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縣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約50公里處,據境內明伏、西下素、鉤魚臺等沿唐河兩岸出土的石刀、石斧、陶片及2米以上文化層分析認定,這里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類聚居活動,屬仰韶文化遺址。歷史悠久,為古唐侯堯之封地,其名肇于上古,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唐縣地處太行山東麓,全縣轄20個鄉鎮,345個行政村,54.67萬(2007年)。總面積141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總面積82%;唐河、通天河由西向東南縱貫全境,匯入華北明珠--西大洋水庫。全縣地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
行政區劃
唐縣轄7個鎮、13個鄉:
鎮:仁厚鎮、王京鎮、高昌鎮、北羅鎮、白合鎮、軍城鎮、川里鎮
鄉:長古城鄉、都亭鄉、南店頭鄉、北店頭鄉、羅莊鄉、雹水鄉、大洋鄉、迷城鄉、齊家佐鄉、羊角鄉、石門鄉、黃石口鄉、倒馬關鄉
歷史沿革
據境內明伏、西下素、鉤魚臺等沿唐河兩岸出土的石刀、石斧、陶片及2米以上文化層分析認定,這里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類聚居活動,屬仰韶文化遺址。公元前2377年農歷二月初二日,堯帝放勛誕生于今唐縣堯山(即順平縣之伊祈山),伊祁為姓。公元前2360年,帝堯放勛被封為唐侯,治所陽邑(今固城,一說在長古城),亦稱唐,即在唐縣境內,稱古唐侯國。公元前2353年其兄帝摯將帝位讓給堯,也是在唐縣舉辦的“禪讓”儀式,并在伏城建都城,后因水患,由此地赴平陽(今山西省臨汾西)執帝位。虞舜執政后,將堯子丹朱封為唐侯,治所鴻郎城(今洪城)。據《中國歷史地圖集》載:春秋時期,境內已有左人邑(今周雹水、北雹水)、中人邑(今都亭)、孤邑(今北高昌,亦稱慶都邑),陽邑(亦稱唐邑,今固城),屬燕地、中山地。
1945年9月3日,日本侵略軍被迫逃離唐縣城,淪陷8年的唐縣城宣告解放,9月24日唐縣抗日民主政府進駐唐縣城。1958年12月20日,望都縣和清苑縣部分地區并入唐縣,縣政府遷往原望都城關。1962年3月,復置望都縣,唐縣單立,縣政府遷回仁厚鎮至今。
氣候環境
河北省唐縣地處冀中西部太行山東麓,東經114°27’至115°03’,北緯38°37’至39°09’之間,北倚巍巍太行山,南臨華北大平原,縣城距北京190公里,距天津240公里。鏡內山區、丘陵、庫區、平原地貌概全,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山地面積占81%,平原面積19%。海拔最高1898.8米,最低52米。古老的唐河、通天河蜿蜒流經全境,交匯于西大洋。唐縣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空氣濕潤,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2.2℃,無霜期195天,常年降水量539.2毫米。
自然資源
唐縣資源充裕、物產豐富。主要礦種達17種,主要有:金銀礦、鐵礦、大理石礦、花崗石礦、石英礦等。且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水資源豐富,發展水條件較好,可利用水能資源3.6萬千瓦。氣候條件適宜農作物及林果生產,以大棗、柿子為主的干鮮果品年產2000萬公斤以上。皮毛加工十分發達,是河北省小尾寒羊基地縣。旅游資源豐富獨特、自然和人文景觀30多處。
經濟概況
唐縣有一定規模的工業企業5000多家,形成了皮毛皮革、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玩具、紡織、玻璃工藝、礦產、機械鑄造等八大骨干行業。唐縣出產的罐頭食品、布絨玩具、玻璃工藝品、羊剪絨產品、地掛毯已遠銷國外,成為主要出口創匯產品,為唐縣的經濟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外開放以來,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德國、英國、臺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到唐縣投資興業,促進了我縣經濟發展。
唐縣農業經濟基礎穩定。唐縣是河北省糧食、油料重點生產地之一,畜牧養殖業興旺發達。系中國大棗之鄉,全國奶牛養殖基地縣,河北省商品豬基地和中藥材、紅薯、烤煙、辣椒種植基地縣。奶牛存欄10萬頭居全縣榜首。藥材種植面積8萬多畝。全縣種植大棗樹80萬畝,年產優質紅棗1億公斤。唐縣紅棗個大核小、肉甜、營養豐富,曾獲深圳“鵬程杯”金獎,暢銷國內外。
唐縣工業經濟興旺發達。全縣擁有工業企業7000余家。形成了建材、化工、電子、機械、輕紡、服裝、塑料、采礦、造紙、食品加工等20多個行業,產品達260多個品種。主要產品有優質立德粉、包裝印刷機械、農牧機械、水泥、棗制品、乳制系列產品、紅薯淀粉及粉制品等。
城鄉建設
綠色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唐縣是河北省食用菌之鄉,圍繞這一特色產業,2007年4月,該縣起草了《杏鮑菇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和《白靈茹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兩項省級地方標準。標準詳細規定了杏鮑菇和白靈菇無公害生產的產地環境、栽培期、菌種制備、栽培生產、采收、加工等技術要求。通過標準化種植,蘑菇品質明顯提高,而且實現了農作物秸稈循環利用,金針菇和糠醛渣廢料種植平菇、平菇廢料種植雞腿菇等種植模式應運而生,有效解決了農村秸稈亂堆亂放及燃燒污染環境的問題,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截至目前,唐縣綠色無公害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發展到15個鄉鎮、5萬農戶,總面積達到1.3萬畝,總產量5.8萬噸,總產值2.3億元。
河北唐縣針對近年來山區持續干旱、荒山立地條件差、裸根苗造林成活率較低的實際,積極探索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大力推廣容器育苗造林技術。2006年和2007年共育苗150萬杯,造林1萬多畝,造林成活率達95%以上,臭椿、黃連木等闊葉樹種年生長量達到70厘米以上,油松、側柏等針葉樹種林相整齊,長勢良好。
唐縣擴大樹種范圍,即由單一的針葉樹擴大到針闊葉樹種全有。在以油松、側柏等針葉樹種為主的基礎上,將山杏、臭椿、刺槐、黃連木等鄉土樹種全部實行了營養杯育苗。并擴大營養杯杯體,選擇14、16、18、20厘米不同粗度的營養杯袋進行營養杯育苗。該縣北店頭鄉中筒籠村王忠勛摸索出“利用廢舊蘑菇袋作為營養杯培育臭椿苗”技術,造林成活率達90%以上,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唐縣今年安排營養杯育苗150萬杯,可造林1萬多畝。
唐縣鼓勵和支持有能力、有條件的荒山造林戶就近育苗,就地栽植,減少運輸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利用北羅、長古城、大茂山等苗圃場進行集中容器育苗。采取機動靈活方式解決運輸難題,即骨干苗圃在初苗期進行集約化管理,在苗較小便于運輸時,提前運輸到造林點上,在造林點進行二次放杯撫壯,等造林季節到來時再進行上山栽植,從而增加了運苗量。并采用適當晚播晚種,到雨季達到最佳高度30厘米左右為宜,解決闊葉樹種生長快,到雨季造林時根穿破袋問題。
該縣堅持政策推動和技術服務并重,加大容器苗造林的推廣力度。對于實行容器苗造林的荒山承包大戶優先安排林業工程項目,免費提供營養杯袋,給予資金和物資支持。縣林業部門還對容器育苗和造林實行全程技術指導和服務,實行技術干部包鄉村包地塊進行指導。通過召開雨季造林現場會、培訓會等形式,講解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長快,林相整齊,成林快等優點,提高廣大造林戶采用積極性。
交通運輸
唐縣交通方便,全縣公路通車時程433公里,境內公路四通八達,107國道穿縣而過,縣城至各鄉鎮均為柏油路。縣城距首都北京190公里、省會石家莊100公里、天津220公里、保定50公里。京昆高速的通車和即將完工的保阜高速大大提高了唐縣的交通便利度,一小時內可直達保定.石家莊等周圍城市,京深高速公路、京廣鐵路距縣城15公里。
電力通訊
唐縣電力充足,全縣已形成110KV、35KV、10KV三級電壓供電的電力網絡。全縣20個鄉鎮,345個行政村全部通電,全縣有110KV變電站1座,35KV變電站9座。唐縣通訊設施建設良好,全縣擁有2萬余門程控電話,移動電話覆蓋全縣,長途電話可直撥165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有各種現代化的電報、電傳和特快專遞等電訊郵政服務。
教育情況
位于河北省唐縣縣城中心地帶的河北省唐縣第一中學,是一所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管理科學、教育教學質量優良的省屬重點中學。唐縣第一中學原名唐縣中學,其前身可追溯至清道光十五年的煥文書院,據縣志載:煥文書院是當時唐縣一所教化百姓、培養人才的公辦學堂。1951年唐縣中學在原東關高小的基礎上正式成立,1978年被確立為省重點中學。2004年3月,學校更名為“唐縣第一中學”。
唐縣第二小學位于縣城光明路,始建于1981年,是縣文體教育局直屬小學。學校在原棗園小學校址上改建,校園占地8.25畝,2004年改為現名。初建時有教職工11人,學生來源于棗園小學和原縣師范附小,一至五年級各一個班,學生240多人,至2004年底,學校占地13.5畝,建筑面積5200余平方米,有教職工73名,27個教學班,2040余名學生。25年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從1982年招收兩個教學班新生開始,之后每年新增一個或兩個教學班,至1995年發展到“三軌”18個教學班,1996年后,受校舍所限,教學班“三軌”不變,班容量卻在不斷增大。1998年,在上級領導部門的關心下,政府投資將全部平房拆除,興建辦公樓、教學樓各一棟,次年竣工投入使用,教學班由“三軌”變為“四軌”,解決了大班額問題。又經多方融資裝備了多媒體教室、微機教室、藝術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電子備課室、實驗室等功能教室。
觀光旅游
旅游資源除西勝溝外,還有兩萬多畝原始森林的古北岳恒山——大茂山;有青虛山、仙鶴峪、秀水峪、大石峪,還有沿唐河的百里畫廊、唐堯文化園、明代古長城倒馬關等。以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晉察冀烈士陵園、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白求恩逝世紀念地;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學校舊址為龍頭景點,開展紅色旅游;以大茂山原始森林公園、青虛山道教名山、西勝溝峽谷龍潭組成游人生態觀光、綠色健身、休閑養生的自然風光游。
唐縣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是聶榮臻領導的晉察冀邊區司令部所在地。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柯棣華均在此工作、戰斗并以身殉職,境內現在有晉察冀烈士陵園,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白求恩逝世革命紀念地。
食品小吃
唐縣憑借貫穿全境的唐河,發展出系列水產食品。廣闊的山地草場,豐富的昆蟲資源,為家禽提供了天然的食物來源。下面為您介紹幾種天然無污染純綠色食品和小吃:
唐河鯉魚:是唐河土生土長的本地魚種,它和其它流域同類魚種有所不同,以其肉味肥美,色澤金黃和無污染純天然而著稱。具有去火明目、調養肝火、益氣補腦之功效,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理想食用、保健佳品。
唐河黿魚:通體墨綠,個大肉厚,有豐富的營養和保健功效,生活在天然水域,捕食小魚、水蝦為生,而非人工飼養,具有滋陰壯陽、調經補血、強身健體的功效。
鍋貼大棗餅子:采用優質、無公害玉米和大紅棗制成,色澤金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是獨具特色的農家美食。
大碗肉:唐縣大碗肉歷史悠久,久負盛譽。它選用優質山羊為原料,經過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配以玉米面大煎餅,鮮而不膩,香氣四溢,具有獨特風味和營養價值。
笨雞:唐縣山區農村喂養的雞全部采用放養方式,雞在山野吃青草、食昆蟲、喝泉水,不喂食任何飼料,保證了雞肉質鮮美松嫩,與眾不同。所產雞蛋個小皮厚,炒制后色澤金黃,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故又稱黃金蛋。
土特產品
唐縣旅游商品十分豐富,主要包括土特產品和工藝品兩大類50多個品種。縣城內各大商店、超市和旅游景區售貨點均有現貨銷售,另外還備有旅游交通圖、旅游撲克、象棋等旅游必備商品。下面向您介紹以下幾種主要旅游商品:
大棗:唐縣大棗以個大肉厚、味道甘甜而著稱于世。它具有美容養顏,養心補血之功效,并且多次榮獲省市兩級瓜果評比“十佳綠色產品”,唐縣也在2008年被譽為"大棗之鄉"。唐縣大棗是養生,保健和饋贈佳品。
核桃:核桃是優良的保健食品,具有補充大腦營養和增強記憶力的功效。唐縣核桃個大、皮薄、核肉飽滿等特點,生存環境無污染,不使用無機肥和農藥,是純天然無污染雙綠色保健食品。
唐縣花椒:主產于高山絕崖之上,歷經日月風霜生長而成。具有個大飽滿、色澤深紅、麻而不澀、食制之不苦等特點。分大紅袍和小紅袍兩大類,是我國北方烹飪首選佐料,具有去異味、留鮮香之功效。
力芝降脂茶:根據現代生物工程高新技術,采用桂圓肉、枸杞子、山楂、陳皮、柿葉、大棗等藥食兩用天然植物原料,經科學配伍、脫苦、脫澀工藝處理,經超臨界萃取合成,經中國醫學科學院功能實驗證明,能雙向調節生理機能與內分泌紊亂、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脂,調整神經及胃腸道。
工藝品:唐縣工藝品生產加工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產品多樣、作工精良,主要加工區域位于長古城鄉田家莊村。主要有:銅人銅像系列、玻璃工藝品系列和毛絨玩具系列等。
銅人銅像系列包括大、中、小三個等級,品種包括:佛像、觀音像、羅漢像、莊子等偉人像,城市雕塑、大型園林雕塑、不勝枚舉、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具有紀念觀賞和收藏價值,是旅游購物的首選商品。
玻璃工藝品具有花形多樣、作工精良的特點,各式花瓶琳瑯滿目、工藝盤、工藝杯更是造型優美,各種人物和動物造形栩栩如生,唐縣玻璃工藝品在國際市場得到了較高的贊譽和知名度,產品行銷歐美各國,是唐縣出口創匯和支柱產業之一。
毛絨玩具是唐縣出口創匯的又一大支柱產業,其產品主要行銷日本、韓國等地,具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唐縣毛絨玩具具有品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特點,嚴格把握生產原料和生產工藝,嚴格執行國家的防疫標準是國家衛生部認可的免檢產品,主要有各種動物造型系列,洋娃娃系列等,其造型生動,活靈活現,是旅游購物和饋贈親友的理想禮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