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茂名市,別稱南方油城,廣東省轄地級市。地處中國南海之濱,廣東省西南部,背靠祖國大西南,背山面海,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全市行政區域土地總面積11427.63平方千米,下轄2個市轄區,代管3個縣級市。茂名市常住人口625.23萬人。
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先用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縣,唐太宗貞觀十八年(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為潘州。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籌備處。1959年3月22日,國務院決定設立茂名市(縣級)。1975年,升格為地級市。茂名是兩千余年歷史的高涼文化的發源地、流傳地,茂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潘茂名傳說、冼夫人信俗、茂名年例等,茂名高涼菜是廣東飲食文化的重要載體。從唐代至民國,高州一直是粵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茂名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城市群和海南自貿區三大國家級經濟區的交會處。茂名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粵西綜合性樞紐城市和沿海重要的港口;構建以東西濱海發展軸,南北中央發展軸,雙中心四組團的城市發展新格局。茂名是一座擁有全地形特征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擁有濱海度假游、冼夫人文化游、潘茂名康養游、美麗鄉村風情游、山地體育休閑游五大特色旅游板塊;茂名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發源地、“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月餅名城”。
【行政區劃】
茂名市轄2個市轄區,代管3個縣級市:
茂南區 面積 626平方千米,人口 101萬。轄8個街道、9個鎮。
電白區 面積 2130平方千米,人口 180萬。轄2個街道、20個鎮。
化州市 面積2354平方千米,人口152萬。轄5個街道、17個鎮。
信宜市 面積3081平方千米,人口134萬。轄1個街道、18個鎮。
高州市 面積3276平方千米,人口168萬。轄5個街道、23個鎮。

【歷史沿革】
先秦,嶺南就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茂名在先秦時期屬南越,當時聚居在廣東地區是被稱為“南越”(百越的一種)的少數民族,包括壯族、畬族、黎族等。
秦漢,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定嶺南后。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茂名秦朝時期分屬象郡和南海郡。東漢時期屬交州。
隋唐,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先用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縣,唐太宗貞觀十八年(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為潘州。中國以道士之姓設州,以名設縣,唯有潘茂名一個。唐初屬高州,貞觀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州始治高涼移治良德。天寶初年(742年)改高州曰高涼郡,潘州曰南潘郡。
五代十國,五代屬南漢。宋開寶五年(972年)省潘州入高州仍曰高涼郡,屬廣南西路。景德元年(1004年)州廢屬竇州,三年(1006年)復置。
元明清,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高州路安撫司。十九年(1282年)改總管府屬湖廣行中書省。明曰高州府屬廣東布政使司。清朝高州府因之,屬廣東省,領州一(化州)縣五(茂名、電白、信宜、吳川、石城)。
中華民國,廢高州府,茂名縣先后屬高雷綏靖處督辦、南路行署第七專區所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進駐茂名縣城。茂名縣先后屬南路、高雷、粵西、湛江專區(行政區)所轄。
1950年,4縣屬高雷專區。
1952年,屬粵西行政區。
1956年,屬湛江專區。
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籌備處,同年5月23日改為茂名工礦區城市籌備處,同年8月26日成立茂名工礦區市,以后陸續將茂名縣衛星公社全部和火箭公社大部(今金塘、公館、新坡、高山、鎮盛、鰲頭、袂花)等7個鎮,茂南城郊經濟開發試驗區和河東、河西、紅旗、新華、露天礦、官渡、站前等7個街道辦事處劃歸茂名工礦區市;火箭公社的小良(舊作“肇梁”,小良鎮)劃給電白縣,火箭公社的蘭石、龍首、高棧和超英公社的南盛(今化州市南盛街道局部,本自然段同)等劃給化縣。
1959年3月22日,國務院決定設立茂名市(縣級)。茂名縣除了劃建茂名市的行政區域之外,茂名縣其余行政區域和信宜縣的行政區域合并設立高州縣,化縣、吳川二縣的行政區域合并設立化州縣。5月9日,茂名工礦區市更名為茂名市,市政府設在城區河西。
1961年化州、吳川分縣后,蘭石、龍首、高棧等劃歸吳川縣,南盛劃歸化州縣。原屬茂名縣的其余地區和原信宜縣的古丁、馬貴、深鎮為高州縣(茂名縣先與信宜縣合并,之后才分為高州縣、信宜縣)。
1975年升格為地級市,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轄電白、高州、信宜、化州四縣。1985年,成立茂名市茂南區(茂南,因地處原茂名縣之南而得名)。
1987年,根據群眾的要求和上級批準,將分界公社的山閣、燒酒、霞池、黃杰、祿村、合益、金塘嶺、福居等八個大隊劃歸茂名市茂南區,成立山閣公社,現為茂名市茂南區山閣鎮。
1992年10月,在原電白縣南海鎮的基礎上,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設立茂名市水東經濟開發試驗區。
1993年至1995年的三年中,高州、化州、信宜三縣先后撤縣建市,三市皆為縣級市,由茂名市代管。
2001年1月,以茂名市水東經濟開發試驗區為基礎,從電白縣劃出羊角、坡心、七逕、沙院、小良五鎮連同南海鎮,經國務院批準設置茂港區。
2002年8月,經省民政廳批準,同意茂港區撤消南海鎮,設立南海、高地兩個街道辦事處。
2010年,茂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區。
2012年4月26日,廣東茂名濱海新區揭牌成立。
2013年,水東灣新城管委會成立。
2014年4月18日,茂名市電白區掛牌成立,撤銷茂名市茂港區和電白縣,以原茂港區和電白縣的行政區域為電白區的行政區域。
2017年9月18日,茂名市將電白區羊角鎮劃歸茂南區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茂名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東毗陽江市,東北連云浮市,西北鄰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與湛江市南海接壤。全市行政區域土地總面積11427.63平方千米。
茂名是廣東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海岸線長達182.1千米,40米等深線內海域面積4300多平方千米,擁有海島21個,其中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島16個。
地形地貌
茂名市背山面海,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拔最高點為1704米,最低點為1.6米。北部和東北部云開、勾漏、云霧三大山脈盤亙集結。境內河流縱橫交錯切割,形成山地、丘陵、臺地、平原層次分明的地形地貌。
山地主要由從北面進入境內的云開大山、東北面進入的大云霧山脈和由西北面進入的勾漏山脈交匯而成。信宜東南與高州東北交界區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1300平方千米,主峰大田頂1704米海拔高程,為廣東省第二高峰。棉被頂(高州、信宜交界處)海拔1627米,鵝凰嶂(電白、陽春交界處)海拔1337米。這帶山地,形成全市北部屏障,冬季阻擋著北方冷空氣流,減輕對本部的寒流危害。春、夏季抬升南來的暖團,形成全市南部山區降雨充沛。山區河流多,水資源豐富,是林業和發展水電的主要地區。
丘陵海拔高程在500—200米之間,相對高度50—200米。面積約7500平方千米,分布在全市中部及西南部,土地平坦、土層深厚,氣候溫和,是全市熱帶、亞熱帶經濟林果主要地區。
平原、臺地海拔高程在200米以下,面積約26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鑒江、小東江、袂花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帶,是農業、畜牧業、養殖業主要用地,交通方便,工、商企業也較發達地區。
氣候特征
茂名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明顯,氣候類型多樣,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主要氣候特征是:一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長冬短,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干濕季明顯;二是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多山地,氣溫垂直差異大,山區降水豐富、小地形氣候復雜多樣,立體氣候顯著;三是有兩個多雨期,4-6月為前汛期,屬極鋒雨帶降水,7-9月為后汛期,多臺風等低緯熱帶天氣系統降水;四是氣候資源豐富,氣象災害頻繁且嚴重。
茂名市常年平均氣溫在22.8℃~23.4℃之間,穩定通過22℃的達 191~207 天,≥10℃年積溫 8148℃~8544℃。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5.1℃~16.3℃,極端低溫 0.5℃,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 28.3℃~28.7℃,極端高溫 38.9℃。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4—9月降雨量占全年80%以上。年平均日照時數 1700~2000小時,日照百分率40%~44%,日照最多是7月和10月,平均每天7小時以上;最少是2月和3月,平均每天不到3小時。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茂名市普通本專科招生2.57萬人;在校學生9.08萬人;畢業生2.08萬人。成人本專科招生0.68萬人;在校學生2.08萬人;畢業生0.92萬人。中等職業(不含技工學校)教育招生2.74萬人;在校學生7.21萬人;畢業生2.00萬人。技工學校招生1.63萬人;在校學生4.06萬人;畢業生1.20萬人。
茂名市普通高中招生5.31萬人;在校學生16.07萬人,畢業生5.35萬人;普通初中招生11.64萬人,在校學生32.45萬人,畢業生9.84萬人;小學招生11.11萬人,在校學生70.94萬人,畢業生11.48萬人;學前教育招生10.96萬人,在校學生32.95萬人,畢業生13.74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346人,在校學生2141人,畢業生319人。
文化事業
茂名市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20個,演出2000場次;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0個,組織文藝表演活動235次;縣級以上博物館7個;文化站111個。全市共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6個,總藏量301.33萬冊(件),其中圖書253.49萬冊。全年讀者總流通人次203.50萬人次。全市現有廣播電視臺5座,中波發射臺1座,調頻轉播發射臺8座,電視轉播發射臺7座,有線廣播電視總用戶數39.36萬戶,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
醫療衛生
茂名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973個(含村衛生室),比上年增加41個,其中,醫院82個、衛生院99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9個,婦幼保健機構5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衛生監督機構6個,村衛生室3144個。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82萬人,比上年增長4.2%;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42萬人,注冊護士1.79萬人。擁有醫療床位3.90萬張,其中醫院2.36萬張。全市鄉鎮衛生院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96萬人,床位1.18萬張。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10人,衛生監督機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92人。

【交通運輸】
鐵路
茂名市境內鐵路總運營里程319千米,鐵路主要由河茂鐵路、廣茂鐵路、茂湛鐵路、深茂鐵路、洛湛鐵路和博賀疏港鐵路六條鐵路交匯構成,互聯成網,并入中國鐵路網。
客運站:茂名站、茂名西站、電白站、信宜站、馬踏站、高州站、化州站
公路
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云茂高速公路
茂名市境內公路主骨架主要由國道G325、G207和連接兩條國道、縱貫南北、直通茂名港水東港區的茂高快線、茂名大道以及東西方向連通化州的茂化快線等主要線路構成。
海運
茂名港是廣東沿海的重要港口,是中國大西南和中南地區通往港、澳、臺和東南亞地區最近的出海通道,為中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茂名港分為水東港區、博賀港區和博賀新港區3個港區。

【旅游資源】
茂名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自然山水與人文古跡相輝映,粵西風情濃郁,地方特色鮮明,一些資源在省內甚至國內有比較優勢,發展旅游業的條件得天獨厚。
一、海濱旅游資源優勢 茂名南部臨海,海岸線曲折多灣,迂回220多公里,灘長、林綠、水清是這里的資源特色。虎頭山、中國第一灘等處沿海沙灘長達12公里,為省內第一,沙質潔白細軟,坡度平緩,適宜開展海水浴、海上運動項目;沿沙灘外側是寬500-1000米長達40多公里的人工防護林帶,國內罕見,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電白人民的偉大創舉,著名畫家關山月的巨作《綠色長城》就取材于此;放雞島周圍水下海水能見度達8米,其水下風光奇特,是發展水下觀光和潛水旅游的好地方。本區是該市開發最早、旅游設施配套最齊全的大型綜合性旅游區,也是全省首批22個省級旅游度假區之一,在海內外有廣泛的影響力。
二、生態旅游資源優勢 茂名的中、北部地區多山地丘陵,適宜林木生長和發展水果種植業,生態旅游資源豐富。
1.信宜的大霧嶺屬省級自然保護區,海拔1704米,為粵西最高、廣東第二高峰。那里峰高林茂,珍稀動植物豐富,被譽為“動植物王國”。大霧嶺群峰聳立,層巒疊嶂,云霧飄渺,景色無限,是開展森林生態旅游和療養、避暑的好去處。
2.高州是“全國水果第一市(縣)”,荔枝、龍眼、香蕉、芒果等水果種植面積大,且集中連片,茫茫果海,一望無際,適宜發展農業生態游。高州的根子鎮,被稱為“中國荔枝第一鎮”,荔枝種植以面積大、品種齊、成熟早、產量高、質量好、市場廣而聞名,鎮內的紅荔閣、貢園早已是聲名遠播的旅游景點,每年吸引著大批國內外游客,是我省較有影響力的農業生態旅游區之一。
3.化州名富果園,集中了近百種國內外名優水果,是一個集水果種植、加工、銷售、科研及旅游觀光、休閑于一體的新興農業觀光基地。
三、溫泉旅游資源優勢 茂名地處華南地質斷裂帶上,溫泉種類多,分布廣,有西江溫泉、新時代溫泉、熱水溫泉、山閣溫泉等十幾處。其中西江溫泉經權威機構鑒定其綜合水質屬廣東第一,氡、氟、偏硅酸等三種元素及礦物質含量遠遠超過國家醫療用溫泉水標準,在國內十分罕見,極具醫療保健及旅游開發價值。
四、古跡旅游資源優勢 茂名在距今45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土著民族在繁衍生息。夏商時期始稱百越族。茂名大地歷經千年的風雨剝蝕,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高州的冼太廟、觀山寺、寶光塔、長坡舊城、信宜的鎮隆古書院群、化州的孔廟、電白的鐘鼓樓、冼太故里、茂南的恐龍蛋化石等人文景觀引人入勝,文化底蘊豐厚。茂名在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如被周總理稱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太夫人、唐代重臣高力士、嶺南著名才子陳鑒等都是高州人。今天,大部分古跡都被開發成景點,供游人參觀游覽。
五、紅色旅游資源優勢 高州是江總書記對全國進行“三講”教育動員的地方,江總書記作“三講”動員的高州人民會堂、參觀過的高州冼太廟以及親手種植的優質荔枝樹“中華紅”等都成了國內游客向往的旅游景點。目前,國家旅游局正式向海內外推出了100個紅色旅游精品景點,該市的高州作為紅色旅游的重要一站,必將帶來茂名旅游的新一輪發展高潮。
此外,茂名還有其他一些資源也頗有特色。如被譽為“人與生物圈公園”的珍稀植物園、茂名市郊有廣州“白云山”之稱的浮山嶺、化州羅江沿岸風光、“國家園林城市”的茂名市區等自然與人文風光資源;信宜玉雕、竹編工藝品、化州的橘雕、高州的角雕、茄雕、電白的貝雕及市區的工藝蠟燭等旅游工藝品資源;電白的紅心鴨蛋、信宜的山楂、化州的笪橋黃瓜、橘紅、高州的荔枝、龍眼等土特產資源等,都是茂名人引以為自豪的獨特資源,也是我市旅游業發展的優勢所在。
改革開放以來,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該市旅游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從小到大,迅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目前,全市共有星級飯店22家;旅行社15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家;旅游景點17個,其中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國家AAA級旅游區3個;旅游購物商場6家;大小出租車1000多輛,全行業從業人員20000多人,旅游接待體系初步形成,可滿足游客“行、住、吃、游、購、娛”等方面的需要。近幾年來,旅游業各項經濟指標連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是我市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增長點之一。2007年全市旅游收入達53.65億元,增長7.8%。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優化了經濟結構,刺激了消費,增加了就業機會,促進了資源環境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對旅游業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關心和支持旅游業發展的自覺性大大增強,旅游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
【風景名勝】
中國第一灘旅游度假區
中國第一灘旅游度假區(茂名濱海公園)位于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南海街道海濱二路,是電白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離茂名市中心城區25公里,距離電白中心城區水東街道10公里。有一級公路直達,交通便利。
度假區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1.2平方公里,有“東方夏威夷”之稱。度假區內,形成了海濱浴場區、海上運動區、海濱度假區和中心廣場區四個功能區,開發了海水浴、日光浴、海上運動、沙灘排球、燒烤、K歌、游樂設備、度假療養等旅游項目。
2017年5月31日茂名南海旅游島·中國第一灘被廣東省旅游協會批準為國家AAAA景區。
放雞島
放雞島(原名灣舟島,又名潛夢島)是位于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中心城區水東街道東南14.5公里的島嶼。
放雞島(潛夢島)呈橄欖形,東北、西南走向長2公里,最寬為0.91公里,最窄為0.10公里,岸線長5.96公里,最高頂端海拔135米(東北部),面積1.9平方公里,是茂名市電白區23個島嶼中最大的海島。海島地段可分為四個類型:侵蝕剝蝕低丘陵、海積階地、沙灘、巖灘。由于長期受海蝕作用,基巖裸露,海蝕崖、海蝕糟溝,海蝕洞穴隨處可見。
度假區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1.2平方公里。是全省首批省級旅游度假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有“東方夏威夷”之稱。
浪漫海岸旅游度假區
浪漫海岸國際旅游度假區,國家4A級旅游度假區,位于茂名市電白區博賀鎮龍頭山尖崗管理區海邊,距茂名市中心城區40公里、電白區中心城區水東街道25公里,距放雞島12公里,以東南亞異域建筑風格和“浪漫”主題文化為特色,是廣東省內擁有5.3公里私家海岸的濱海旅游度假區。
2020年1月18日茂名浪漫海岸喜來登度假酒店落戶浪漫海岸國際旅游度假區。
御水古溫泉
御水古溫泉位于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麻崗鎮熱水村,占地500多畝,是我國載入縣志的古溫泉,在唐代就已經是溫泉景區,古驛道就是最好的證明。是集溫泉旅游、餐飲住宿、會務培訓、休閑娛樂于一體 溫泉古文化主題景區。
御水古溫泉在古驛道旁,但如今,我們再也看不到古驛道的崎嶇與風塵,景區四周交通便利,距廣東省茂名市區28公里,自駕車到電白御水古溫泉只需35分鐘的車程即可到達,泉區依傍著廣湛高速公路、325國道,交通十分便捷;在御水古溫泉,我們可以欣賞到美輪美奐的山石之美,只見景區四周群山環抱,山上巨石崢嶸,造型各異,令人嘆為觀止。
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區
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區坐落在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電城鎮北5公里的山兜村,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冼太夫人(公元522?—602年)的出生地和歸葬地。
2018年2月24日,經廣東省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和國家旅游局《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經廣東省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同意茂名市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廣墾(茂名)國家熱帶農業公園
廣墾(茂名)國家熱帶農業公園創建于2002年,是廣東農墾首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同時也是化州首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8年,公園被評定為“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公園位于廣東省茂名市化州市,背依化中化南最高峰,巍峨連綿的中火嶂,四周環繞水光瀲滟的六竹水庫,依山傍水占地面積約5000畝。
公園分為中心區、科普體驗區、主題農業園區、主題酒店區、游樂區等五大板塊,是國家農業部直屬,廣東農墾投資興建的國家級農業主題公園。
竇州古城
竇州古城位于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鎮隆鎮八坊村,古稱“竇州”,建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是粵西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古村落之一,現竇州古城已成為茂名旅游景區。
竇州古城仍保留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如學宮(大洪國王宮)、起鳳書院、隴西書院、藜照書院、簡齋書院、文昌宮、文明樓、李仰吾公祠、開越大夫祠、古郡民俗建筑群等。
2020年8月20日,竇州古城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茂名森林公園
茂名森林公園位于廣東省茂名市西郊,離市區僅12公里,面積4500多畝。擁有近3000畝的自然生態林,500畝科技示范林,森林公園包括茂名市野生動物救護研究中心和茂名市花木中心苗圃。
茂名森林公園不僅是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更是展示生物多樣性和奇妙性,傳播百科知識,開展科研科普和生態環保教育的理想場所,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林業科普基地”、“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廣東省森林生態旅游示范基地”,并被評為“茂名休閑十大好去處”第一名。
【高涼文化】
茂名是有著兩千余年歷史的高涼文化的發源地、流傳地。高涼古郡(高涼古城遺址)位于高州市長坡鎮舊城保山村,即電白郡、縣城舊址,又是冼夫人幕府遺址及歷史上的馮家村所在。歷經千年沉淀,高州境內有文化遺址250多處,擁有木偶戲、山歌、版畫、八音鑼鼓、冼夫人廟堂文化等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楹聯文化城市。
冼夫人信俗
冼夫人信俗主要分布粵西地區,尤以高州、電白、化州等地為盛。民間祭祀以各地冼太廟舉行的廟會祭祀活動為主,如高州冼太廟和舊城冼太廟的“冼太誕慶典”,電白的“冼夫人誕辰節”、高州火神廟的“擺醮”、水上社“太平醮”等,而在茂名城鄉廣泛流傳的“年例”游神中,冼夫人更是不可或缺的神祇。
潘茂名傳說
潘茂名傳說始于兩晉時期,他一生懸壺濟世,終身行醫為民,消除瘟疫,恩澤黎庶。以潘茂名的姓設州名置縣,用以紀念潘茂名對粵西人民之恩德,且一直沿用至近代。潘茂名最終成為故事、詩賦、小說、傳奇、戲曲以及電影、電視、連環畫等各種文藝形式的題材。當地民眾為了紀念潘茂名之恩德,還出現了眾多以潘茂名傳說為主題的碑記、遺跡、壁畫、銅像和廟宇建筑。
高州山歌
高州山歌被譽為“廣東第二大山歌”,高州山歌結構為七言四句的“四句頭”韻文體,運用比興、雙關、借喻等修辭手法,語言生動活潑。幾百年來,“高州山歌墟”一直活躍在民間,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茂名市內的高州馬貴石門、根子浮山、電白霞垌、化州平定、信宜北界、金垌等地有歌仙劉三姐傳唱山歌的古跡、歌書、山歌臺等。
七菜開
茂名農村民間有“開年”的說法,正月初七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至少吃上七種菜,以祈求新的一年有良好的開端,萬事順利,豐衣足食。“七菜開”這一天,通常是最寬容的一天,各家菜地里的菜可以任意采摘,主人沒有半點怨氣,因為每家都不會種有七種菜。人們都會熱情地邀請到自己的菜地摘菜。然后把菜提回家里,把菜洗干凈,放進油浸浸的“肥肉煲”里,這樣一煲飄著各色菜香的“七菜煲”便可上臺了。如今這種習俗已漸漸淡化。
年例
年例是粵西主要是茂名及其所轄縣市,和湛江的吳川,廉江所特有的節日(在粵西其他地方也有,但是不常見)。而在上述地區,其所舉辦的年例亦各有特色。年例,可以說是以上地區的鄉村最熱鬧的時候。茂名地區的年例日各地有所不同,大體上是從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以初七、八至十六、十七日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農歷二月份的,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則幾乎每個月都有(但多集中在秋天),年例節一般一個村莊為同一天,少數兩天。亦有附近數條村莊的年例節都是在同一日的。以土地神的“社境”為單位,開展年例活動,時間多為一天,間有兩三天者。活動內容:請道士拜懺、游神、祈求人壽年豐;敲鑼打鼓、掛花燈、舞獅、放鞭炮、演木偶戲,娛樂通宵。
年例的主旨是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一村過年例,周圍村莊群眾都來看熱鬧助興,家家戶戶大擺宴席招待親戚朋友,不論是否相識,一律熱情款待茶飯酒菜。每到年例期,村鎮街道張燈結彩,各戶盛筵宴請親朋,來客越多,主人就越高興,故有“年例大過年”之說,活動內容有游神、游燈、點燈、做醮、炮會(搶花炮)、舞獅、舞龍、飄色、八音、武術表演、做大戲(粵劇)、木偶戲、燃放煙花炮竹等,一直鬧至通宵達旦。隨著社會的發展,年例的傳統也隨之有所改變,許多地方逐漸習慣于把“做年例”、“睇年例”變作“吃年例”。但作為茂名市特有的傳統節日,它在茂名人民心目中依然有著深深的情結,對茂名人民有著重要的意義。
年例比較年出名且在正月期間舉行的有電白區莊垌村年例(正月十四至十六舉行)、信宜六雙村年例(正月十七舉行)、化州旺埇村年例(正月十七舉行)、化州莞塘村例(正月十八舉行)、高州分界圩年例(正月十九舉行)高州忠平社年例(正月廿一舉行)及茂南區飛馬村年例(正月二十八舉行)。
高州木偶戲
高州木偶戲,也稱“傀戲”、“傀仔戲”,高州木偶屬杖頭木偶,始于明朝萬歷年間,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幾百年來,高州木偶戲廣泛流傳于高州的村村寨寨,高州市28個鎮、街道辦中23個有傀戲班。
高州八音鑼鼓
在高州八音鑼鼓叫“八音班”,在廳堂表演時也有人稱“華堂班”,是一種以打擊樂演奏為主的民間藝術,明末清初自閩南傳入高州地區。由于樂班的組成人員不多,道具簡易輕便,流動性強,易于演出而活躍于高州的鎮村,是高州年例等節慶活動中所常見的一種藝術形式。
禾樓舞
粵西化州市的跳禾樓,相傳明末清初從廣西傳入,并在民間衍化為起源于歌仙劉三妹的傳說:當地青年牛哥與云游至此的劉三妹相愛,一起用歌聲驅除了蟲害,奪得了豐收,村民為紀念歌仙,每于農歷六、七月插秧完畢,便擇吉日在曬谷場搭起禾樓,唱起禾樓歌,跳起禾樓舞。現主要分布于化州那務、播揚等鎮。
跳花棚
跳花棚俗稱“跳棚”,流傳于廣東省化州市官橋鎮長尾公、卷塘尾等村,是民間“儺祭”活動中的舞蹈。相傳,跳花棚從明朝末年起在化州代代傳承,一直延續至今。每當秋收后,村民便在草坪、土地廟或祖廟前搭棚準備儺祭。在舉行跳棚儺祭活動前4天,在儺舞老藝人的帶領、指導下,先在村中挑選16周歲以上的男子集中教練吟唱和舞蹈。
高州木刻畫
高州木刻畫源起唐朝,唐末就有民間藝人刻印紅紙墨印年畫門神,如鯉魚躍龍門、福祿壽星、天姬送子等。高州木刻畫是在木板上作畫,然后用雕刻刀去掉畫稿里不需要的部分,版面上留下部分凸起,把這個凸版做模,用紙印刷出來,就成了高州木刻畫。
信宜竹編
信宜市屬于山區,林木竹藤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當地盛產各類竹編器具等,據《信宜縣志》記載,信宜竹器編織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清代當地已有竹編加工業。信宜竹編的產品主要是各種生活用具,如米篩、簸箕、谷籮、雞鴨籠、竹籃等。如今,信宜市所轄各鄉鎮仍有編織。
化橘紅中藥文化
相傳,化橘紅自漢代時開始種植,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柚在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下逐漸進化而成。明萬歷《高州府志》載“化橘紅唯化州獨有”,更被李時珍編入《本草綱目》,明清時期曾被列為宮廷貢品。現化橘紅主要在化州的河西、官橋、中垌、合江、那務、平定、文樓、江湖、林塵等一帶種植。
電白沉香制作技藝
電白沉香制作技藝是指沉香的傳統制作技藝,包括種香、理香、采香、辨香、制香、入藥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香農辨別香樹含結香的數量和質量再收采;收采后用利刀砍去樹干腐朽部分陰干,再剔除不含香脂的白色輕浮木質,留下黑色堅重木質,摘取優質油脂(沉香)。根據沉香的品質、形狀通過手工制作成沉香雕刻、沉香珠鏈、沉香線香、沉香精油、沉香皂、沉香酒、沉香茶等名貴工藝品、化工日用品、食品或藥品原料等。電白香農和加工沉香產品的工匠代代薪火相傳,培育了不少沉香傳承人,形成了電白沉香制作技藝。
祭荔枝神
這個習俗是在每年荔枝收獲完畢,一般時間在農歷五月初五后不久進行。祭荔枝神先定吉日,有單戶,也有集體。單戶的各自在自家做籺,加菜并邀親戚朋友飲自家釀的荔枝酒,飲罷,帶祭品特別是要有荔枝酒去自種的荔枝樹下拜祭。拜祭完畢,燃鞭炮,鑼鼓喧天,跳儺舞。集體的,人們揀一條豐產,“功勞”最大的荔枝樹下作祭壇,八仙桌上擺上從各家各戶送來的三牲祭品和荔枝酒,請道公喃齋。晚上在荔枝園附近做木偶戲。此俗最早出現在根子,后傳至分界、泗水等地。
年籺
在粵西茂名,家家戶戶都有做年籺賀歲的習俗,每年春節前夕,各式各樣的年籺便粉墨登場。特別是大年初一當天,按茂名各地的舊俗,每家每戶不能殺生,餓了就吃年籺充饑,到了大年初二才開始宰雞殺鴨,大快朵頤。
化州拖羅餅制作技藝
拖羅餅是化州地區著名的小吃和土特產,是當地民眾中秋節祭拜月神的主要貢品。化州拖羅餅制作技藝源遠流長,系化州飲食文化的重要標志,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其制作工藝流程比較復雜,全手工制作,色香味美,外觀色澤金黃,形似明月,口感皮脆餡香,令人叫絕。
緬茄雕刻
緬茄雕刻是微雕藝術,融匯了美術、雕刻、文學、民間工藝制作等元素,是一種精美的、珍稀的藝術品,是高州緬茄雕刻藝人幾百年來探索積累的一種獨特而精湛的工藝。
戲曲
茂名也受到廣府文化影響,亦流行粵曲、粵劇文化。

【美食特產】
高涼菜屬于粵西菜式源頭之一,具有悠久歷史。高涼菜追求極致的原汁原味。高涼菜在烹飪上多以白焯、水煮、煎的方法為主,并少放調料務求帶出材料最原始的風味,其味道可以用清、鮮、香、嫩四字概括,這與廣府菜、潮州菜、客家菜又有著區別。
懷鄉雞
懷鄉雞為肉用雞種,肌肉豐滿、肉質嫩滑,具三黃雞(黃羽、黃皮、黃爪)特征,1985年被列入《廣東省家畜家禽品種志》,正式成為廣東省名牌雞品種。20世紀80年代后,因養殖業的發展,主產地遍及信宜。
十大名菜
高涼菜“十大名菜”包括山姜頭焗乳鴿、鎮隆楊桃鴨、世文金豬、益盛鹽焗雞、香煎墨魚餅、川芌白芷蒸水庫魚頭、隔水蒸雞、電白蠔炸鱔炸、白灼水東芥、鎮隆魚古。
十大名小吃
高涼菜“十大名小吃”包括古法淮山糕、播揚灰水籺、簸箕炊、化州糖水、柴槍粉、薯包籺、化州牛雜、食慣嘴粉、霞洞豆餅、高州豆芽粉。

【榮譽稱號】
2013年,中國智慧城市推進杰出成就獎。
2016年11月,茂名被評定為“廣東月餅名都”。
2017年,獲評央視《魅力中國城》冠軍、最受觀眾喜愛魅力城市。
2017年,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7年度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2018年9月,榮膺“中國月餅名城”。
2018魅力中國城年度魅力文旅發展潛力城市。
2019年6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授予茂名“中國月餅名城”榮譽稱號。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茂名排名第96。
2019年,茂名入選中國地級市百強第75名。
2019年“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TOP100”,茂名排名第81。
2019中國城市品牌評價百強榜(地級市)發布,茂名排名第76。
2020年4月27日,國務院同意在茂名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2020年12月,被授予”廣東省雙擁模范城(縣)“榮譽稱號。
2021年1月,入選2018-2020 周期國家衛生城市名單。
2021年5月,入選中國地級市百強品牌城市名單,茂名排名第81。
2021年9月,2019-2020年度廣東“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情況公布,茂名考核結果等級為優秀。
2021年9月,2021上半年“中國十大環境舒適之城”排名第九。
2021年12月,入選“2021城市數字化轉型百強榜”第99位。
2021年12月,榮獲2019-2020年度廣東省無償獻血先進城市。
2022年1月,茂名市農業農村局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集體”稱號。
2022年3月,入選“2022中國活力城市百強榜”,排名第85名。
2022年3月30日,茂名2021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綜合得分在全國97個地級提名城市中排第25名,在廣東全省8個地級提名城市中排第3名。
2022年4月,中央文明辦公布了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年度測評結果,茂名市測評成績在97個地級以上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排名第7、在全省8個提名城市中排名第1。
2022年6月,入選2021年廣東醫改十大創新典型。
2022年,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23年6月,被授予2020-202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
2023年11月,入選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
2024年4月,榮獲“2021-2022年度廣東省無償獻血先進市獎”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