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97免费公开在线视频,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南昌市 | 九江市 | 景德鎮市 | 萍鄉市 | 新余市 | 上饒市 | 鷹潭市 | 吉安市 | 贛州市 | 撫州市 | 宜春市
  
江西的相關信息
江西旅游投訴電話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江西最佳旅游時間
江西處于南嶺以北,長江以南,緯度偏低,而且距離海洋不遠。春季天氣易變,春夏之交冷暖氣流交匯于境內,梅雨連綿;夏季多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偏南風;夏秋之季,氣流單一,晴熱干燥;冬季常受西伯利亞(或蒙古)冷高壓影響,盛行偏北風,陰冷,氣溫低,但霜凍期短。江西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20°c,大體為南高北低,一月3~9°c,七月27~31°c,年平均降水量達1341.4~1934.4毫米。
總之,江西省氣候特點是:春寒夏熱,秋燥冬冷,四季分明,但春秋季短,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宜于各種農作物的生長。

江西旅游特別提醒
暫無內容。

江西娛樂指南
江西的大城市象別的地方一樣,有歌舞廳、游藝廳等娛樂活動。除了這些,江西比較有特色的娛樂活動主要有觀賞奇鳥的活動,南昌等地有專門的旅行團會組織到森林公園去觀鳥。
江西采茶戲是由民間歌舞發展起來的地方劇種,距今約有三百余年的歷史。采茶戲的產生,與盛產茶葉有關。明朝,贛南、贛東、贛北茶區每逢谷雨季節,勞動婦女上山,一邊采茶一邊唱山歌以鼓舞勞動熱情,這種在茶區流傳的山歌,被人稱為“采茶歌”。
首頁 >> 江西 >> 吉安市 >> 新干縣
新干縣行政區劃圖

  新干縣位于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東經115°15′-115°44′,北緯27°30′-27°58′。東鄰樂安縣,南連永豐縣、峽江縣,西接新余市,北界樟樹市、豐城市。全縣東西相距42千米,南北相距52千米,總面積1248.29平方千米,總人口308198人(2006年末)。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和副食物基地。縣域內自然資源豐富,素有“糧倉、桔鄉、林海、鹽田、藥邑、青銅王國”之美稱。新干縣歷史悠久,文化名勝多,自然風光秀麗,擁有多處旅游景點。新干縣交通設施優良,經濟發展迅速。

行政區劃

  新干縣轄5個鎮、8個鄉:

  鎮:金川鎮、三湖鎮、大洋洲鎮、七琴鎮、麥斜鎮

  鄉:溧江鄉、桃溪鄉、城上鄉、潭丘鄉、神政橋鄉、沂江鄉、界埠鄉、荷浦鄉

歷史沿革

  秦始皇26年置新淦縣。因當時縣治臨近紫淦山及淦水,因而得名新淦。1957年,因字生僻,改新淦縣為新干縣。

  1984年,恢復金川鎮,管轄原金川公社范圍(贛府廳字[1984]198號)。1985年6月19日,三湖鄉改設鎮建制(贛府廳字[1985]340號)。1993年,撤銷大洋洲鄉、七琴鄉,設立大洋洲鎮、七琴鎮(贛民字[1993]53號批復)。1997年11月25日,撤銷麥斜鄉,設立麥斜鎮(贛民字[1997]230號批復)。1998年5月31日,撤銷塘頭鄉,設立塘頭鎮(贛民字[1998]222號批復)。 2000年,全縣轄6個鎮、8個鄉。2001年12月3日,撤銷塘頭鎮,劃歸金川鎮,金川鎮政府駐地遷至塘頭(贛民字[2001]569號批復)。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30.2萬人。2004年底,全縣轄5鎮8鄉。

自然地理

  新干縣位于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是吉安市的"北大門",自古為贛粵交通要道的贛中重地,當今大京九 鐵路、105國道公路和黃金水道贛江呈“川”字形縱貫縣城金川鎮。新干縣位于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是吉安市的"北大門",自古為贛粵交通要道的贛中重地,當今大京九鐵路、105國道公路和黃金水道贛江呈“川”字形縱貫縣城金川鎮。新干火車站北距省會南昌航空港100公里,距浙贛鐵路樟樹站僅40公里,南距行署駐地吉安市90公里,距贛州市300公里、東距樂安縣74公里,西距新余市67公里。縣境東鄰樂安,南連永豐、峽江,西接新余,北界樟樹、豐城。全縣總面積 1248平方公里,縣境北部、西部以平原為主,約占17%;東部、南部和中部以山地丘陵和低崗為主,分別約占32%、10%和41%。

  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呈蹊徑狀傾斜。縣境北部、西部以平原為主,約占17%;東部、南部和中部以山地丘陵和低崗為主,分別約占32%、10%和41%。贛江從縣城西邊流過,湄湘河依南注入贛江。屬亞熱帶季風天氣。年均勻氣溫17.5℃,年均降水量1604.5毫米,全年無霜275天。

  國家商品糧基地和副食物基地。主產水稻,盛產柑橘、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特產三湖紅桔“大紅袍”。京九鐵路、105國道公路和黃金水道贛江呈“川”字形直通縣城金川鎮。全縣總面積 1248平方公里,縣境北部、西部以平原為主,約占17%;東部、南部和中部以山地丘陵和低崗為主,分別約占32%、10%和41%;全縣有耕地 43.7 萬畝,其中水田 38.5 萬畝,水面 11.29 萬畝,其中可養水面 4.2 萬畝。地理特征為“六山一水兩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

  新干縣自然資源豐富,素有“糧倉、桔鄉、林海、鹽田、藥邑、青銅王國”之美稱。縣境內有 10 條河流 ,總長 197.5 公里,流域面積1162 平方公里。全縣有小(二)型以上水庫99 座,總蓄水量 16177 萬立方米,全縣水資源總量 16.74 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10.9 億立方米,地下水 5840 萬立方米,可供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為 0.55 萬千瓦。礦產資源有金屬礦 12 種,非金屬礦10 種,其中主要礦種有銅礦儲量 10000 噸,錫礦儲量 1360 噸,稀土儲量 3000 噸,鹽礦儲量 23 億噸,螢石礦儲量 100 噸。全縣森林覆蓋率為 55.4% ,林地面積 115 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00 萬立方米,珍貴樹種有銀杏、水杉、羅漢松等。

經濟狀況

  經濟總量快速增長。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435052萬元,可比增長14.8%,增幅列全市第一,比全市增幅高出1.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7338萬元,可比增長9.4%;第二產業增加值222714萬元,可比增長21.4%;第三產業增加值105000萬元,可比增長9.3%。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4%、68.5 %和15.1%,分別拉動經濟增長了2.4個、10.2個和2.2個百分點。全縣人均GDP達到13618元,比上年增加1767元,可比增長13.3%。

  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隨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8年26.0:48.4:25.6調整為24.7:51.2:24.1,二產比重首次過半,標志著我縣進入了工業主導型發展階段,“二一三”結構進一步強化和鞏固。2009年,全縣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93904萬元,同比增長21.9%,比同期GDP增速快了7.1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65.2%,較2008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

  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一是“兩個比重”更加優化。2009年,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達10.4%,在2007年、2008年分別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0.8個百分點的基礎上,今年比上年再提高了0.7個百分點。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84.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在2007年、2008年分別比上年提高13.5個百分點、8.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今年比上年再提高了2.9個百分點, 標志著我縣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升;二是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全縣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0.3億元,比去年同期凈增5.9億元,增長10.9%;實現利稅總額7.0億元,增長0.4%;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73002元/人,增長38.0%;產銷率達98.0%;百元固定資產原值實現利稅59.3元,增長85.9%。全縣規模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高達361.9%,比上年提高52.58個百分點,再創歷史新高;三是民生事業再上新臺階。我縣堅持新增財力向改善民生傾斜,全年民生投入達 2.1億元,其中縣財政投入4600萬元,比去年凈增1400萬元,重點解決就業、養老、低保、醫療、教育、住房、扶貧等問題,民生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就業和再就業工程扎實推進。年末從業人員172017人,增長2.0%;新增城鎮就業人數7629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9512人;第三批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已惠及586戶中低收入貧困家庭。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9.1億元,凈增5.2億元,人均存款居全市前列。

農業發展

  農業生產全面發展。2009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74349萬元,增長7.5%。其中種植業產值87501萬元,增長5.6%;林業產值7175萬元,增長10.0%;牧業產值65890萬元,增長9.5%;漁業產值11757萬元,增長8.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026萬元,增長11.9%。糧食產量穩步增長。全縣糧食總產達329010噸,比上年增長6.1%。全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26.5萬畝,比上年增長0.1%,其中糧食作物達83.7萬畝,比上年增長0.3%。

  特色產業穩中有進。2009年,我縣生豬生態養殖小區已發展到39個,全縣生豬出欄901151頭,增長10.4%;生豬存欄488225頭,增長8.6%。水產品總量1.7萬噸,增長5.4%;中藥材面積達14.5萬畝,油茶產業前景廣闊,已列為全國油茶建設示范縣。農業龍頭不斷壯大,金佳谷物二期、正邦生豬產業鏈、農圣食品等項目相繼在建或竣工,生豬禽類加工實現了新突破。全縣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已發展到55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榮獲“中國稻米加工強縣”。“一村一品”建設富有成效,涌現了大洋洲新市的葡萄、桃溪嶺背的香菇、金川水么的苗木等一批特色產業村。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全縣有效灌溉面積25810公頃,增長0.8%,有效灌溉率達92.2%,旱澇保收面積達20090公頃。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8.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6.0%;農用排灌機械保有量45643千瓦,增長15.3%;耕整機11383臺,增長71.3%;機動脫粒機10925臺,增長18.5%;農用運輸車1878輛,增長11.4%。實際機耕面積達59585公頃,增長15.2%;機械收獲面積37021公頃,增長7.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7611噸,增長3.9%。農村用電量9169萬度,增長3.3%。

交通郵電

  新干縣區位條件優越,基礎設施完善。縣境內外交通便利,京九鐵路、105國道、贛江水道呈"川"字型縱貫縣 境南北,京九鐵路在該縣境內里程42.16公里,在我縣大洋洲設有一個貨站,在縣城南1公里設有一個三級客站。105國道在我縣境內里程為36.42公里,贛江河道常年可航行300噸級貨輪,洪水期間可通行500噸級貨輪。境內有4個200噸級泊位碼頭。全縣境內現有公路148條,總里程823.6公里,公路密度達0.66公里/平方公里。隨著新干贛江大橋及其贛粵高速公里連接線工程和新干至撫州樂安公路的建成通車,全縣可形成南北暢通,東西相連,完善便捷的"十字架"型對外 交通網絡。水力電力充足,境內有華東大電網110KV輸變電站3座,可保證全縣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電。郵電通訊已形成了以程控數字化、光纜傳輸、移動電話為主的現代化通訊網絡。

旅游資源

  新干歷史悠久,是江西十八古縣之一,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縣以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新干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明。1989年大洋洲發掘的商墓遺址被列為全國"七五"期間十大考古發現之一,被專家稱為"長江中游的青銅王國",現建有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歷史上名人輩出,名勝古跡較多。晉代有堪稱母親楷模的陶侃之母湛氏,宋代有狀元何昌言和文林四謝及文學家謝民師,明代有明相金幼孜和《永樂大典》的總裁博學才子胡儼,清代有名醫洪金鼎和康熙賜匾"天下清官第一"的總監王言。全縣文物勝跡至今保存的有39處,著名的有春秋戰國 時代的戰國糧倉遺址、南宋岳飛點將臺、北宋蘇軾題書的惠政橋等。

  其景區和景點為:第一,縣城古文化名勝區,以青銅文化、 佛教文化、娛樂文化為主題,分縣城金川廣場城市園林 景點、青銅王國博物館景點、陶母教子陶侃故宅景點、 佛教圣地東山寺景點、東山森林公園景點、贛江第一塔文昌塔景點、大洋洲程家商墓遺址景點、“天下清官第一”王言故宅景點、麥斜毛澤東舊居景點、著名作家張恨水三湖放宅景點;第二,黎山(古名小廬山) 風景度假區,以自然風光和休閑度假為主題,分仙壇景點、仙石景點、奇松景點、云海景點、 火山遺址景點、秀峰飛瀑景點和休閑避暑山莊;第三,龍古山龍宮洞游覽區,以游覽觀光和科學考察為主題,分龍古山龍宮洞景點和新石器時期遺址景點。

  名勝古跡有:省重點保護單位戰國糧倉、牛頭城遺址,縣城古文化名勝區、黎山風景度假區和龍古山龍宮洞游覽區,塘頭鎮長江村南朝墓群,桁橋瑪瑙山、牙牙山等新石器遺址。

地方特產

  新干已建立了優質水稻商品糧、優質竹木商品材、大紅袍紅桔、商洲枳殼、三元雜交豬、中草藥草珊瑚和黃姜、大棚蔬菜八大生產基地,尤其以大紅袍紅桔和商洲枳殼為著稱。 三湖大紅袍紅桔栽培歷史已有1700余年,宋朝起,歷朝列為貢果,1978年以后,國家定為全國紅 桔生產基地,最高年產3萬余噸,外貿出口超千噸,占江西柑桔出口量的 87%以上。上世紀末全縣以大紅袍紅桔為主品的果園面積已達10余萬畝。 商洲枳殼原產三湖(古地名商洲),栽培歷史1700余年,宋朝起,歷朝列 為貢藥,明朝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列為正品名貴中藥。國家醫藥管理局已在三湖等鄉鎮建立了商洲枳殼為主品的10萬畝中藥材生產基地。

  新干縣已有20余個工業產品獲部代省優稱號。其中,有獲日本東京國際名酒金獎的江南小茅 臺贛酒,有獲部優省優產品金銀獎的贛仙-晚袖米、加碘精制鹽、手工絲織地毯、自動調壓器、臺鉆、中速重負荷和陶瓷及螺栓緊固砂輪、摩托車剎車片、銅金星彩虹玻璃花瓶和乳白仿瓷玻璃酒 具、富鈣全料蒸肉粉、糖水桔子罐頭,以及高強度墨晶玉花崗巖板材等。

歷史文化

  從城南桁橋馬腦山新石器遺址中發現大量的新石器文物表明。五千年前的新干原始先民就已打造了農耕狩獵的石制工具。從新干大洋洲牛城遺址和程家商墓發掘出土堪稱“中國青銅第 一的大量青銅器。四千年前的殷商時期新干已建立了地沃糧豐、民富國強的江南王國。直至公 元前221年,秦始皇郡縣天下, 新干開始建縣到大洋洲商代大墓,一個個神奇的歷史密碼,已揭開了中國江南青銅文化的歷史新篇章,并昭 示出贛文化古老的根系和淵源。新干原名新淦、新贛(淦通贛),古稱上淦。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年)建縣,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該縣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地處贛江中游,贛粵交通要道105國道和京九鐵路線的中段;東鄰豐城、樂安,南接永豐、峽江;西毗新余,北界樟樹;東西相距42公里,南北相距52公里,總面積1248.29平方公里。縣城金川鎮,南距吉安市94公里,北離江西省會的南昌市127公里。

  新干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從塘頭鎮桁橋瑪瑙山、牙牙山等多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的發現就說明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新干大地繁衍生息。尤其是1989年出土的大洋洲商代大墓青銅器以其品類齊全,造型奇特,紋飾精美,數量之多聞名于世,更加充分說明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后,距今三千二百多年前,在新干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就有過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與大洋洲商墓相映成趣的同期古文化遺址還有牛頭城遺址、瓦城遺址等,在東距大洋洲商墓遺址5華里處的牛城(現大洋洲中棱水庫址),不但有土筑城墻,出土了大批陶器,而且還出土了5件青銅列鼎,形成了以大洋洲商墓為中心的商文化遺址群。西周、東周文化遺存有莒州遺址,出土了一批陶器文物。春秋之時,作為吳頭楚尾的新干,處于吳楚相爭的前沿,至戰國時期,戰事頻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存于界埠袁家村南的戰國糧倉遺址即是當時諸強爭奪的重要目標,遺址規模之大、年代之早、儲糧之多堪稱江西之最。散布于遺址地表的“火燒米”成了人們發思幽古之情的憑證。

  秦置郡縣,新干設縣之始,名列江西十八古縣之內。秦歷雖短,然秦派軍隊南人嶺南,途經新干也有遺物。兩漢六朝期間,中原戰事不斷,地處江由的新干相對比較穩定,經濟文化又有較大發展,出現了許多載入史冊的名人。晉代有被譽為世代母親楷模的陶侃母親湛氏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地下考古發掘出土的大批南北朝青瓷充分說明當時經濟文化的初步繁榮。出土器物頗豐且有一定價值的有南朝時期墓群——塘頭鎮長江村南朝墓群,墓中出土的院落雕塑再現了當時百姓生活的安然與閑適。唐宋時期,新干名人有宋代狀元何昌言,神童何正臣、文林四謝之一、文學家謝民師,南宋江西名詩人俞處俊。古跡有坐落于塔下的唐代窯址、界埠的五代十國時期監軍城遺址,位于塘頭鄧家的流觴曲水石,建于北末由蘇軾題名的惠政橋、南宋時岳飛屯兵荷浦的點將臺,南宋高宗皇帝于書寺名的七琴薌林寺等。到明清之時新干更是名人輩山。明代有名宰相金幼孜,名忠臣練子寧及其八世孫名將軍練國事。《永樂大典》總裁、博學才子胡儼。豐修《元史》的博士曾魯,撰修《元史》的狀元胡云端,明“青天”大理寺正卿胡叔廉。“清白官”刑部尚書陳壽、醫學家聶尚恒。清代有名醫洪金鼎,康熙皇帝賜匾的“天下清官第一”總監王言,古代建筑有明代的文昌塔、通津橋、坑口橋、石牌坊等,清代的何家山塔及維摩橋等。

  在館藏文物中僅唐宋元明清時期的陶瓷、石刻等文物就有一千多件,且各具特色,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辛亥革命時期有新干籍同盟會會員鄒繼龍,大革命時期有江西青年學生運動的領袖、新干籍中共黨員鄒努。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先后幾次轉戰新干,在如火如荼的蘇區革命運動中,新干蘇區先后發生過多決戰斗,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 立了蘇維埃政權。革命遺址有秋山、王眾嶺、窯 背凌戰斗舊址,革命紀念地有麥斜龔家毛澤東舊居、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之規定,經省、縣兩級人民政府批準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8處。其中商周時期的牛頭城遺址和界埠戰國糧倉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國家文物鑒定專家組鑒定,縣博物館收藏的四件文物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