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河北 >> 張家口市 >> 鄉鎮介紹 >> 三道川鄉 |
![]() |
三道川鄉 |
三道川鄉位于河北赤城縣東北部,黑河上游。鄉政府駐地距縣城75公里。東臨豐寧滿族自治縣,北靠沽源縣,南連白草鎮,西靠東萬口鄉,居兩市三縣交匯地段。轄14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2893戶,8900口人。有漢、蒙、滿三個民族,漢族占99.49% 氣候環境 三道川鄉海拔1120米,地屬深山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河北第二大高峰——猴頂山海拔2292.6米。屬東亞大陸性 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567mm,年均氣溫3.6℃,一月平均氣溫-14.2℃,七月平均氣溫19.5℃,積溫2193℃,無霜期95-108天。 區域面積 全鄉行政區域面積50.63萬畝,其中耕地2.58萬畝,占總面積的5.09%,種植業以玉米、土豆、油菜籽等農作物為主。 資源狀況 1、林業資源:該鄉地處林區,森林面積25萬畝,草場面積12.21萬畝,宜林荒山8.66萬畝,境內有河北省第三大林場——黑龍山林場。2萬多畝的原始森林內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野生動物主要有灰鶴、山雞、貓頭鷹、野兔、半翅、狍子、獐子、獾子、野豬、豹子、狐貍等;可利用的野生植物有山杏核、榛子、山黃花、金蓮花、山韭菜花、金針、蘑菇、蕨菜、山櫻桃、、苦菜、野雞膀子以及豬苓、黃芩等50多種中草藥材。 2、礦產資源:現探明儲量的馬道口瑩石礦,馬廠的玄武巖,還有碾子溝、槽碾溝、大營子、老柵子的金、銀、鐵、鉛、鋅等十多種礦產資源。 3、旅游資源:三道川鄉地處猴頂山腳下,居三大國有林場的中心地帶,是著名的自然森林風景區,每年春夏秋季節到此觀光的游人、美院實習的學生絡繹不絕,其中黑龍山的“塞北小石林”聞名省內外,“大石王廟”成為該區域的又一景觀,釣魚臺曾是康熙帝釣魚、納涼的最佳場所。 經濟概況 該鄉把發展種植、養殖業作為全鄉農民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種植業為基礎,以養殖業為主攻方向,以生態林業發展為依托,以礦業開發為突破口,努力實現種養互補、林牧協調、奶業富民、礦業強鄉的山區經濟發展格局。2004年全鄉財政總收入185萬元。其中:財政預算內收入8萬元,預算外資金收入17萬元,上級財政補助收入160萬元。 1、農業生產:2004年全鄉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19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998公頃,糧食總產量1720噸;牛奶產量150噸;禽蛋產量120噸。大牲畜存欄7560頭,其中:牛存欄5400頭,出欄2200頭。 2、工業、企業概況:依托資源優勢,在上級政府大力扶持以及鄉政府的積極努力下,近年來全鄉的工業企業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全鄉主要有以赤城縣鑫源礦業有限公司、赤城縣神健肉牛育肥廠、鄉奶牛養殖示范園區和中心奶站為龍頭的各類中小型工業、企業195個。2004年企業營業總收入達2000萬元,實現稅金68萬元。 3、第三產業:2004年全鄉第三產業從業人員706人,營業總收入85萬元。 社會事業 近年來,鄉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全鄉共有農業科技與服務單位2個,農業技術從業人員6名。中學1所,小學11所,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連續5年居全縣前列。全鄉現有衛生院一所,村級衛生室18所,基本滿足了群眾的醫療需求。社會保障事業不斷完善。2005年投資5萬元在老柵子村建起全縣首個村級敬老院,解決了6名孤寡、復員軍人的生活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