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建筑業應對疫情影響之對策線上沙龍活動順利召開

 二維碼 50

2月18日下午,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的形勢下,由裝配式建筑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輪值主席單位中建科技有限公司,秘書處設在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與天津住宅集團)、中國房地產報、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聯合主辦,裝配式建筑網協辦的“疫情之下建筑業應對之策線上沙龍”會議在京順利召開。會議采用網絡會議室的方式,圍繞疫情之下建筑業特別是裝配式建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如何做好復工的各項準備工作,降低疫情損失等相關議題開展交流。本次沙龍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和企業家共計近300人參會。

微信圖片_20200224205419.jpg

  會議邀請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文林峰副主任,裝配式建筑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輪值主席單位、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葉浩文董事長,裝配式建筑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單位、天津住宅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康莊董事長,裝配式建筑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三一筑工馬榮全總經理,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產業化工程技術中心馬濤總工程師,中建三局工程技術研究院楊瑋執行院長,北方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紀潁波院長,廣聯達科技有限公司數字研究院李步康院長等十多位行業內的領導、企業家、專家、學者進行了主題交流 。參加本次沙龍的嘉賓還有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顧問總工程師、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葉明秘書長, 裝配式建筑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鋼結構分會、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鋼結構分會胡育科副會長, 裝配式建筑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江蘇分會韓建忠秘書長,裝配式建筑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圳分會、深圳市建筑產業化協會付燦華秘書長等相關學協會、企業、單位的領導。線上交流期間,多位參會代表就議題內容進行了充分交流討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武振處長主持會議,輪值主席單位、中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委員會歐亞明常務副秘書長和中國房地產報蘇志勇編委一起策劃推進了會議。

  文林峰副主任介紹了本次會議的背景。她指出,建設行業為全國各地抗擊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除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參建單位,還有很多企業為各地承建醫院和臨時設施,捐款捐物等,有很多感人的事跡。像中建科技、中建三局、天津住宅、蘇州科逸等龍頭企業。圍繞疫情對建筑業的影響,住建部一直在抓緊研究應對疫情的措施,希望大家借本次會議機會,充分討論當前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結合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多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供部里決策參考。

圍繞議題沙龍交流專家發表了真知灼見

  葉浩文董事長指出,當前戰勝疫情、復工復產是當務之急的兩件大事,企業不能等。建議企業要管好自家門,做好防護,阻斷外來人員感染,尤其是疫情地區人員,更要管好企業內部員工,做好個人和企業安全防護,確保無被感染的員工上班。“兩山醫院”工程建設速度體現了模塊化、裝配式建造方式的優勢,但仍需加強一體化設計,將模塊化結構和建筑維護及機電、內裝系統整體在工廠裝配完成,現場快速安裝施工。

  他建議,下一步房屋建筑宜根據不同功能和用途,做好產品化、體系化研究,即將裝配式建筑作為工業化產品來研究,如按辦公、酒店、學校系列產品等。裝配式建筑未來應重點抓好主體結構和圍護結構的標準化設計、關鍵節點連接等卡脖子問題,實現快速生產和施工裝配,以期降低成本,提升品質,促進產業化發展。

  天津住宅康莊董事長指出,在春節期間,天津住宅集團承擔了數處隔離點和醫院發熱門診的改造建設任務。結合現場考察,感覺此次疫情對經濟社會沖擊很大,也感受到身上責任重大。疫情的發展“倒逼”建筑行業要進行反思,尤其是裝配式建筑今后如何在應對重大事件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他強調,“兩山醫院”順利建成得益于裝配式建筑特別是模塊化建筑的發展,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這需要業內加強在建筑設計、連接技術等方面進行研究完善。他舉例說, 2003年非典疫情后,在建筑設計相關要求中就增加了對建筑樓間距、新風系統除塵除霾的相關內容。他指出,目前國家已在金融信貸、財政稅收、項目資金審批等方面出臺了一些政策舉措,支持企業恢復生產。此次疫情后,建議政府應加大對中小建筑企業,特別對從事裝配式建筑和新型建造方式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推動建筑業長期健康發展。

  關于復工問題,目前各地復工政策不大一樣,企業要按照相關要求,加強人員管理,做好防護工作,特別注意對可能的隱形感染者的排查防控;要準備好各種防疫物資,在現場消殺,食堂分餐制、錯峰上班,工地交通組織方式等方面要制定詳細的防控措施,避免發生新的感染疫情??傊?,在正式復工前,要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想充分、做細致。

  三一筑工馬榮全總經理指出,新冠疫情帶來了工程建設理念上的變化。一方面,增強了業內對推動裝配式建筑、建筑工業化的信心和決心,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迎來了好的發展機遇;建筑行業將從勞動密集型向工廠化、機械化、少人化發展;另一方面,企業管理將從傳統的線下層級管理向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轉變,在線協同管理將成為行業共同發展方向。

  他建議,針對疫情影響應酌情考慮對裝配式建筑構件廠進行稅收減免和貸款優惠,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目前企業復工相對比較困難,且各地復工要求不一,希望國家管理部門能夠統籌提出具體的政策措施。同時希望國家管理部門對裝配式建筑工地給予環保政策上的調整,減少惡劣天氣對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影響。

  北京市建筑設計院工程技術中心馬濤總工程師指出,本次疫情對建筑業而言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突發事件和應急保障的快速建設需求都是裝配式建筑適宜的應用范疇。針對各地應急醫院和醫療點的建設情況,他指出,一是把裝配式建筑作為建筑產品進行研究,不能只重視技術體系,關鍵是適宜技術及產品的合理創新應用;對應急保障類裝配式建筑的產品體系及供應體系的建設與完備,是應對抗疫的關鍵要素之一,需要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二是目前抗疫應急醫療建設大致有三種類型,包括新建、既有建筑和設施及既有醫院改造,這都可以通過采用裝配的方式快速實現應急功能。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應急建造特征,滿足快速搭建的要求。對于改建的醫療設施,可在既有建筑或設施的外部增加系統或功能模塊及與內部系統的連通接口等。三是裝配式建筑質量保障的核心是做好連接與接口,不僅在于結構構件的連接,更重要的是功能部品的連接。對于模塊式建筑還可以通過功能模塊產品的組合與布置等方式實現。

  他指出,當前抗疫建設模式的成功經驗有:統一有效的指揮、高效的組織保障、團隊協作及產供各方的密切配合等,只有參建各方主體形成合力,才能共克時艱。同時,要抓住正式施工前一兩個月的準備期,有條件的項目可以適當調整設計方案及施工組織等。要充分認識到可能出現的用工難問題,提效是關鍵。

  北方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紀穎波院長建議,深入研究針對應急管理需求的快速建設產品體系,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安全等突發事件,建立滿足醫院、營房、避難所、臨時居住點等不同需求的集成建筑產品和標準體系。她指出,如何綜合考慮平日與應急建筑產品企業研發和發展?政府如何在制度設計和政策扶持方面鼓勵企業發展快速建設的應急建筑產品?都值得行業進行深思。此外,在具體實施環節,探討了在以快速建設為核心的學科設置和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方面需要盡快開展相應工作,以支撐這一新興交叉學科領域的健康快速發展。

  中建三局工程研究院楊瑋院長介紹了中建三局參與“兩山醫院”項目建設的情況。在“兩山醫院” 項目建設中, 企業不計成本全面投入。他建議,在下一步的建設過程中建筑企業應全面動員起來,非一線工作要提前準備,保持緊迫感。目前企業管理和工作方式正在變化,應細化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居家工作效率。應針對突發情況所需的裝配式建筑產品作為應急保障,日常應做好保障性采購計劃。

  廣聯達數字研究院李步康院長建議,應借助信息化手段,助推復工工作有序開展。目前,無論是工地還是工廠,人員防控難度都比較大。落實勞務實名制應用,可實現系統自動篩查人員是否來自疫區或是否曾在去年底在疫區工作,為復工人員的篩查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在復工后,工人每天的體溫記錄可通過測溫設備聯動實名制系統自動形成體溫臺賬。在人員密集區的食堂、宿舍、辦公區等通道可使用熱成像攝像系統,實時檢測體溫異常人員并報警?;趫鰞热藛T定位系統(智能安全帽),一旦發現疑似病例等異常狀況,可快速篩查密切接觸者,便于集中管控。他建議,要建立信息協同和交流機制,可將疫情應對作為推動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的契機。鼓勵企業推行線上協同辦公模式,利用線上會議、線上文件共享、線上交底等技術解決現場集中式交流的需求。

  在會議交流環節,近10多家企業代表進行了提問、交流,與主題發言專家進行了互動。很多參會代表分享了各地政府、協會和企業復工復產的做法,如浙江省相關部門采取復工復產檢測體系,通過企業復工率指數和疫情五色圖了解掌握各地復工復產情況。杭州市等地方政府向疫情平穩地區出資開專列、包大巴、包專機,組織當地企業員工返程復工。江蘇省相關部門為當地企業協調財政政策、金融支持、創新支持等,如暫緩對建筑施工企業勞務制度用工政策性限制,在線監測建筑工地環保執行情況等。深圳市相關部門下發建設工程項目疫情防控和復工指引,明確復工原則和復工要求,必須做到防控機制、物資措施、員工排查、內部管理、安全檢查五個到位方可復工。多地企業制定了詳細的應急管理體系,如三一筑工編制了企業肺炎防控指導手冊,在現場和工地開設多道防控檢疫和消毒門崗,建立人員信息后臺臺賬等。面對勞務人員需求大的壓力,參會代表建議,加強地區勞務資源互通,班組和工種互通,實現技術人員共享,疫情較輕地區可與重點企業共同開辟專用勞務引進通道。代表們還就疫情過后建筑業未來發展趨勢交流了觀點和看法。

  文林峰副主任做了總結發言。她指出:當前的形勢是裝配式建筑面臨的困難、挑戰與機遇并存。建筑業的復工復產,涉及全產業鏈聯動,牽涉面很廣,需要做好統籌安排。通過這次交流,大家普遍反映,更加認準了目標、堅定了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決心,這次應對疫情,裝配式建筑顯示了巨大優勢,包括中建科技葉總介紹的集成建筑公司一直在加班加點生產供應集成房屋等?,F在的關鍵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讓裝配式建筑做的更好,要積極主動適應當前形勢,深入研究,優化技術方案和管理水平,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滿足社會應急救災的緊迫需求。   

  文主任在總結中強調,一是要提升裝配式建筑的系統優越性,從目前的應急設施建設水平來看,還有很多配套不足、缺乏系統性集成性等問題,要全面提升裝配式建筑的效率和質量,重點是要有建筑產品的理念,把一個完整的建筑產品做好。二是要創新當前工程建設模式,現行模式與應急需求的差距還很大,要積極推進組織管理模式創新發展。要從系統性的角度反思,誰來組織、誰來統籌。三是要對應急管理體系進行反思,抗擊疫情是對現代化治理能力的考驗,政府、行業和企業主體都應提升應急管理水平,提高建設標準水平,有一部分產品要從常規產品需求向應急保障產品的需求轉變,多用途發展。四是面對疫情影響,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企業發展,盡可能減少企業損失,保障經濟平穩發展。

  在會議期間和會后,多數線上參會代表表示,本次線上交流活動組織及時,受益很多。希望開展更多的線上交流活動,圍繞疫情過后建筑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分享經驗做法。


展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