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縣,1952年從祁陽析置,系革命老區。全縣總面積1872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近100萬,耕地 4100余公頃,轄23個鄉鎮,868個行政村,41個居委會,完成生產總值116.13億元人民幣。

湖南省祁東縣位于湖南省南部,湘江中游。距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陽63公里。西接永州市冷水灘區、永州東安縣、邵陽邵陽縣,北接邵陽邵東縣、衡陽縣,東達衡南縣,南抵常寧市,西南臨永州祁陽縣�?偯娣e1872平方千米�?側丝�96萬人(2009年)�?h人民政府駐洪橋鎮。系革命老區全縣耕地4100余公頃,轄23個鄉鎮,42個居委員,871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轄19個鎮、4個鄉:
鎮:洪橋鎮、白鶴鋪鎮、金橋鎮、鳥江鎮、糧市鎮、河洲鎮、歸陽鎮、過水坪鎮、雙橋鎮、靈官鎮、風石堰鎮、白地市鎮、黃土鋪鎮、石亭子鎮、官家嘴鎮、步云橋鎮、磚塘鎮、蔣家橋鎮、太和堂鎮
鄉:馬杜橋鄉、鳳歧坪鄉、城連圩鄉、四明山鄉
歷史沿革
1952年,祁東與祁陽分治,因大部分土地位于祁陽之東,故名祁東。
祁東歷史悠久,春秋屬楚南地,西漢時屬泉陵候國。吳孫皓無興元年至天紀四年間(264-280),分泉陵置永昌、祁陽二縣,縣冶分別設磚塘和金蘭橋。經兩晉、南北朝不改,至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永昌、祁陽并入零陵。唐武德四年(621)復置祁陽縣。太宗貞觀元年(627),并省州縣,祁陽縣被裁撤,貞觀四年復置,經宋、元、明、清至中華民國不變。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2年4月,將原祁陽縣的七、八、九、十區的全部及第五區、第六區的大部劃出建立祁東縣,縣城設在湘桂線上的洪橋鎮。
物產富饒
祁東物產富饒,已探明和開采的金屬、非金屬礦有鐵、鉛、鋅、銻、汞、煤、大理石、石灰石、礦泉水等30余種,其中鐵蘊藏量探明在15億噸以上,品位28—30%。鉛鋅開采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水塘鉛鋅是湖南幾家大型鉛鋅礦之一。水能蘊藏量164.2萬兆瓦,歸陽中型水電站正在籌建中。主要有大宗農副產品有糧食、黃花菜、席草、香芋、大辣椒、生姜、圓忽和湘蓮等。上規模的工業品有鋼鐵、銅套、炸藥、草席、家具等。
祁東民營活躍,通過堅持不懈地實施“民營富縣”戰略,大力扶持民營工業。祁東民營經濟迅速發展,總量大增,市場繁榮,骨干企業日益壯大,成為縣域經濟的主導力量。大生產、大流通、大市場的格局初步形成,縣內有全國最大的黃花菜市場、草席市場和香芋市場。特別是建設面積11萬平方米的中心市場,是名冠中南六省區的縣級綜合批發市場;第三產業迅速崛起,成為一種新的產業支柱。另外,祁東縣從本地糖棗中成功選育的唯一南方高檔鮮食棗--中秋酥脆棗也是場名海外,近年來,頗受廣大品棗都喜愛,其經濟效益及品質比北方的沾化冬棗還勝一籌。
經濟發展
祁東發展迅速,置縣五十多年來,勤勞勇敢的祁東人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創造出驕人的業績。全縣的工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現已形成食品、化工、建材、家具、鋼鐵等產業;全縣的農業從傳統乳業發展到產業化經營,形成祁東的獨特優勢�?h城建設由當初的洪橋幾條小街,發展到城內面積12平方公里,近10萬人口新型現代化小城鎮。全縣的財政逐步發展壯大,到1995年,成為湘南地區第一個財政過億元縣。五十年的奮斗是一段輝煌的歷史,五十的成就是一首壯麗的歌。2008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6.13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3.24億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1.99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萬億元。
祁東工業基礎良好,發展迅速。全縣有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405個,從業人員近3萬,固定資產原值近10億元。主要產品有鋼鐵、炸藥、水泥、卷煙、皮革、卷尺、銅套、鎖具、花崗石、大理石、儀器及席草系列產品等。草席、銅套、卷尺、皮革、炸藥、食品等出口創匯產品遠銷東南亞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近10年改造調整,形成了食品、建材、化工、輕工、冶金等工業門類齊全、布局全理的工業群體。鄉鎮企業發展迅猛,擁有鄉鎮企業25583家,1998年年產值達120多億元。
縣內設有四家國家專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年貸款融資能力超10億元,為全縣經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證。全縣擁有鄉村集貿市場54個,其中專業和批發市場有12處。1995年投資6000萬元建成的祁東中心市場。占地面積100畝,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擁有商業門面600個,攤位4000個,市場配套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成為中南六省區最大的縣級綜合市場和湘桂鐵路沿線大型商品集散地。場內現有省城總代理3家、地市總代理18家、縣市總代理80家、直銷廠家140家,客商日流量達4萬人次,商品年成交額突破12億元,帶動了全縣商貿加工批發業的大飛躍,其中糖果副食已成為輻射鄰近三省區的批發中心。全縣商業網點發展到2.5萬個,中型商業企業從無到有發展到11個,直接從事商品流通的各類人員超過15萬人。國內外客商紛紛看好祁東,來自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福建、安徽等省以及港臺地區的大公司、大廠家和個體商貿大戶已逾2000戶。
農業興旺
祁東農業興旺,特色鮮明。自古就被譽為“魚米之鄉”。盛產稻谷、紅薯、小麥等糧食作物,是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項目縣之一。農業經濟全面發展。水生動物種類繁多,山塘養 魚和家魚人工孵化聞名全國,多年保持全國山塘養魚先進縣稱號。生豬被定為全國30個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縣之一。經濟作物主要有黃花、席草、檳榔芋、生姜、大辣椒、湘蓮、茶葉等,黃花、席草為境內特產,產量分別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林業以杉木、楠竹為主,多次被評為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現已形成10大高效農業示范區。1998年全縣糧食總產量46.52萬噸。雙季稻田成建制畝產過噸糧;黃花、席草、姜、芋等大宗經濟作物收入超3億元;年出欄肉豬100多萬頭,稻田養魚邊片上萬畝,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0%多。全縣農民人平年純收入達到2431元。近幾年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果豐碩。“一地一品”、“一地一特”的區域化農業迅速崛起,產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格局初步形成,黃花菜、席草、香芋、大辣椒、烤煙、生豬、魚、山羊等十大商品生產基地已具規模。其中黃花菜和席草兩大主要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農業基礎設施發生巨大變化,有中型水庫7座,總干渠53條長達547公里。通過深化改革,正在實現產品農業向市場農業、數量農業向效益農業、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
交通狀況
祁東地處湖南南部,湘江中游北岸,東抵衡陽,西接桂林,臨近沿海,緊靠兩廣,湘桂鐵路與322國道從境內并行而過,衡昆高速公路及連接線貫穿祁東,素有“湘桂咽喉”之稱。北往長沙,南下廣州,西到桂林,都不到6個小時車程,從縣境東部湘江河道可直達長江,水陸交通極為便捷,是內陸地區承接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前沿地帶。
祁東交通便捷,金融發達,商業繁榮。地處湘南,是三沿(沿海、沿江、沿邊)輻射的“聚焦點”,1998年列入國務院批準的湘南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湘桂鐵路與322國道從境內并行通過40公里,湘江、白河交臂環抱。境內有大小7個火車站,衡棗高速公路貫通縣境。河洲湘江公路大橋已被批準立項(現在已經通車)。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800公里,其中油路250公里,鄉鄉鎮鎮通油路,村村組組通公路,與直達長江的湘江航道溝通,客貨水陸運輸極為方便。
城市建設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投資環境不斷改善�?h城洪橋鎮地處全縣中心,城區面積8平方公里;規劃到2015年達到30平方公里。各項市政設施基本完善。3座中型水庫傍城而建,2個自來水廠日供水8萬噸,第三自來水廠正在籌建之中,自來水普及率85%。全縣有大小水電站119處,電力進入華中電網,鎮鄉通電率100%,村和居民戶通電率分別達到98%和92%。全縣2 3個鄉鎮全部開通程控電話和傳真,開通程控電話的村800個,程控電話2萬門,模擬移動電話、數字移動電話、分組交換通信、數字數據通信、圖像通信全面開通,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現代化通信網絡。縣城建成4條十里長街,主要街道全部硬化。除湘桂鐵路和322國道穿行縣城外,對外交通公路干線4條,設有3個公共汽車站和3個大型停車場,日發出縣班車600車次以上。城內建有人車分流的立交橋(涵)3座,城東高架和城西交通島交相輝映,蔚為壯觀。已開通公交汽車線路6條,擁有市內出租汽車200余輛。城內環衛設施良好,綠化美化先進,建有街心公園、鼎山森林公園和6公里環山旅游大道,省市縣三級園林式單位已達69個,人均占有公共綠化地6.4平方米,正在爭創省級文明衛生縣城�?h城洪橋鎮評為全國小城鎮投資環境300佳之一,1996年經國家農業部批準在該鎮建立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范區,歷位衡陽市鄉鎮企業強鎮之首,排名全省經濟強鎮前列。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進步,科技氣氛濃厚。全縣有科普機構24個,建立實用技術專家工作室,開展科技“110”服務,在中央電視臺多套節目中多次推介。教育“兩基”已評為全國先進縣,教育教學質量長居全市前列,每年為國家輸送1500多名大中專學生�,F有國家級示范性職業中專一所,職業學校2所,高級完全中學7所,初中、小學900多所,幼兒園100多所;有各類醫療機構83個,醫衛人員2023人,病床1246張。其中縣級醫院5個,病床500張,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為衛生部授牌的“二甲”醫院。縣城內建游泳館一個,萬人體育場(館)正在加緊建設之中�?h城建有有線電視臺和電視調頻臺,影劇院、圖書館、文化館、歌舞廳、休閑樓、各類活動中心,一應俱全,其中三星級賓館1個,高檔次賓館4個。建有城市消防、監察、環衛等專業隊伍,城管職能部門配套齊全。
旅游資源
祁東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為四明山,中部為祁山,東南為湘江之濱。湘江流經境域51公里,白河、清江于歸陽匯入湘江,祁水自西部流入祁陽。境內重崗復嶺,田疇阡陌,溪流縱橫,泉井遍布,古有“祁山疊翠,湘水環清”之美譽,唐代詩人李頎在《漁父歌》中詠:“持竿湘岸竹,熱火蘆州薪。綠水飯香稻,青河包紫鱗。“十分逼真地描繪了境內魚米之鄉的圖景。
祁水
祁水又名“小東江”,湘江一級支流,發源于湖南省祁東縣四明山。該河流流經邵陽縣、祁東縣、祁陽縣,于祁陽縣城關鎮海水灣入湘江。祁水長114公里,流域面積1685平方公里,為祁東、祁陽兩縣西北部農田灌溉主要水源。
四明山
四明山,因這四明山與東安縣、祁陽縣、邵陽縣、永州市冷水灘區等相鄰,“四望皆明”而得名。自冷水灘和東安縣入境,逶迤綿延90公里,呈鐮刀形橫亙在北部和西部,山勢陡峻,切割強烈,成為縣境西北天然屏障。這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3座,主峰騰云嶺高達1044米;800米以上的6座,500米-800米的達63座;林場土地面積36.5平方公里,造林5萬畝。登臨山中,遠觀山翠如黛,嶺斷云連;秋看楓紅似火,黃葉翻飛。山中現存有珍貴樹種有白玉蘭、銀杏、楠木、搖錢樹、青錢柳、紫穗槐等10多種。常年活動著香貓、聾豬、穿山甲、猴鷹、夜鴉等珍禽異獸數十種。據傳明代建北京故宮、太和殿一根主梁就取自這里出產的珍貴楠木。山上曾有49座廟宇,還有仙人下棋、飛瀑瀉潭、五峰拜壽、野牛撒歡等壯麗景觀�!∑顤|氣候溫和,具有四季分明,作物生長期長,熱量較足而不穩定,雨量充沛而季節分配不均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7.9 ℃,降水量1232.9 毫米,日照率36%,有霜日16 天。
鼎山公園
祁東風光旖旎,境內阡陌交錯,溪流縱橫,泉井棋布,古有“祁山疊翠、湘水環清”之贊譽。著名的景點有山清水秀的鼎山公園,巧奪天工的煙江石燕,清泉滴注的燕子巖,險峻的熊羆嶺,巍峨的四明山。歷史遺留下來的古跡有岳飛駐軍的大營寺和金蘭寺、小米山春秋墓、古永昌縣址、百歲門、狀元橋等故土文物,既古樸典雅,又含韻幽長;還有神話傳說的石榴仙、劉三廟、七姑嶺等獵奇佳地;更有“衡寶戰役”烈士墓、江澤民同志親手提寫的“曹炎烈士墓”碑等革命遺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