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湖南 >> 常德市 >> 鄉鎮介紹 >> 軍山鋪鎮 |
![]() |
軍山鋪鎮 |
軍山鋪鎮位于東經112°,北緯28°,雪峰山余脈,太常山下,東連益陽,南接桃江,是桃益漢三縣交界之地,是通往湘西北的咽喉,稱之為常德“南大門”。軍山鋪鎮地理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319國道、長常高速公路直貫全鎮境內,石長鐵路漢壽站僅隔22公里,蔣家嘴航運碼頭僅隔16公里,40分鐘可直達常德,60分鐘可直達長沙。 行政區劃 轄1個居委會和南安、王家堤、尾基灣、萬壽橋、月明山、七星橋、老鴉塘、祝家侖、羅家灣、云曉、錫文廟、中山口、老竹山、金盤形、青峰、杏花16個行政村,197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軍山鋪鎮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古代歷代兵家所爭之地,據縣志記載,古有三國東吳時期,距今1700多年,太常將軍潘灘屯兵五萬以制南蠻。近有抗日時期無數九二抗日英靈,至今還長眠在香爐山的青山綠水之間。大革命時期,中共益陽總支書記戴春生同志就生于斯。解放時,軍山鋪屬太常鄉。1950年10月軍山鋪境內建七星橋、太常、太和、杏花四鄉。1956年并為軍山鋪鄉。1958年劃入龍潭橋人民公社。1961年4月成立軍山鋪人民公社。1984年2月更名為軍山鋪鄉人民政府。1995年10月,撤鄉建鎮為軍山鋪鎮人民政府。 人口情況 集鎮常住人口5000多人,暫住人口3500人,日流動人口逾萬人。人口25948人,其中農業大戶23696人。 資源優勢 青峰、杏花、老竹山、金盤形等村具有豐富的竹林資源,近兩年來全鎮共新打造楠竹木林面積400余畝。 自然資源 這里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有名的竹木之鄉,是陶瓷原料、高嶺土、炻質、陶質坯資源之鄉,是旅游開發之鄉——顏家廟水庫自然風景區,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及工業發展基地之鄉。 全鎮地概為“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與莊園”的丘陵山區,總面積7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800畝,山林58000畝,其中竹林41000畝,水面10000畝,水庫12座,其中小二型水庫11座,中型水庫1座, 產業經濟 農業以稻谷為主,全年產量800萬公斤,90%為優質稻谷,其次是旱糧、油料及其他經濟作物。2007年農業年產值2281萬元。今年在319國道尾基灣地段種植了500畝大棚西瓜。 軍山鋪地處丘陵山區,林業是一大支柱產業。混交林及杉木用材林1.5萬畝,森林積蓄量5200立方米。全鎮有楠竹面積有41000多畝,楠竹生產和加工屬軍山鋪鎮林業的傳統主要產業。歷史上主要是手工生產農用和日常生活用竹制產品。近年來,生產條件得到了改進,由手工生產走了半機械化和機械化的道路,產品在原有基礎上擴大到了建材、工藝裝飾等領域,品種也不斷增加,但仍然維系著家庭生產的模式,全鎮有半機械和機械加工戶近200戶,其主要產品除原有的手工編制產品外,有涼席系列產品、建材系列產品、珍珠養殖吊籃等,初步組創了楠竹產業協會,主要規模加工戶有徐華珍、張應典、劉寅初、李譽德、李譽輝、劉益榮等一批骨干戶,全鎮楠竹產業年度總銷售額可達4000萬元,成為全鎮農民就業、致富、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社會經濟 軍山鋪鎮是典型的農業鄉鎮,近兩年來,鎮黨委、政府大力發展工業,現有規模以上企業有:油脂化工、春燕農機以及平旺木業、七星木業等一大批竹木加工企業。 基礎設施 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為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筑巢引鳳,投資近1000萬元,用于基礎建設。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建成了自來水廠、集貿市場、環衛、郵電移、力電、有線廣播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實現了“街道網狀化、路面硬質化、商貿市場化、排水管道化、電話自動化、用電標準化”。 文教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2所,鎮完全小學占地面積220畝,軍山鋪鎮中心學校初中部自1983年以來,為縣一中和各類中專學校輸送新生,連續24年來居全縣鄉鎮第一。為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集鎮建成了擁16個頻道線電視站和一個中心電影院。衛生院擁有1370平方米的醫療大樓,環境優美,設施齊備,技術先進,成為了漢壽縣最好的鄉鎮衛生院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