裝配式洗漱、淋浴相結合的工藝(圖15)。洗浴區采用干濕分離的設計手法,降低了防水處理的難度,同時簡化了基層的處理,節約了工期和成本。 圖15 洗浴間全景
取消現狀廚房內的散熱器,將其設置在餐廳。平面設計上綜合統籌烹飪功能及相關管線、設施設備的整體布置,結合現狀設計為U型布局(圖16、17),完備“清洗-加工-烹制-備餐”的常規流程,讓繁瑣的烹飪及餐后洗滌工作更加連貫通暢。 圖16 廚房現狀圖 圖17 廚房平面圖 四面底柜和兩面吊柜的設計,確保充足的收納空間,底柜頂面滿鋪臺面,并將外窗安裝位置偏靠墻體外側,讓窗臺成為操作臺面的延伸收納區域。實現操作臺面長度較改造前增加約40%,地柜收納體積較改造前增加約45%。 依據設備設施臨近使用端就近布置的原則,安排燃氣熱水器、煙機、灶具。為了預留足夠的設備安裝空間,部分縮小了西側窗(圖18、19),且上部設磨砂玻璃、下部正常采光,緩解了西曬問題,營造出整潔明亮的烹飪環境。此外,在操作臺面上方布置了方便接入各類廚房小電器的插座。保證空間使用的便利性,并充分提升空間的利用效率。 圖18 西側窗 圖19 燃氣熱水器 廚房門采用透光玻璃移門設計(圖20),開啟后保證餐廚空間暢通無礙,創造家人緊密溝通的溫馨氛圍。備餐柜與移門固定扇相結合,提供臺面延展的同時保證了就餐區的采光。 圖20 廚房移門 采用集成吊頂、飾面板/不銹鋼板墻面(圖20、21)、瓷磚地面以及整體櫥柜來實現整個空間。非灶臺區域的墻體飾面使用新型板材,防濺、耐污、易清潔,且無需處理基層墻體,打釘固定后依靠粘貼安裝,非常簡便。灶臺區域的墻體飾面選用不銹鋼板,具有耐高溫、耐油污、易保養的特點,適合中餐烹飪的條件需求。櫥柜安裝區域背后的墻面僅使用柜體背板覆蓋,無需以飾面材料涂刷或鋪裝。移門滑軌設置阻尼,防止誤夾誤傷,提升使用安全性。 圖20 飾面板墻面 圖21 不銹鋼墻面
采用石膏板超薄吊頂帽線構造(圖22),既解決了管線分離需要的布線空間,又可以增加筒燈提高室內照度,同時提高了上下樓的隔音性能。 圖22 超薄吊頂及帽線的修飾效果 室內照明分三個層級來滿足使用和感官要求。首先在玄關、餐廳等照度不足的間接采光部位,設置筒燈提高整個空間的明亮度,營造愉悅的歸家氛圍;其次在玄關柜、櫥柜、衛浴柜、家政柜設置燈帶和射燈,通過局部補光實現操作空間的無陰影;最后在收納柜內和玄關入口處設置感應照明,方便出入和取放物體(圖23)。 圖23 室內空間照明、局部補光、功能照明(感應)
項目采用管線分離方式,方案中布置了5處管線空間,不僅包住了原有縱向立管,還給新增電路提供了布線空間,同時方便照明設備和插座開關的安裝和使用。此外,為每個管井線空間上增設開啟扇,方便檢修和更新。 圖24 管線空間 (1)排水 本項目新設了洗浴空間、家政空間,調整了馬桶的方向。淋浴間排水采用超薄地漏將水排放至廚房排水立管,洗漱臺排水至馬桶間立管,馬桶采用背排式排水至馬桶間立管,家政間利用原有地漏,廚房水槽排水至廚房立管。整個排水體系實現不降板同層排水。 圖25 排水路徑圖 (2)給水、熱水 現狀有兩個供水點,分別在入口玄關處和廚房。廚房給水管老化嚴重,拆除階段就連續發生兩次爆管漏水。考慮到用水安全問題,經給水專業測算,決定僅使用玄關處給水主管實現全屋供水。為了避免用水點串聯帶來的水壓不穩的問題,同時有效控制漏水點方便維修,本項目采用分水器供水方式,分水器設置在家政間上方的吊頂空間內并設置檢修口(圖26)。 關于熱水,燃氣熱水器安裝位置原則上以到各個用水點路徑最短來定位,本方案將其設置在靠近淋浴房的位置,確保最遠的用水點在30秒內出熱水(圖27)。 圖26 冷水供給路線圖及分水器 圖27 熱水供給路徑 (3)強弱電 增設套內強弱電箱,強電箱設置在儲藏間內(圖28),設計高度避免磕碰,弱電箱集成設置于玄關柜吊柜體內。照明系統在充分利用原有點位的同時重新規劃路徑,天花照明結合超薄吊頂布置,營造明亮的氛圍;開關和插座結合定制木作家具布置,利用木作家具與基裝之間的管線空間因地制宜地設置,在實現管線分離的同時合理地解決了許多供電點位(圖29)。 圖28 強弱電箱 圖29 電位布置圖、開關插座 (4)供暖通風 將廚房散熱器改至廚房移門旁邊,并且和洗浴區壁掛散熱起并聯在一起,讓原本沒有供暖的洗浴區實現供暖。供水和回水管布置在廚房地柜下方(圖30)。居室、客廳散熱器采用高1.8米的壁掛散熱器,減少空間占用。 通風方面,馬桶間、淋浴間、煙機均采用直排(圖31),馬桶間排氣管道利用洗漱間組合柜上方空間橫向布置(圖32)。 圖30 供暖給回水路徑 圖31 排氣排煙路徑 圖32 馬桶間排氣管 (5)燃氣 燃氣管線由燃氣公司指定人員實施,設計中提前預留縱向管線空間和安裝操作空間,燃氣表外露(圖33)。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