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語2020年:凝心聚力謀預制夢想 深耕細作創裝配未來 二維碼
32
葉明,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原副總工程師,現任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工程建筑標準化協會建筑產業化分會副會長,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顧問總工,教授級高工。長期從事建筑產業現代化技術研究、推廣和管理工作,主編了國家標準《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GB/T51129)、國家行業標準《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JGJ/T304),參編了國家標準《建筑模數協調標準》(GB/T50002),主編了《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技術導則》、《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施工技術》并出版發行,參審了國家行業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1-2013)。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一位媒體記者向我提問:“您認為,過去的一年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狀況如何?當前影響我國裝配式建筑持續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是什么?”我說,“在過去的一年里,以裝配式建筑為發展驅動力的建造方式變革,已形成不可阻擋的發展態勢,這也是大勢所趨、新時代所向,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當前影響的最大障礙,如果只能說一個因素的話,我認為是‘認識不到位,頂層設計不足’”。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國裝配式建筑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已形成蓬勃的發展態勢,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空前高漲,試點示范項目遍地開花,技術與標準體系、組織管理模式、體制機制和市場環境得到了不斷完善和創新發展,為裝配式建筑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和政策保障。面對當前裝配式建筑火熱的發展勢頭,我們必須要清楚,為什么要發展裝配式建筑?切不可盲目發展、甚至一哄而上,更不能陷入“為裝配”、“唯裝配”的形式主義誤區。必須要深入理解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初心和使命。 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是新時代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以及應對人口紅利淡出的必然選擇。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目前仍舊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相對落后的傳統產業,建造方式粗放,組織方式碎片化,交易方式違規嚴重,管理方式主責不清,工人技能素質普遍偏低,企業核心能力不強,效率效益不高。尤其是這種傳統建造方式提供的建筑產品已不能夠滿足人們對高品質建筑和人居環境質量的美好需求,粗放的發展模式也已不能適應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為此,國家提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就是促進傳統粗放的建造方式向新型工業化建造方式轉變,實現建造方式的變革。我們必須明白,“裝配”不是目的,也不是新型建造方式的全部,而是最能直接體現技術進步與工業化優勢的先進生產力代表,也是促進建筑工業化發展的驅動力和方向標。只有抓住“裝配化”,綜合考慮建筑系統及工業化的特性,并使之有機結合,才能使裝配式建筑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 裝配式建筑以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和管理信息化的“五化一體”的新型建造方式為主要特征。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進建筑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符合國家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發展裝配式建筑就是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建筑質量優、經濟效益好、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道路。建筑工業化一直是我國倡導的發展方向,是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根本途徑,進入新時代,隨著建筑科技的進步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真正實現建筑工業化成為可能,裝配式建筑就是采用新型工業化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因此,發展裝配式建筑必須要擺脫傳統路徑,走新型建筑工業化道路,尤其是,在發展理念上,要樹立以建筑為“產品”的經營理念;在組織內涵上,要建立對工程項目實行整體策劃、全面部署、協同運營的管理體系;在企業核心能力上,要充分體現技術產品的集成能力和組織管理的協同能力。這必將會促進建筑業產生脫胎換骨的變化,成為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由于我國裝配式建筑仍然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缺乏設計經驗的積累、沒有很好的技術沉淀、沒有工業化基礎,人才儲備不足、組織管理機制不健全、傳統路徑依賴性強,也由此造成了裝配式建筑的設計能力、構件制作水平、建造效率效益不高,同時也暴露出一些成本、質量、安全等問題。我認為,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必定是曲折的,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但要快速解決,還面臨諸多挑戰。在今后發展中應重點把握好以下方面: 首先要提高認識、明確方向。目前在發展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還沒有弄懂為什么要發展裝配式建筑,而是盲目跟進,為了“裝配”而“裝配”,有的借勢規模擴張、跑馬圈地,有的進行資本運作、急于求成。這些企業的發展路徑選擇無可厚非,但是縱觀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整體狀況,如此迅速的規模膨脹和盲目發展,必然導致削弱扎實、專注、執著的實業精神,必然會影響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初心和使命。目前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對裝配式建筑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取得的成效應該倍加珍惜,來之不易,要特別處理好工程建設項目與提升企業核心能力、培育產業基礎的關系,要清醒地認識到以“指標”為導向激活的市場,不是真正的市場,倒逼機制在發展初期是有必要的,是階段性的,但也是不可持續的。在市場活力和企業積極性充分調動的前提下,應盡快將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著力點和工作重心,放到建造方式變革、建筑業轉型升級和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上來。 二是要頂層設計,有序推進。對于政府來說,要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階段性發展目標,提出政策規劃導向,要改變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慣性,摒棄“行業”管理思維,構建現代化建筑產業體系,著力營造健康的產業發展環境和動力。對于企業來說, 要順勢而為,主動求變,要有實業精神,找準自身的定位,主動轉型升級,要苦煉內功,筑牢基礎,不斷增強發展能力。大型龍頭企業要抓住機遇,擺脫傳統路徑,技術和管理雙輪驅動、一體化發展,做大、做強、做優,依托工程總承包模式,在運營管理模式上深耕細作,打造區域行業建筑航母;廣大中小建筑企業要順應社會化分工趨勢,找準自身定位,主動向專業化轉型,作專、做精、坐實,形成一批秉承扎實、專注、執著的實業精神的專業型、技能型、創新型建筑企業大軍。通過市場經濟自然規律來實現優勝劣汰、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產業資源要素的市場化高效配置,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產業現代化發展格局。 展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