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西青區,隸屬天津市,為天津四個環城區之一,位于天津市西南部,海河流域下游。東與紅橋區、南開區、河西區及津南區毗鄰,東南與濱海新區相連,南靠獨流減河與靜海區隔河相望,西與武清區和河北省霸州市接壤,北依子牙河與北辰區交界,總面積557平方公里。西青區常住人口118.62萬人。西青區下轄5個街道、7個鎮。區政府駐楊柳青鎮府前街2號。
1953年,析境內原屬天津縣部分設天津市津西郊區,隸屬靜海縣部分未變。1962年,依托原劃歸南開區的境域和原河北省靜海縣劃歸天津市區的境域,仍稱西郊區。1992年,改為西青區。西青區是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行政區劃】
西青區轄5個街道、7個鎮:
街道:西營門街道、李七莊街道、赤龍南街道、赤龍北街道、津門湖街道
鎮:中北鎮、楊柳青鎮、辛口鎮、張家窩鎮、精武鎮、大寺鎮、王穩莊鎮

【歷史沿革】
漢高祖五年(前202),析巨鹿郡、濟北郡2郡地,置渤海郡,領縣26,建章武縣(今河北省黃驊市常郭鄉),東平舒縣(治今河北省大城縣平舒鎮),境內分隸于2縣。東漢,東平舒縣改隸冀州河間國(治樂城、今河北省獻縣東南),章武縣仍隸渤海郡,境內隸屬不變。
隋開皇十六年(596),復置章武縣,旋即改稱魯城縣(治今河北省黃驊市齊家務鄉),境內為河間郡平舒縣、魯城2縣地。
唐武德四年(621),境內分屬景州(治長蘆、今河北省滄州市)之魯城縣、平舒縣。貞觀元年(627),劃全國為10道。實行道、州、縣三級地方行政建置,置河北道。是年,廢景州。平舒縣劃屬瀛州,魯城縣劃屬滄州。乾符二年(875),魯城縣改稱乾符縣。境內屬縣不變。
宋淳化五年(994),廢道,置河北路。熙寧六年(1073),分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兩路。境內分隸河北東路滄州清池縣、清州乾寧縣。
金明昌四年(1193),以清州窩口寨置靖海縣。是時,境內分隸于滄州清池縣、清州靖海縣。
元代,境內隸屬中書省河間路清州會川縣、靖海縣。
明洪武年間,改河間路為河間府、靖海作靜海,境內分屬河間府靜海縣、順天府武清縣。
清雍正三年(1725),裁天津衛改天津州。是年,升為直隸州。雍正九年(1731),升天津州為天津府,以州地置天津縣。境內分屬靜海縣、天津縣。
1913年,實行省、道、縣三級行政建置。直隸省設渤海道、口北道、范陽道、冀南道等4道。渤海道治天津縣。時境內分屬渤海道天津縣、靜海縣。1914年,改渤海道為津海道。1928年,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時境內分屬河北省天津縣、靜海縣。1945年,河北省在省與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境內分屬河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天津縣、靜海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境內隸屬河北省天津縣、靜海縣。
1952年,天津縣劃歸天津市轄,靜海縣隸屬不變,境內分屬2縣如舊。
1953年,析境內原屬天津縣部分設天津市津西郊區,隸屬靜海縣部分未變。
1955年,天津市津西郊區改稱天津市西郊區。境內分隸天津市西郊區、河北省靜海縣。
1958年,天津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西郊區劃歸天津市南開區、河西區。部分境域仍隸屬靜海縣不變。
1960年,靜海縣部分析歸天津市區。境內分隸天津市南開區、和平區、河西區。
1962年,天津市恢復各郊區,將原西郊區劃歸河西區的境域劃入南郊區。依托原劃歸南開區的境域和原河北省靜海縣劃歸天津市區的境域,仍稱西郊區。
1992年,西郊區改為西青區。
2009年,南河鎮更名精武鎮。
2015年,設立赤龍南街道、赤龍北街道。
2020年,設立津門湖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青區,位于天津市西南部,海河流域下游。東與紅橋區、南開區、河西區及津南區毗鄰,東南與濱海新區相連,南靠獨流減河與靜海區隔河相望,西與武清區和河北省霸州市接壤,北依子牙河與北辰區交界。南北長48千米,東西寬11千米,總面積55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西青區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地勢低平,西北部較高,海拔約5米;東南部略低,海拔約2.5米;中部最低處海拔僅1.5米。地面坡降很小,僅為1/6000-1/10000。地熱地質條件良好,地下熱水資源豐富,水質較好。
氣候特征
西青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熱量豐富,雨水充足。全年無霜期211天,年均氣溫11.9℃,年均降水量542.6毫米,全年降水量的75%以上集中在夏季。日照總量2593.8小時。區內盛行風向隨季節變化而發生明顯轉換,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春秋季以西南風為主,多年平均風速2.8米/秒。
水文水系
西青區地處海河流域下游,境內自然河流與人工河流縱橫交織,坑塘洼淀密布。全區有一級河道3條,即中亭河、子牙河、獨流減河;二級河道10條,其中用水河5條,排水河4條,排污河l條。用水河道大多呈東西向,排水河道一般呈南北向。在津港運河東側、大沽排污河南側,有1座區內最大的蓄水攔洪水庫——鴨淀水庫,蓄水面積7平方公里,庫容量3450萬立方米,加上眾多的灌排大渠,形成西青區河網稠密、縱橫交錯的北國水鄉景觀。

【交通運輸】
西青區境內有天津市外環線、津同、津淶、津港、津淄、京福公路等11條公路干線,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滬鐵路,陳塘莊支線、周蘆鐵路、李港鐵路及南曹支線等地方性鐵路、京滬高鐵、榮烏高速、津霸高速鐵路貫穿西青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西青區駐有: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城建大學、天津農學院、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
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圖書館:西青區圖書館。
國家一級文化館:西青區文化館。
體育事業
西青區新建健身步道3條、多功能運動場4個、籠式足球場2個、社區體育園10個、村健身廣場1個。
醫療衛生
西青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534個,其中醫院32個。衛生機構床位2894張,其中醫院2784張。衛生技術人員9031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320人,注冊護士3711 人。
【風景名勝】
◆楊柳青博物館
楊柳青博物館位于千年古鎮楊柳青的石家大院,是一處有“華北第一宅”之稱的晚清民居建筑群,始建于1875年。它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舊宅,72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2900多平方米。整個大院,60米長的大甬道的兩側共有四合套式12個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從寢室、客廳、花廳、戲樓、佛堂到馬廄,無論是通體歌劇、建筑風格、還是藝術裝飾,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遺存和當時的民俗民風。
◆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紀念館
“一二.九”抗日救亡紀念館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區王蘭莊花園7號別墅,天津2A級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它也是唯一一家紀念“一二.九運動的”場館,每逢一二.九紀念日到來之際,我市各大院校和社會團體前來參觀學習。2017年,為了讓紀念館更好的與現代旅游業接軌,我們又重新進行了場館提升。一二.九運動是首先爆發于北平的愛國主義的學生運動,在這個運動的帶動下,消息傳來,天津學生積極響應,于1936年12月18日在天津爆發了12.18大游行,我們王蘭莊作為當時的活動陣地,當時有賀龍的夫人薛明,還有國家煤炭部的副部長等很多愛國人士來到這里組織宣傳愛國主義真理,開辦識字班,在這里播下了愛國主義的火種。
◆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陳列館
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陳列館位于西青區楊柳青鎮藥王廟東大街4號,原為一所四合院式民宅,總面積為280平方米。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解放天津戰役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曾設在這里。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劉亞樓司令員就是在這里發布了總攻命令,經過29個小時的激戰,全殲守敵13萬余人。1月15日,天津獲得解放。1962年,河北省將該處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天津市政府重新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并于1983年建立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陳列館,當年12月對外開放。
◆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
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位于天津市西青區曹莊花卉市場內,于2003年建成,該項目總投資2.6億元,占地面積500畝, 建筑面積40000平方米,擁有加拿大、泰國、澳大利亞、美國、馬來西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國內南方各省市3000余種各式各樣的熱帶植物,是亞洲室內建筑面積最大的熱帶植物觀光園,由綜合服務廳、精品花卉廳、科普教育廳和熱帶雨林廳四個大廳組成。其中熱帶雨林廳以馬雅文化為主線,已建成村落、瀑布、吊橋等近20個景觀;四季花廳、科普教育廳主要以花卉觀賞和對青少年進行植物知識普及教育為主;綜合服務廳設有餐廳、娛樂、售貨、信息等全程式服務項目。2004年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

【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青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楊柳青木版年畫、津門法鼓(香塔音樂法鼓),天津市級非遺項目10項:霍氏練手拳、運河文化(楊柳青段)、沙窩蘿卜種植和窖藏技藝、楊柳青剪紙、葫蘆制作技藝(范制葫蘆模具制作技藝)、開合太極拳、中醫傳統制劑(樂仁堂胃腸安丸處方及傳統制作技藝)、中醫傳統制劑方法(樂仁堂海馬補腎丸處方及傳統制作技藝)、中醫傳統制劑方法(樂仁堂通脈養心丸處方及傳統制作技藝)、中醫診療(哈氏婦科醫藥診療技藝),以及楊柳青人趕大營、楊柳青磚雕、楊柳青燈箱畫等42項西青區級非遺項目。
楊柳青木板年畫
楊柳青木版年畫,天津市民間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楊柳青木版年畫始于明朝萬歷年間,盛于清代中葉。楊柳青木版年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圖飽滿,寓意吉祥,雅俗共賞。它采用刻繪結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繪制細膩,人物生動,色彩典雅。
2006年5月20日,楊柳青木版年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津門法鼓(香塔音樂法鼓)
津門法鼓(香塔音樂法鼓),是香塔老會的主要技藝,迄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
香塔音樂法鼓的表演形式包括法鼓、吹奏和唱念音樂等,所用的樂器(法器)包括鼓、鈸、鐃、板、鐺子、管子、笙、笛子、云鑼、木魚、磬、鐘、手磬等。
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地方特產】
沙窩蘿卜
沙窩蘿卜,天津市西青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沙窩蘿卜,古稱“衛青”,因原產天津西郊南運河畔小沙窩村得名。4/5裸露在地上,皮色碧綠光潔,肉色瑩如翡翠,酥脆多汁,脆甜微辣,落地即碎,嚼后無渣,素有沙窩蘿卜賽鴨梨之美譽,并具備多方面的顯著食療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