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行業前沿裝配式建筑技術 為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二維碼 14

來源:西安日報

2月17日,醫護人員在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院區)CT室內調試設備

硬核元素盤點

質量就是生命。記者了解到,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院區)采用了行業最前沿的裝配式建筑技術,最大限度地采用了拼裝式工業化成品,大幅減少了現場作業量,提高了質量安全保證。

據陜建產業投資集團集成房屋科技公司總經理姚登介紹,工程所有主體建筑基本采用輕鋼結構模塊化房屋,也就是集裝箱房屋。一個個長約6米,寬約3米的集裝箱房屋,通過組裝、吊裝、拼裝,即可完成現場施工。

“集裝箱房屋本身是鋼結構的,抗震性能優越,使用時限為10年-15年。所有的標準部件(窗戶、墻板、底板、吊頂等),都可以回收、改造、更新,可循環利用。今后更換時,不僅成本低,也較為方便。” 姚登說。

硬核裝備
負壓病房保護醫護人員 先進設備提高檢測速度

記者昨日了解到,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病區按照特殊病房標準進行的規范化設計,所有病房為負壓病房,即:通過凈化空調通風系統,使病房內空氣靜壓低于病房外相鄰環境空氣靜壓的病房。

病區設置統一為三區兩通道(三區: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兩通道:醫務人員通道、患者通道)設計,避免院內感染的情況發生。這樣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內形成由高到低的不同壓力。

從空氣的流通來講,就只能是外面的新鮮空氣可以流進病房,病房內被患者污染過的空氣就不會泄露出去,而是通過專門的通道及時排放到固定的地方。結合凈化風淋室對排風的過濾消毒處理,這樣病房外的地方就不會被污染,從而減少了醫務人員被大量感染的機會。這種病房最適合救治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病人,隔離病原微生物及保護醫護人員。

此外,據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西安市中心醫院院長虎威介紹,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院區)內的醫療設備充分借鑒了武漢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籌建經驗,引進了很多先進檢驗設備,目前已經全部調試完畢。

應急院區內先進的飛利浦64排螺旋CT是全球少有的醫療設備,檢驗智能、分辨率高、掃描精細、出片率也很快,每天能檢查300多名病人。如果患者要做CT,只需醫生操作控制臺和對講系統就可調節患者體位,不用醫生陪伴到機器旁邊。

“還有一臺上海聯影CT也能實現智能掃描。這兩臺CT基本可以滿足檢驗病人的需求,檢查速度很快。”虎威說,CT調試完畢后,已經為志愿者做過檢查,檢查效果非常好。

硬核團隊
10天建成15天移交   詮釋分秒必爭的“西安速度”

疫情發生以來,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平戰結合的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院區)項目。“平戰結合”指的是目前利用戰時的方式先建一個公共衛生中心,作為臨時救治的場所,規劃用地面積500畝。目前建成的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應急院區),將提供約500張床位,建筑面積27542平方米。

據了解,項目開工以來,各參建單位抽調最精干的團隊,在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注重質量安全監管。所有建設者爭分奪秒、勇挑重擔,24小時晝夜不停,邊施工、邊整改、邊調試、邊驗收,搶工期、搶進度,近萬名建筑工人,用熱血和激情踐行了使命和擔當。

在項目質量安全監管和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網格化、下沉式監管。市區兩級質量安全監管部門組成了50人的現場質量安全監管團隊,與100余名工程監理和10余名質量、安全、機械方面的專家,按照不同工區進行網格化監管,24小時下沉式巡查,夯實質量安全責任。

從設計到施工始終最嚴要求,堅持以工匠精神兌現承諾,將項目打造成疫情防控堅實堡壘;保持“與時間賽跑”的拼搏狀態,采取三班倒的方式進行建設,工人輪休、項目不停,僅用10天完成項目建設,15天順利移交,在眾志成城的戰“疫”中跑出了“西安速度”。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