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PC預制構件工廠的機遇和挑戰

 二維碼 436

技術服務背景

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手段和方式的重大變革,發達國家在建筑領域廣泛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依據住建部2016年發布的相關數據統計,我國目前建筑施工仍以現場澆筑作業為主,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比例不足約5%,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

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裝配式建筑發展政策,制定裝配式建筑行動規劃和目標,如下表所示:


依據國家裝配式政策要求,目前,我國31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地方人民政府均針對裝配式建筑頒布具體的實施意見、規劃和行動方案,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要求2020年裝配化率達到30%以上,遠高于全國目標,多數地區要求達到15%或20%以上,部分中西部省份寧夏、青海等地區則因地制宜提出10%的目標。同時各地政府也積極通過稅費優惠、用地支持、財政補貼、容積率獎勵等多種方法給予產業發展充分激勵。各地扶持項目如下表所示:




隨著國家政策號召和各級政府努力推動下,裝配式建筑行業正經歷著一個快速推廣、發展、壯大、完善的過程,部分地區取得了相當的業績和效果,擁有了具備相當數量的PC預制構件工廠企業,其中不乏有部分企業具有了相當的生產規模。依據行業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建成投入運營的裝配式預制構件生產企業大約800家。其中,江浙滬地區約400家,京津冀地區約120家,珠三角地區約90家。北京、上海、深圳重點發展地區的牽頭引領作用逐漸凸顯。EPC總包企業約占40%,市場供應型企業約占60%(含代工企業)。

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迎來高速發展期,然而我國行業整體還是處于起步階段,裝配式建筑要做到真正應用以及踏踏實實的落地,目前大部分地區還沒有達到實際目標。大部分預制構件工廠企業經過實際投入運營后,也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當前,行業內除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蘇州等幾個重點地區外,其他大部分地區預制構件工廠企業存在"生產看似紅火卻基本沒有預期中的盈利"的狀況。其中,大部分地區只有少數工廠企業在商品房住宅市場中承接到預制構件采購項目,大多數工廠企業只能承接一些保障房項目的構件采購,依然需要依靠相應政策扶持,無法完全獨立的走向市場。對于分到市場"份額"的部分生產企業,實際盈利狀況也不太理想,也有少部分企業已經陷入"產量多賠的多"的情況。主要原因如下所述:

首先,按照裝配式建筑發展趨勢看,總承包必須作為建筑工程設計、生產、施工的主體責任人。而實際情況是,總承包方式難以規范實施,裝配式集成優勢和節能效益難以發揮作用。

與傳統現澆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分為生產工廠和施工工地兩個部分,建筑環節從一個變為多個,容易出現很多扯皮問題,相互推諉,大大降低裝配式應有的效率。
在建筑深化設計、拆分設計階段,傳統設計院在結構、機電、裝飾一體化集成設計的應用不普遍,成熟的技術經驗較少,導致裝配式建筑設計集成度普遍較低,造成預制構件生產和施工環節問題頻發,工廠生產成本難以控制,相關問題難以解決和完善。
部分地區裝配式技術標準體系缺乏,專業人才儲備和培養不足,技術應用不夠成熟,制約了當地市場發展。
與傳統現澆建筑成本相比,裝配式建筑成本要高200-500元/平方米,大部分開發商不愿承擔此費用。此外,部分構件生產企業尤其是代工生產企業,由于運輸距離較遠,造成物流成本過大,導致構件單價提高。
其次,是我們對PC預制構件工廠及運營管理的認識還有相當大的局限性,甚至存在許多誤區。我國裝配式建筑構件的發展得益于引進并學習歐洲、日本的技術,由于大部分是干篇一律地模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投資定位和管理思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行業內廣泛存在盲目擴大產能的現象;經常可見某生產企業"能供應多少產能""完成多少平方米"宣傳和報告,很大程度會誤導企業的投資趨勢。還有部分企業在工廠建設之初對市場過于樂觀,投入運營后發現實際產能與宣傳的產能差距過大。比如某工廠在建設期按年產能20萬立方米目標來投資土地、生產設備和人力配置,而投產后實際產能和產量相差甚大,這部分固定資產成本在后期運營很難分解。
缺乏對我們國家預制構件技術規程、質量特征的正確了解。部分企業將預制構件生產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動化流水線"等規模化進行推薦;沒有更深入的分析當地政策和市場趨勢,對預制構件部品類型、產能組成等沒有較為深入的調研和判斷。實際上在部分地區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情況下,各廠家構件部品類型大同小異,同類甚至同型號產品大量重復,導致構件價格波動較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場中出現"不按規則競爭"。比如壓低構件采購單價、壓低預付款、含構件設計費,甚至是墊資供貨等狀況,極大的破壞行業市場良性發展,造成了"惡性循環",而在預制部品質量和控制、以及物流運輸、施工等方面存在極大的問題和隱患。
我們國內PC構件工廠的生產設備雖然已經接近國外水平,比如混凝土攪拌站、起重機(行車、龍門)、鋼筋彎箍焊接機等設備設計制造、自動化程度在實際生產中已經具備相當能力。但預制構件生產線方面我們的制造廠家還是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生產操作要依靠人員手工作業完成,遠沒有達到設計之初的自動化效率。國內高端預制構件生產線市場目前仍被進口設備所壟斷。其實,這方面也有我們國標產品技術特點造成的原因。
大部分工廠缺乏有效的管控體系和技術人員儲備;行業內人才"挖角"情況比較多,工廠技術和生產管理人員的薪資較高且流動性較大;生產勞務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企業規范管理和長期發展。
未來10年將是我國裝配式建筑更高速的發展階段,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市場將是世界建筑領域上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因此PC預制構件工廠將面臨一個更加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將面對市場、政策、技術等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隨著裝配式建筑所占比重的提升,預制構件市場采購量將會達到供應高峰期,在建筑設計、拆分設計、預制部品類型、施工精度、裝修裝飾、質量控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將會進一步考驗工廠企業的技術質量管理和生產供應能力。另一方面,裝配式建筑會呈現向多元化發展趨勢,由保障房向商品房、鄉鎮村房建市場應用,加速整個房建領域的全面覆蓋。帶外飾面、帶造型的預制部品部件以及帶內裝要求的定制化部品將會更普遍。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基礎上,裝配式鋼結構技術應用也會大幅提高,以及橋梁、高架快速路等市政裝配式建筑技術的實際應用。配合裝配式要求的輕質墻板、加氣板等綠色材料的技術研發和生產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此外,就是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裝配式起步地區和穩步推進地區將會作為市場戰略重地,大型集團企業會提前啟動布局,擴大市場范圍,實現區域規模化運營。尤其是具備總承包特級資質的建筑企業,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在華東、華南甚至是全國布局。同時,民營企業也會加速布局,擴大市場份額。行業市場加劇競爭過程中,將會進一步細分工廠企業的預制部品技術定位,逐步考研工廠企業的整體應變能力。所以,我們認識到PC構件工廠行業面臨著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后,我們大部分企業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PC預制工廠投資定位和管理理念的轉變。工廠的運營管理不只是預制構件生產平臺,必須發揮出裝配式總承包的突出優勢,分解資金壓力,降低裝配式建筑綜合成本;預制工廠的投資和達產是實現總承包方式的重要手段。而工廠的運營管理更注重細節,不能夠按照傳統施工現場模式,必須以現代制造業模式和角度去考慮定位與管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各項問題。具體到部品類型、產能及工藝、圖紙拆分、人員配置、技術質量控制、成本等諸多方面細節。
PC預制構件工廠應避免"先建設再規劃"。部分企業在沒有系統的分析方案和完善的前提下,甚至是不規劃就匆忙投資建設。在工藝和部品類型、產能方面存在諸多不合理隱患,相關生產設備一旦完成安裝調試后,基本上在后期無法進行有效的擴容和改造。導致構件部品類型、產能、質量都滯后于市場,整個工廠將受到較大限制。
工廠企業要有技術人員儲備和培養能力。不少工廠通過行業內"挖人"解決技術、生產管理工作,但實際往往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和目的。比如大部分工廠在圖紙拆分設計方面沒有專業基礎經驗豐富的負責人,也沒有較為完善的技術人才培養制度和環境,那么在實際工程項目對接設計院、開發商、施工單位過程中就會存在一定的劣勢,很容易讓對方"感覺到不專業",尤其是涉及建筑結構/水/電、生產、施工、裝修等專業必須要仔細核定,首先是核定圖紙是否符合工廠工藝與施工要求,其次是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要求企業具備一定的技術人才儲備和環境。
工廠企業要建立穩定團隊和長期的培養機制。企業需要專業的生產勞務隊伍,同時也需要培養自己的生產和管理團隊。穩定的生產隊伍是保障生產供應能力的關鍵之一,需要工廠企業具備較高的適應能力。
當前,盡管我們裝配式預制構件行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發展,但我們還是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行內存在的問題,以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我們相信,我們國內PC預制構件工廠企業和行業未來一定要也一定會走向世界前列。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