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長沙市 | 株洲市 | 湘潭市 | 衡陽市 | 益陽市 | 常德市 | 岳陽市 | 邵陽市 | 郴州市 | 婁底市 | 永州市 | 懷化市 | 張家界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常德市地圖
常德市地圖
點擊看大圖

常德市的景區景點
   

常德市的風景圖片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美景
常德市第一中醫醫
常德市第一中醫醫
首頁 >> 湖南 >> 常德市
區號:0736
郵編:415000
面積:18189.8平方公里
人口:518.7萬人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位置:位于湖南北部偏西,沅江和澧水中下游
政府駐地:武陵區朗州路120號
行政區劃:2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車牌代碼:湘J
機 場:常德桃花源機場
火車站:常德站、石門縣北站等
著名景點:桃花源、柳葉湖、夾山寺、壺瓶山、詩墻、清水湖旅游度假區、澧縣城頭山旅游景區、彭山景區、湖南涔槐國家濕地公園、花巖溪、太浮山
 

地區概況

  常德市,古稱武陵、朗州,別稱柳城,湖南省轄地級市,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下轄2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82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18.7萬人,城鎮人口300.7萬人,城鎮化率57.98%。

  常德歷史厚重、人文薈萃。常德城始建于22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古稱武陵、朗州,公元1117年的北宋時期稱為常德。常德是中華道德文化、農耕文化、湘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謠千古流傳,澧縣城頭山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古城遺址,發現了距今約6500年的水稻田,屈原在常德寫下了《天問》《九歌》等名篇。常德全境納入湘鄂渝黔革命老區,近代以來走出了宋教仁、王爾琢、林伯渠、帥孟奇、丁玲、翦伯贊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常德生態宜居、生活幸福。常德境內湖光山色,西洞庭湖和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澧兩水水質常年保持在三類以上,市城區太陽山、穿紫河等“三山三水”展現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的美好圖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原型地。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柳葉湖,水域面積達21.8平方公里,被譽為“中國城市第一湖”。常德基礎教育水平全省領先,文化事業協調發展,市城區三大城市醫療集團和15家三級醫院“護航”群眾健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服務。

行政區劃

  常德市轄2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武陵區 面積 298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8平方公里,人口50萬人。
  鼎城區 面積2451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415000。區人民政府駐武陵鎮。
  津市市 面積 558平方千米,人口26萬。郵政編碼415400。市人民政府駐金魚嶺大同路。
  安鄉縣 面積1087平方千米,人口58萬。郵政編碼415600。縣人民政府駐深柳鎮。
  漢壽縣 面積2089平方千米,人口81萬。郵政編碼415900。縣人民政府駐龍陽鎮。
  澧 縣 面積2075平方千米,人口88萬。郵政編碼415500。縣人民政府駐澧陽鎮。
  臨澧縣 面積1203平方千米,人口44萬。郵政編碼415200。縣人民政府駐安福鎮。
  桃源縣 面積4458平方千米,人口97萬。郵政編碼415700。縣人民政府駐漳江鎮。
  石門縣 面積3970平方千米,人口69萬。郵政編碼415300。縣人民政府駐楚江鎮。

歷史沿革

  三十萬年前,常德地區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澧縣澧南鄉、張公廟鎮、津市市窯坡鄉、石門渫水下游一帶以及鼎城區灌溪鎮崗市等處有舊石器時代的遺跡40多處,經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錘、石球、尖狀器、砍砸器等。原始人利用這些簡陋的原始工具采集果實,獵取野獸。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蜀守張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區城東建筑城池,設黔中郡,迄今2200多年歷史。秦代,常德屬黔中郡,郡衙設臨沅縣。
  西漢,高祖時取“止戈為武,高平為陵”之意,改黔中郡為武陵郡,隸屬荊州刺史部。東漢,光武帝恢復武陵郡,建武二十六年(50年),郡治從義陵(今溆浦縣)又遷往臨沅縣。順帝陽嘉三年(134年),荊州刺史部移治于索縣(現鼎城區韓公渡鎮城址村)。
  三國時期,歸吳國管轄,仍名武陵郡,隸屬荊州。
  西晉,常德分屬武陵郡、天門郡、南平郡三郡。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改嵩州置朗州,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隋煬帝(楊廣)大業初復為武陵郡。轄武陵、龍陽(今漢壽)二縣。轄境相當今武陵區、鼎城區、桃源縣、漢壽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蕭銑,置隋武陵郡為朗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朗州。故唐代習慣稱為“朗州武陵郡”,或單稱“朗州”。唐代武陵、澧州隸屬江南西道,轄境相當今桃源以東的沅江流域,瀕洞庭湖,當時興修永泰渠、北塔堰等水利工程,溉田甚多。
  北宋初年,常德仍沿隋唐之舊稱“朗州”,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朗州為鼎州,改澧州為澧陽軍州,均隸屬荊湖北路;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轄武陵、桃源、龍陽(今漢壽)三縣,轄境相當今武陵區、鼎城區、漢壽縣、沅江市、桃源縣等地。常德之名始于北宋,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鼎州置常德軍節度。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鼎州升為常德府;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轄武陵、桃源、龍陽(今漢壽)、沅江四縣。
  元代,常德府、澧陽軍州分別改為常德路、澧陽路,隸屬湖廣行中書省江南北道。
  明朝初期,恢復常德府,澧陽路改為澧陽府,皆隸屬湖廣布政司分守上荊南道。洪武九年(1376年),將澧陽府降為澧州。
  清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為直隸州。清代,常德府、直隸澧州同隸屬于岳常澧道。至清末,常德府轄武陵、桃源、龍陽、沅江四縣;直隸澧州轄石門、慈利、安鄉、安福(現臨澧縣)、永定五縣。
  民國三年(1914年),湖南省政府廢除府、廳、州,保留“道”,岳常澧道改為武陵道,原常德府、直隸澧州各縣由武陵道直轄,道治常德。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中旬至8月初,第四行政督察區各縣先后獲得解放。8月4日,南下途中組建的常澧區行政專員公署及全體工作人員抵達常德城。常澧專署為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轄常德、華容、南縣、安鄉、澧縣、臨澧、慈利、桃源9縣。8月中旬,各縣相繼成立人民政府,并分別于8月5日和8月15日建立常德市、津市市,成立人民政府。8月28日,常澧區更名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區行政專員公署(簡稱常德專署)。
  1955年2月16日,根據省人民政府已改為省人民委員會的通知,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區專員公署改為湖南省常德專員公署。隨后,各縣市人民政府都改為人民委員會。
  1979年3月24日,常德地區革命委員會撤銷,常德地區行政公署成立。1979年11月至1980年12月,各縣(市)撤銷革命委員會,恢復縣(市)人民政府。
  1988年1月,國務院批準,撤銷常德地區,建省轄常德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地處長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山脈、雪峰山脈東北端。常德市東據西洞庭湖,與益陽市的南縣、沅江市湖汊交錯;西倚湘西山地,與蜿蜒在張家界市慈利縣、永定區及懷化市沅陵縣的武陵山脈相承;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漢平原,與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山地以及荊州市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的平原相連;南抵資水流域,烏云山脈是常德市與益陽市資陽區、桃江縣、安化縣之間的分水嶺。常德市境東西極寬174.6千米,南北極長187.2千米,全市總面積約1.82萬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常德市西北部屬武陵山系,多為中低山區;中部多見紅巖丘陵區。常德地貌大體構成是“三分丘崗、兩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山地面積677.61萬畝,占常德市土地總面積的24.8%,平原面積978.98萬畝,占總面積的35.9%,水面220.76萬畝,占8.1%,丘陵崗地853萬畝,占總面積的31.2%。現斷塊隆起山(如太陽山)和蝕余島狀弧形山(如太浮山);東部為沅、澧水下游及洞庭湖平原區;西南部為雪峰山余脈,組成中山區。由此構成區內南、北高,中間低,兩山夾一凹的基本地貌輪廓。常德市整個地勢由西向東部傾斜,地貌類型呈中山,中低山或山原,低山~侵蝕剝蝕丘陵,崗地-流水堆積平原和湖積圍是平原的順序展布。常德市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515座(澧縣1座、石門縣469座、桃源縣45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43座,最高峰壺瓶山標高2098.7米。

  氣候特征

  常德市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長;熱量豐富,雨量豐沛,春溫多變,夏季酷熱,秋雨寒秋,冬季嚴寒。常德市年平均氣溫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無霜期272天,適宜水稻、棉花、油料等作物生長。由于受地形影響,該地氣候呈現非地帶規律。西部山區,東部比西部略低,石門東山峰農場年平均氣溫9.2℃,而石門等澧水河谷地帶年平均氣溫16.8℃。中部丘陵區、太浮山與太陽山對峙形成向北敞開的簸箕形盆地,致使臨澧、桃源一帶冬季易受冷空氣襲擊。平原區安鄉縣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水文水系

  沅江又稱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兩源,南源龍頭江,源自貴州省都勻的云霧山,北源重安江,源自貴州省麻江縣平月間的大山,兩源匯合后稱清水江,至鑾山入湖南省芷江縣,東流至黔城與潕水匯合處稱沅江,流經會同、洪江、中方、溆浦、辰溪、瀘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縣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長1033千米(湖南568千米),流域面積89163平方千米,其中位于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93.3億立方米。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為主,北源源于湖南省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源于湖北省鶴峰縣中營鎮,南源源于湖南永順縣龍家寨,三源于桑植縣南岔匯合后東流。沿途接溇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長388千米,流域面積18496平方千米(湖南1550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31.2億立方米。

經濟概況

  常德市屬于中國經濟中部崛起重心地帶,位于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區域結合部,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黃金地段。常德市形成了煙草、鋁業、電力、食品、紙業、紡織、機械、建材、醫藥、電子等主導的產業,已建成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津市工業園等11個縣級工業園區。

  常德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水土資源,造就了江南著名的“糧倉、酒市、煙都、紡城、茶鄉”。常德市糧食、棉花、油料、生豬、蠶繭和水產品的總產均居湖南省之首,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豬和魚的生產基地。常德市九個區、縣(市)中有8個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2個是商品棉基地縣,5個商品魚基地縣,1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縣,1個綜合農產品優質商品基地縣。農產品除糧、棉、油、豬、魚、珍珠居湖南省前列外,果、麻、糖、茶、繭、煙、牛、羊、禽、蛋、龜、鱉、鱔、牛蛙以其出產多、品質優而聞名全國。常德市三分之二以上為洞庭湖淤積平原,土壤肥沃,氣候濕潤,是春撒一把種,秋收一倉糧的好地方。有可利用草場646萬畝,可養殖水面100萬畝,林地面積700萬畝,具有發展牧業、水產業和林果業的先天條件。常德市有5個縣、區為國家農產品商品基地。常德市以珍珠、河蟹、甲魚、名貴魚為主的高效養殖水面達到100萬畝。常德是中國珍珠的主產區之一,產量占全國的1/3,質量居全國之冠。常德市珍珠養殖面積30萬畝,存塘珍珠蚌3億只,如以5年成蚌計,年珍珠產量可達1000噸。另外常德市草食牲畜發展來勢強勁,已經形成了陽光乳業、星光牛業、曙光羊業、南方草業等一批草食牲畜基地。

  常德市為湘西北的工業基地,形成了以食品、紡織、機電、化工、建材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其中紗、布、酒、水泥、卷煙產量居湖南省前列。常德發達的農業、豐富的礦藏資源,為工業提供了大量原料,形成了以加工業為主的工業格局。在國家劃定的39個工業大類中,除石油、天然氣開采等少數產業外,其它30多個大類均有分布,形成了輕工業占主導、輕重工業基本均衡發展的產業結構。

  常德處于中國中西結合部,歷來就是繁華的商品集散地,全國十大工業品批發市場之一的橋南大市場和一批專業市場蓬勃發展,商品可以廣泛輻射到廣州、上海、貴州、四川、云南、重慶等省市,區域輻射人口達3000萬,每年有100萬噸物資通過水運、50萬噸物資通過公路、400萬噸物資通過鐵路進出。龐大、規范、完善的物流產業群體使常德的物流成本比周邊地市低三分之一。常德市建立了湖南省對外經貿、招商、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海關、外匯管理、出口貨物聯運和外商投訴協調等外向性經濟服務機構,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經貿往來。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常德市有普通高校6所,招生2.8萬人;在校學生8.2萬人;畢業學生2.1萬人。中等職業學校42所,招生1.7萬人;在校學生4.9萬人;畢業學生1.6萬人。普通高中42所,招生2.9萬人;在校學生8.5萬人;畢業學生2.6萬人。初中學校230所,招生5.1萬人;在校學生15.7萬人;畢業學生5.1萬人。普通小學350所,招生5.1萬人;在校學生30.8萬人;畢業學生5.1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特殊教育學校8所,招生291人,在校2600人,畢業456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1.3萬人。各類民辦學校524所,在校生14.4萬人。民辦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2.5萬人。

  文化事業

  常德市有藝術表演團體33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0個,博物館、紀念館17個,廣播電視臺9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98%,有線電視用戶26.5萬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7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41個。
  國家一級圖書館:石門縣圖書館

  醫療衛生

  常德市有衛生機構5122個。其中醫院114個,鄉鎮衛生院178個,婦幼保健院10個,專科疾病防治院1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0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204個,村衛生室3317個。衛生技術人員45072人,其中在崗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8156人,注冊護士21460人。全市擁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個,衛生技術人員共493人;衛生監督所(中心)12個,衛生技術人員142人。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3.7萬張,其中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數1.2萬張。

交通運輸

  公路
  國道:319國道、207國道
  省道:S205、S226、S227、S302、S303、S304、S306
  高速公路:G5513長沙—張家界高速公路、G56杭州—瑞麗高速公路、G55二連浩特—廣州高速公路、S12/G516安鄉—慈利高速公路
  客運站:常德汽車總站,常南汽車總站,常德汽車北站,柳葉湖汽車站

  鐵路
  普鐵線路:焦柳鐵路,石長鐵路,黔張常鐵路,常岳九鐵路(規劃)
  高鐵線路:常益長高鐵,渝廈高鐵,呼南高鐵(規劃)
  客運站:常德站(客運業務二等站),桃源站、牛車河站、石門縣北站(客運業務三等站),澧縣站,臨澧站
  貨運站:常德東站(貨運業務四等站),漢壽站(貨運業務四等站)

  航空
  常德桃花源機場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斗姆湖街道桃花源路,東北距常德市中心13千米,為4D級國內支線機場,與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互為備降機場。截至2021年2月,常德桃花源機場航站樓面積20165平方米,其中國際航站區5600平方米,共設4座登機廊橋;民航站坪面積約5.3萬平方米,設4個D類機位和9個C類機位;擁有1條2600米長,45米寬的瀝青跑道;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22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6萬噸、運輸起降2.1萬架次的使用需求。

  航運
  常德港是中國主要內河港口之一。常德市有沅江、澧水等87條通航河流,航道里程1753千米,其中通航里程1191千米;港口有8個,年吞吐量百萬噸以上的有常德、津市2個港口;有100噸級以上泊位134個,碼頭總長6626延米。

風景名勝

  ◆桃花源旅游區

  桃花源旅游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桃花源鎮,桃花源旅游區總面積142.48平方千米,核心景區約20平方千米。
  桃花源始建于秦代,到唐宋時發展到鼎盛階段,在元代時毀于戰亂,明清以后又開始復興。歷代以來,陶淵明、李白、劉禹錫、蘇軾、孟浩然、韓愈等大文豪等都在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文和墨跡。桃花源在歷史上就是中國古代道教圣地之一,享有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譽。桃花源旅游區包括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桃花源古鎮、五柳湖暨五柳小鎮、山水實景演藝、桃川萬壽宮、桃林博覽園等9大景點。
  2020年,桃花源旅游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柳葉湖旅游度假區

  柳葉湖因湖面形似一片柳葉而得名,是五萬年前形成的一個天然湖泊,屬于西洞庭湖的一部分。坐落在湖南常德古城東北,東臨洞庭湖、南臨沅水、西依武陵山,北枕太陽山,是集山、水、田園、城四位一體的復合型旅游度假區,被譽為“中國城市第一湖”和“城市環抱的水上天堂”。
  擁有卡樂星球歡樂世界、大唐司馬城、歡樂水世界、沙灘公園、環湖風光帶、白鶴旅游小鎮、高爾夫國際俱樂部、常德河街、德國風情街、柳毅傳書、柳葉詩韻等景區景點,基本形成了湖泊休閑、森林休閑、城市休閑、鄉村休閑的發展格局,成為眾多游客休閑度假的旅游目的地。
  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成立于1993年,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2020年11月30日,被文旅部公布新增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夾山寺

  夾山寺,又名靈泉禪院,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始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年),占地面積約3平方千米,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譽。
  夾山寺現存佛教建筑主要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大悲殿、法堂、藏經樓等,為集闖王陵園、佛教圣地、茶道源頭、森林風光于一體的旅游佳境,是以人文景觀為主、融自然風光于一體的景點。
  2013年3月5日,夾山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壺瓶山

  壺瓶山位于湖南石門縣西北部,是湘鄂兩省分界山,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主峰高達2098.7米,為湖南第二高峰。壺瓶山山頂四周高,中間低,形如壺口,故名壺瓶山。壺瓶山旅游區是全球二百個重點生態區之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被譽為“地球怪圈”(北緯三十度)上的“自然迷宮”,東半球上的“諾亞方舟”,古為遙望隘土司設寨固守之地。
  2012年7月,央視“遠方的家《北緯30°·中國行》”攝制組來到壺瓶山,拍攝了第69集“常德壺瓶山夜行”一輯,向世人展示了壺瓶山的神奇與魅力。

  ◆彭山景區

  彭山景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澧南鎮境內,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森林康養試點基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湖南省級研學旅游基地。景區由森林康養公園、濕地科普公園、城頭山地質公園和有機農業基地、花卉園藝基地組成,擁彭山之勝,攬九澧之秀,具有得天獨厚的休閑、旅游、生態、康養資源,1000畝濕地、2000畝水域、3000畝山林,連片山林3萬多畝,可謂集山、水、洲之大成,是一幅波瀾壯闊的山水畫卷。
  彭山景區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優良,人文歷史深厚,特色物產豐富,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餐飲住宿、戶外游樂、科普研學、自然教育、民俗體驗、娛樂購物、水果采摘、禪修養生、森林康養等功能于一體,基礎設施完善,管理服務周全,活動豐富多樣。享有“生態勝景,大愛彭山”的美譽。

  ◆花巖溪國家森林公園

  湖南花巖溪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雪峰山余脈,位于常德城南六十公里處,與桃花源比鄰,距常德市50公里,占地面積45平方公里,雪峰山余脈九龍山北麓,鼎城、安化、桃源三縣交界處。
  花巖溪國家森林公園以山水大觀、白鷺王國、農家風情三大旅游特色,被稱為“江南休閑勝地,中國白鷺之鄉”、“水彩畫的王國”。
  2014年,花巖溪森林公園獲批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歷史文化

  方言
  常德方言屬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官話。這與歷史上大規模的移民密切相關。據史料記載:秦漢以來,不斷有北方居民南遷。西晉末年的永嘉喪亂,引起北方人口第一次大南遷,大量人口沿漢水流域南下,渡江到達洞庭流域,這次大遷徙一直延續到南北朝。唐朝的安史之亂,曾使“襄鄧(湖北襄陽和河南南陽)百姓,兩京衣冠(長安、洛陽貴族)盡投江湘,故荊南井邑,十倍其初。”北方居民遷徙規模大,人數多,地域集中,使其語言不僅難以被本地土著語言所同化,反而給當地土著語言以巨大的沖擊,這是常德話與北方話產生親緣關系的歷史淵源。另外,從唐朝至南宋末年,澧朗二州(今常德)一直歸入以荊州(江陵府)為中心的政區,客觀上促使了常德話與北方話的交流、融合、同化。可以說,常德方言自古以來一直受到北方話的浸潤、沖刷,最后終于與之融為一體。盡管明清以來,大量的江西居民遷至常德,但由于規模較小,地域、時間不夠集中,因而并沒有對常德方言產生大的沖擊,最終被常德方言所同化。安鄉方言有西邊話與南邊話之分,西邊話屬于官話,占主導地位,南邊話屬于湘方言。這是因為湘語區近百年來有移民遷至安鄉,他們的后代大多保持祖先湘語的特征,同時也能說官話,形成官話與湘語并存的局面。

  習俗
  常德是龍舟文化發祥地之一,據有關學者分析考究,屈原曾在沅水及常德城區四周多條支流往返行吟,達10年之久,寫下光照千古的《離騷》等名篇。唐人劉禹錫著文說:“以競渡紀念屈原始于朗州(即今常德市)。”其撰寫的《競渡曲》,生動記敘了沅江河畔賽龍舟活動。明代常德人楊嗣昌撰寫了我國研究龍舟競渡的第一部專著《武陵競渡略》,載:“競渡事,本招屈,實始于沅湘之間。”
  常德城鄉概以大米飯為主食,無論老少,有嗜辣習慣,愛吃糌辣椒、油炸辣椒、辣子醬、白辣椒。有腌制壇子菜、腌臘魚臘肉的習慣。
  常德盛產稻米,久而久之,形成了以大米為主要原料的大眾化小吃食品。在20世紀80年代后,米粉逐漸成為常德城鎮居民早餐的主食。發糕,油粑粑,煎米茶,作為早餐,一般是邊吃油粑粑,邊喝煎米茶。
  常德人喝茶很講究,除一般泡茶外,還盛行擂茶待客。相傳喝擂茶起源于東漢初年。當時馬援征“五溪蠻”,兵困壺頭山,瘟疫流行。土人教以用生姜、鹽、茶葉、煎米制作此茶,飲后瘟疫即除,遂沿襲至此。

  曲藝
  武陵戲原名常德漢劇,是湖南的地方大戲劇種之一,以常德為中心,流行于湘西北、鄂西南并遠及黔東。武陵戲起源于明代,20世紀初,武陵戲興盛,各地戲班林立,名藝人輩出。現存傳統劇目約500個,其中高腔劇目30個,彈腔劇目占90%以上。武陵戲起源于明代,演唱弋陽腔和昆腔。弋陽腔曾受青陽腔影響,并長期和本地儺愿腔、民歌號子相結合,演化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楚調,即后來的高腔。

  地名由來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在鼎州設常德軍,后升州為常德府。此名取材于《老子》“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和孔穎達《詩經·大雅·常武疏》:"言命譴將帥,修戎兵戎,無所暴虐,民得就業,此事可常為法,是有常德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為戒焉。”其義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謂之常德。“常德”之名始于此。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