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四川省裝配式混凝土建筑PC 產業發展報告 (2019 年度) 2020年1月發布

 二維碼 353

一、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情況


  2017 年-2019 年全省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分別為810 萬平方米、3010 萬平方米、4100 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應用面積快速增加;2019 年四川省全省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中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為3600 萬平方米。2017 年-2019 年成都市裝配式建筑的新開工面積分別為700 萬平方米、2370 萬平方米、3360 平方米,占成都市新開工建筑的面積比分別為10%、30%、56%,在全省范圍內發揮了首位城市的引領作用。


  2019 年8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四川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19】54 號,文件明確提出“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實施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完善裝配式建筑技術和標準體系,支持企業研究開發與裝配式建筑相關的技術、標準、工法。加強裝配式建筑質量安全監管,推行裝配式裝修,加大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加快形成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市場機制和發展環境。推進裝配式建筑試點城市和示范基地建設,在宜賓、廣安、甘孜、涼山等地開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試點?!?將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升為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


2019 年11 月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四川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五廳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四川省裝配式建筑工業化部品部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川經信冶建【2019】248 號,從產業培育角度加大對裝配式建筑工業化部品部件產業的扶持力度,提出用3-5 年的時間形成1000 億規模的相關產業,為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供產業基礎。同時將裝配式建筑工業化部品部件產業納入我省“5+1”產業體系中的新材料產業加以推動。


  2019 年2 月四川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出臺了《2019 年全省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工作要點》川建建發【2019】127 號,明確了試點城市在2019 年的目標任務,并在加大推廣應用方面突出了試點城市和示范項目引領作用,文件要求成都廣安、樂山、眉山、西昌5 個試點城市政府投資的保障房、人才公寓、學校、醫院、辦公樓、停車樓等工程項目中裝配率應達到50%以上。


  2019 年8 月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出臺了《關于做好我市政府投資房屋建筑工程裝配式建筑相關工作的通知》成住建發【2019】202 號,對政府投資項目提出了更高的裝配率要求,明確政府投資的保障房、人才公寓、學校、醫院、辦公樓、停車樓等工程項目中裝配率應達到50%以上。文件同時要求各區市縣及政府平臺公司在保障房、人才公寓、學校、醫院、辦公樓、停車樓等工程項目中開展A 級及以上裝配式建筑的試點示范。


  2019 年2 月綿陽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裝配式建設工程的實施意見》綿府發【2019】2 號,文件明確了政府投資的醫院、學校、橋梁、道路等公建項目在規劃設計條件上要明確裝配率不低于35%,對總建筑面積大于1 萬平方米(含)的公共建筑項目和總建筑面積大于10 萬平方米(含)的居住建筑項目,單體建筑預制裝配率應不低于35%。


  2019 年2 月德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關于進一步明確土地出讓階段裝配式建筑建設要求的補充通知》中明確:自2019 年3 月1 日起,全市新建房建工程項目(含民用建筑工程項目和工業建筑項目,下同)應在土地出讓階段嚴格落實裝配式建筑建設要求。建筑面積小于或等于10 萬㎡的建筑項目,單體建筑裝配率應不低于30%;總建筑面積大于10 萬㎡的建筑項目,單體建筑裝配率應不低于35%。


  各地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為2020 年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川省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的技術路線符合住建部提出的裝配式建筑三步走的發展路徑,即第一步發展水平構件、第二步發展豎向非承重構件、第三步發展豎向承重構件,目前階段我省主要的PC 構件為疊合樓板和預制樓梯。與此同時也有個別項目采用了較高的預制率,如廣安帝谷公園城項目預制率即達到30%,PC 構件的類型有預制剪力墻、預制柱、預制樓梯、預制疊合板底板,PC構件采用了模數化的設計,減少了PC 構件的種類,同時,疊合樓板采用了密拼底板方式,預制底板板側不出筋,大幅度降低了構件制作和安裝的難度。項目相關圖片如下。



項目外景



項目采用的PC 構件





  宜賓6.17 地震后,住建廳組織專家對宜賓地區已建成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進行了震害調查,調查對象為6 棟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經過調查,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在經受小震強的地震烈度后,均保持了結構完好,構件之間的連接部位均未發現開裂現象,滿足抗震設防第一階段小震不壞的目標。




二、PC 產業的基本情況


2018 年成都市開始嚴格執行有關裝配式建筑的政策要求,短期形成了PC 構件供不應求的局面,從而刺激了對PC 構件制造企業的需求,新建PC 構件企業在2019 年陸續建成投產,根據調查統計,目前已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裝配式建筑PC 構件制造企業約33 家,見表1。在建具有一定規模的裝配式建筑PC 構件制造企業數量不少于20 家,預計大多將在2020 年正式投產。除此以外,尚有各類僅采用固定模臺、產量規模低于年產2 萬立方米的企業參與PC 構件制造。





注:1、本統計表未包括在建企業以及確定投資但尚未開始建設的企業。

  2、僅有固定臺模且規模小于2 萬立方米的企業未列入本統計表。



  2019 年PC 構件制造企業增加的數量是之前企業總數的三倍,增加幅度非常大。但產業布局嚴重不平衡,已建成的PC 構件制造企業大多位于成都平原經濟帶中,川東地區南充、廣安、達州以及攀西地區西昌、攀枝花尚未統計有PC 構件制造企業落地建設。


  針對部分骨干企業的調查表明,我省至2019 年底實際擁有的模臺數量超過4000 張,其中約50%的部分在2019 年尚未完全形成實際產能。2019 年全省裝配式建筑PC 構件的產量約為60-70 萬立方米,PC 構件的均價(含稅)約為3000元/m3,全年的產值規模約為20 億元。


  2019 年PC 構件的主要市場集中于成都市,已投產的PC 構件制造企業均將成都市作為主要市場,重慶部分企業也向四川市場供應PC 構件,如中交一局重慶城建公司、渝隆遠大、美好智造江津工廠等均承接了四川境內的部分項目。


  預計2020 年全省實際產能同比將增加一倍,疊合板預制底板的實際產能將達到120 萬立方米,能夠滿足2000 萬平方米預制底板的需求。考慮到新開工裝配式混凝土建筑PC 構件使用的滯后性,實際產能能夠有效的滿足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的需要。


  根據骨干企業的統計調查數據,我省PC 構件制造企業主要生產技術指標如下:


1、除管理人員外的一線生產人員的人均生產效率為1-1.2m3,優秀值1.5m3,低值0.7m3;(上海的數據為0.7m3 )


2、模臺臺面的平均利用率為50%左右;


3、PC 構件的平均裝車時間為1.5 小時,優秀值為0.5 小時;


4、PC 構件卸車等待時間均值約4 小時,優秀值為1 小時;


5、PC 構件堆場平均占用時間7-10 天,優秀值為4 天。



三、PC 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省2018-2019 年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實際應用面積以及PC 構件制造企業數量都大幅度增加,發展趨勢明顯好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但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突出的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理念仍沿用現澆混凝土的思維,不能有效發揮PC 構件的特點,客觀上導致制造、安全效率降低。如在公共建筑中,將可以采用單向板進行區域(如長寬比大于2)的板塊,仍按照現澆混凝土雙向板進行設計,增加了現場后澆帶施工工序,給模板的搭設增加了難度;同時,按照雙向板設計,預制底板板側搭接鋼筋的外伸也直接影響了生產效率和運輸效率。


      2、PC 構件的標準化程度低、通用化程度低,制約了PC 制造企業產能的有效發揮。目前我省PC 構件制造企業的現狀仍處于定制加工階段,構件尺寸的差別、主要受力鋼筋間距不規則、預留預埋的不確定性等直接導致了構件不具有通用性、模臺臺面利用率低、生產企業無法平衡產能、自動化設備無法有效發揮作用。


  3、PC 制造企業的自動化水平和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受限于鋼筋配置間距不規則,PC 制造企業普遍在工廠仍采用人工綁扎鋼筋的方式,個別企業已購置的鋼筋網片機處于閑置狀態;構件尺寸的不一致以及鋼筋出筋間距的不規則導致模具需要不停更換,直接導致自動化生產線無法實現按節拍流水生產,同時,還直接導致模臺臺面利用率較低;目前,我省PC 構件制造企業中,大多仍采用建筑業勞務分包模式組織工廠中的生產,生產組織方式難以適應工業化生產的要求。


  4、PC 構件制造企業的產品意識淡漠,習慣于建筑業按設計文件組織生產的方式,較少考慮如何有效發揮工廠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工廠生產的人均生產效率低于現場施工作業效率。根據粗略的統計結果,現場鋼筋、混凝土、模板三大工序的人均生產效率約為1.3m3,高于PC 構件在工廠的生產效率。生產效率的低下直接影響了PC 構件的市場競爭力。


  5、施工企業適應新建造方式的主動性不強,生產組織方式尚未出現明顯變化。疊合樓板的施工大多仍按照傳統現澆混凝土的方式組織施工,大多數施工企業采用疊合板后仍滿鋪模板。針對標準化支撐體系的開發明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效率、增大了施工成本。


  6、PC 構件的現場交付存在管理上的盲區。作為仍處于發展初期的產業,現行標準規范對PC 構件交付時的要求不夠清晰,相關管理各方對如何進行PC 構件的質量管理認識上存在較大差異,PC 構件在現場交付環節的爭議較多,一方面增加了管理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管理成本。


  7、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配套能力薄弱。裝備制造及信息化建設主要依賴外省市提供,在關鍵環節上制約了產業能力的提升;PC構件的產品屬性還有待社會的廣泛認同,造成PC 構件制造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定位模糊。


  8、各地市州政策推動力度存在明顯差距。成都市推動力度最大、政策落地實施情況最好;德陽、綿陽已出臺推動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地實施;其他區域或未出臺推進政策或政策落地實施效果有待加強。政策落地實施的差距導致區域市場發展的不平衡,各地已建成PC 構件制造企業基本上都以成都作為目標市場,使得運輸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管理難度加大、產品后期服務難度增加等問題變得較為突出。



四、建議


1、PC 構件制造企業要樹立產品意識,以提高生產效率為導向,積極主動開發適合于自身生產條件的PC 產品,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2、加強行業自律,建立企業評價指標體系,推動行業正常有序的發展。


3、加強PC 構件制造企業的人員培訓,提高專業能力。


4、建議政府強化裝配式建筑中標準化構件采用的比例要求。


5、建議政府加強對設計、施工企業的引導,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建造方式的轉變。


6、建議政府加強對PC 構件制造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的支持力度,提升企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并推動PC 構件制造企業向制造服務業轉變。



來源: 四川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工業化專委會,成都市建筑材料行業協會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