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青浦區,上海市市轄區,地處上海市西南部,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東與閔行區毗鄰,西連江蘇省吳江區、昆山市,南與松江區、金山區及浙江省嘉善縣接壤,北與嘉定區相接,總面積668.49平方公里。青浦區常住人口126.56萬人,戶籍人口52.51萬人。青浦區下轄3個街道、8個鎮。區政府駐夏陽街道公園路100號。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析華亭縣西北修竹、華亭二鄉,上海縣西新江、北亭、海隅三鄉,置青浦縣。1999年,撤銷青浦縣,建立青浦區。地形東西兩翼寬闊,中心區域狹長。地勢平坦,平均海拔高度在2.8米-3.5米之間。是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行政區劃】
青浦區轄3個街道、8個鎮:
街道:夏陽街道、盈浦街道、香花橋街道
鎮:朱家角鎮、練塘鎮、金澤鎮、趙巷鎮、徐涇鎮、華新鎮、重固鎮、白鶴鎮

【歷史沿革】
距今6000多年前,在青浦縣城東面的趙巷鄉崧澤村和東北的重固鄉福泉山,已經有新石器時代村落。距今4000年以前,在古岡身以西的寺前、金山墳、劉夏、凌家角等地,分布著更多的聚居村落。根據《禹貢》、《爾雅》等古籍記載,本縣地域在上古時為九州的古揚州之域。
西周,按《史記·吳太伯世家》所記,約公元前12世紀周太王長子太伯,次子仲雍立國于江南,稱勾吳。周武王克殷后,封仲雍曾孫周章于勾吳,國號吳。青浦縣境屬吳。周敬王六年(前514年)置長水縣,縣境屬之。戰國時,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諸侯爭霸,越兼并吳國,縣境遂屬越。周顯王十四年(前355年),楚又滅越,縣境隨之屬楚。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用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徙封于吳,縣境為黃歇封地。
秦,廢分封,置郡縣。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以吳越地置會稽郡。青浦縣境屬會稽郡。《漢書·地理志上》載:會稽郡,縣二十六,由拳其一。今青浦縣域為由拳縣東境。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劉賈為荊王,領有會稽郡。十二年,改封劉濞為吳王,原荊國領地改屬吳王封地。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劉濞謀叛被誅,封地撤,青浦縣境屬會稽郡婁縣,隸揚州。東漢時,定州郡縣三級。順帝永建四年(129年),會稽郡劃分為二,錢塘江東為會稽郡,錢塘江西為吳郡。本縣地域仍屬婁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于縣境東北建造青龍戰艦。同年,陸遜以破荊州關羽有功,封華亭侯,后進封婁侯,縣境為其封地的一部分。
唐天寶五年(746年)設青龍鎮。十年,析嘉興東境、海鹽北境、昆山南境地置華亭縣,屬蘇州,蘇州隸江南東道。本縣地域在華亭縣西北境。唐時蘇州屢次更名,或稱吳郡,或稱蘇州。隸屬屢變,或屬潤州,或屬江南道、江南東道,或屬浙西道。唐末藩鎮割據,國內大亂。乾符四年(877年),僖宗逃離長安至西蜀,縣境為王騰所占領。乾寧四年(897年),錢镠遣顧全武攻拔之,地域屬吳越。
宋至道三年(997年),原吳越地為兩浙路。熙寧七年(1074年),分兩浙路為浙東路和浙西路,本縣地域屬浙西路嘉興府華亭縣。景祐中(1034-1038年),置文臣理青龍鎮事,以右職副之。大觀元年(1107年),置監鎮理財官于青龍,治水利兼領市舶。政和四年(1114年),改秀州為嘉禾郡,改青龍鎮為通惠。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復青龍鎮,縣境歸屬如舊。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嘉興為路,置華亭府,翌年改為松江府,屬江浙行省。二十九年,從華亭縣分出東北五鄉置上海縣。至正十六年(1356年)后,罷青龍鎮市舶司。本縣境域半為上海縣西部地,半為華亭縣北境地。元末張士誠占領縣境。至正二十七年,松江知府王立中歸附朱元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廢江南行省,松江府直隸中書省。十三年廢中書省,直隸六部。永樂十九年(1421年),成祖遷都北京,以江南為南直隸省。本縣地域仍屬松江府。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析華亭縣西北修竹、華亭二鄉,上海縣西新江、北亭、海隅三鄉,置青浦縣,縣治青龍鎮(今舊青浦鎮)。三十二年廢縣。萬歷元年(1573年)復置縣。
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為江南省,設承宣布政司。十三年松江府屬江南布政使司,十八年分右布政使司駐蘇州;康熙六年(1667年),更屬江蘇布政使司。青浦縣屬松江府,隸江蘇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年),析縣境北亭、新江二鄉,置福泉縣。乾隆八年(1743年),裁福泉,仍歸青浦管理。
1999年9月16日,撤銷青浦縣,建立青浦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浦區,地處上海市西南部,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東與閔行區毗鄰,西連江蘇省的吳江區、昆山市,南與與松江區、金山區及浙江省嘉善縣接壤,北與嘉定區相接,總面積668.4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青浦區,地形東西兩翼寬闊,中心區域狹長。地勢平坦,平均海拔高度在2.8一3.5米之間。
氣候特征
青浦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霜期不長,全年都可栽種作物。 2021年,年平均氣溫17.8℃,比常年(1991一2020年,16.8℃)顯著偏高1.0℃。年降水量1493.1毫米,比常年偏多27%。降水日數135天,同常年。年總日照時數1864.7小時,較常年(1699.1小時)偏多10%。
水文水系
青浦區,位于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東側,地處蘇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屬黃浦江水系。境內河網密布、河道縱橫交錯,水流交互貫通。至2021年,河湖總面積計125.36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18.71%;河流總長度2509.36公里,其中市管河流102.65公里、區管河流326.37公里、鎮管河流320.80公里、村級河流1673.11公里、其他河道86.43公里,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3.75公里。西部地區湖蕩簇聚,主要河流多東西走向或西北東南走向:東部地區水面積較少,主要河流多南北走向。境內市管河流有吳淞江、油墩港、太浦河、紅旗塘一大蒸塘一圓泄涇、淀浦河、攔路港一泖河一斜塘等6條河流,區管河流有急水港、蓮盛豎河、俞匯塘、范塘(青浦段)、泖陽港、北橫港、南橫港、朱泖河、淀山港、西大盈港、華田涇、東大盈港、柘澤塘等69條河流,鎮管河流136條、村級河流1736條。其中,太浦河是太湖洪水東泄的主要通道,源于江蘇省太湖,匯入青浦境內泖河;淀浦河是連接青浦、松江、閔行三區,橫穿青浦腹地的骨干河道,源于淀山湖,匯入黃浦江;攔路港是連接淀山湖和黃浦江的南北向主要通道。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青浦區駐有:上海政法學院、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青浦區有公辦教育單位138個,其中幼兒園56所、早數(托育)指導中心1個、小學29所、初中1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高中6所、特殊學校2所、中職校2所、少年業余體育學校1所、成人教育院校13所、校外教有單位2個、其他教育單位5個;共有民辦學校44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3所、民辦二級幼兒園13所、民辦三級幼兒園25所。在校學生95432人,其中高中學生6237人、初中學生18662人、小學生37700人、在園幼兒29008人、在托幼兒780人、中職學生3348人、特殊教育477人。在編教職工8456人,其中專任教師7143人、正高級職稱教師19人、副高級職稱教師1033人、中級職稱教師4108人。
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圖書館:青浦區圖書館。國家一級文化館:青浦區文化館。
醫療衛生
青浦區共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436所,衛生技術人員7836人。
【交通運輸】
青浦區,境內江河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內河航運可通行50一300噸貨船,是蘇浙滬的重要水上通道。陸路交通十分便捷,有6條高速公路在境內通過:南北向有G15沈海高速和G1503上海繞城高速;東西向有G50上海—重慶高速公路、G42上海—成都高速公路、S32上海—嘉興—湖州高速公路、S26上海—常州高速公路。嘉閔高架和崧澤高架直通虹橋綜合交通樞紐。
【風景名勝】
◆東方綠舟
東方綠舟,位于上海市青浦區,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動營地,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占地面積5600畝,水域面積達2000畝。
東方綠舟有智慧大道、航空母艦、公共安全實訓等16大課程實踐區,可開展兵器博覽、野外生存、名人尋訪、識險避險、科學探索等200多項活動。
2007年,東方綠舟被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09年,東方綠舟獲國家環保科普基地稱號;2016年,東方綠舟獲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稱號。
◆上海大觀園
上海大觀園位于上海市青浦區青商公路701號,坐落于淀山湖西側,距離上海市區65公里,占地135畝,建筑面積約8000平方米。原稱淀山湖風景游覽區,1991年改稱上海大觀園,占地也擴大到1500畝,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單位,經過多次的整修擴建,是一個集觀光、旅游、休閑的綜合性游樂園。
上海大觀園是根據中國清代名著《紅樓夢》的描寫設計而成的大型仿古園林。園林建筑群由上海園林院梁友松主持規劃設計。 總體布局以大觀樓為主體,由“省親別墅”石牌坊、石燈籠、沁芳湖、體仁沐德、曲徑通幽、宮門、“太虛幻境”浮雕照壁、木牌坊等形成全園中軸線。西側設置怡紅院、櫳翠庵、梨香院、石舫。東側設置瀟湘館、蘅蕪院、蓼風軒、稻香村等20多組建筑景點。
上海大觀園曾榮獲國家建筑魯班獎,上海40周年十佳建筑,十佳休閑新景點,新中國50周年上海優秀建筑,上海十大旅游特色園林,上海市七大文明公園,國家建設部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朱家角鎮
朱家角鎮,隸屬于上海市青浦區,位于上海市西部、青浦區中南部,緊靠淀山湖風景區。東臨西大盈與環城分界,西瀕淀山湖與大觀園風景區隔湖相望,南與沈巷鎮為鄰(2001年與之合并),北與江蘇省昆山市淀山湖鎮接壤。
1991年,被列為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2007年,被評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
2016年10月14日,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被住房城鄉建設部評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2018年5月24日,朱家角鎮入選最美特色小城鎮50強。
◆福泉山遺址
福泉山遺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西側,東臨通波塘,西靠堰西港,南依山涇港、莊涇港,地勢低平,海拔3.3米,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
福泉山遺址于1957年被發現,于1962年開始發掘,于20世紀80年代開展大規模的考古發掘。福泉山遺址是上海早期歷史的縮影,也是上海進入早期文明社會的代表,它的發掘對研究長江流域的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它不但具有考古學上的深遠意義,其古文化內涵也是人們建設美麗家鄉的精神源泉。福泉山遺址也被考古學家譽為是東方土筑金字塔。
2001年6月25日,福泉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
吳歌
吳歌,上海市青浦區民間文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吳歌,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源于江蘇省東南部,有三千二百多年歷史,包括“歌”和“謠”兩部分。田山歌亦為吳歌之一種,主要集中在上海青浦的練塘、趙巷、金澤、商榻四個郊縣,以及江蘇的吳江、吳縣和浙江的嘉善、嘉興等鄰近地區。上海田山歌是農民在耘稻、耥稻時所唱,形式為一人領唱、眾人輪流接唱,音調高亢嘹亮,旋律起伏自由,擁有大量拖腔和多聲部形態。歌詞內容主要來自當地民眾的現實生活,多表現民眾的勞動、生活、思想、愛情等,是觀察上海及周邊稻作地區社會生活、風情民俗的重要資料。
2008年6月7日,吳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Ⅰ-22。
焋糕
焋糕,是上海市青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濃縮著練塘的歷史文化、稻作習俗與飲食傳統。
“焋糕”一直是練塘鎮做糕時的叫法。由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經過復雜的制作流程,最終蒸煮而成。一般要經過淘米、浸泡、瀝干、磨粉、溲粉、制餡、裝模、焋打、熏蒸等過程。
宣卷
宣卷,即講書的意思。源于唐代的“信講”和宋代的“談經”,以講故事的形式,為民眾說講民間事物和民間傳說。經過漫長的發展演化,形成了如今由一人主宣,二人幫襯,小樂隊伴奏的形式。宣卷的基本曲調,有“木魚宣卷調”“絲弦宣卷調”“新腔”“老腔”“平調”“書調”“經贊調”等。 2007年,宣卷被列為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Ⅳ-5。
阿婆茶
阿婆茶,金澤商榻地區民間習俗。當地的農家人,特別是農村里的阿婆,圍坐在農家客堂里或廊棚里,桌上放有咸菜莧、蘿卜干、九酥豆等自制土特產,邊喝茶邊拉家常。除了平常生活中的吃茶外,“阿婆茶”還包含了眾多的名目,大致有22種。有別于其他茶道的草根茶俗,是民間的茶文化,中國四千多年茶文化的積淀和擴展,集中體現了水鄉地區民眾悠然自得的生活節奏和淳樸、好客、和諧的優良民風。2007年,青浦阿婆茶成功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方特產】
青浦薄稻米
青浦薄稻米,上海市青浦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青浦薄稻米,以其谷粒殼較薄,米粒晶瑩剔透,有光澤,蒸熟后粘性適中,入口糯、軟、松、香而聞名。
白鶴草莓
白鶴草莓,上海市青浦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白鶴屬太湖流域下游,太浦河水系,地理位置與世界知名草莓產區相似,氣候溫和濕潤,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透氣性好,pH值在5.6-6.8。白鶴草莓呈鮮紅色,果型端正,色澤光亮,口感細膩,香氣濃郁,大果型品種≥25克,中小型果品種≥20克。
2018年9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準對“白鶴草莓”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練塘茭白
練塘茭白,上海市青浦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練塘茭白,其茭肉潔白、口感鮮嫩,無論切絲、切塊、切片均可,不管蒸煮炒拌俱佳,又能與各種葷素菜肴搭配。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核黃素、纖維素、硫胺素和抗環血酸,還富含人體所必需的鈣、磷、鐵等微量元素。
2008年10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練塘茭白”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