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深圳安居景馨苑:模塊化建筑破局安居工程?“智建”好房子標桿         朱懷濤 饒少華 等        建筑雜志社     2025年08月27日 10:04 北京

深圳安居景馨苑:模塊化建筑破局安居工程?“智建”好房子標桿         朱懷濤 饒少華 等        建筑雜志社     2025年08月27日 10:04 北京

 二維碼 1
圖片

項目實景

安居景馨苑位于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梅林路與梅東三路交會處西北角,總建筑面積約4.5萬㎡,建筑高度98m。項目是國內首個在高密度城區建造的混凝土模塊化高層建筑,由深圳市安居集團有限公司打造,從首吊到30層、696套房精裝封頂僅用148天。安居景馨苑繼華章新筑項目后,實現了從模塊化1.0到2.0的技術迭代與升級,是“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示范工程。

破局一:保障房“快”與“好”的協同之道

模塊化建筑讓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成為可能,深圳華章新筑首次大規模試點應用模塊化建筑技術,365天建成5棟百米高樓,工期僅為傳統建造方式的1/3,是全國工業化程度最高的高層保障房項目。項目融入光伏發電、新型儲能、柔性用電、液冷超充、虛擬電站、V2G 等先進技術,開展超級快充、柔性充電、光儲直柔等新模式應用,年發電量超55萬kW·h,超快充電站為住戶提供“一杯咖啡,滿電出發”的用戶體驗,未來探索“光儲充放檢,充電不要錢”的用戶體驗。

根據《深圳市氣候公報2024》,在2024年4月18日到5月5日深圳市首個降雨集中期,降雨量是近5年(71.5mm)的6.6倍,華章新筑經受了連續8天極端暴雨天氣考驗。經充分吸收華章新筑成功經驗,安居景馨苑項目模塊大部分工序在工廠可控環境下生產,通過工業級品控,能達到建筑更好的平直度、氣密性、隔聲性與保溫效果,也消除了窗邊衛生間漏水隱患。同時,結構上率先將模塊墻模作為剪力墻保護層,減輕了結構自重,整體結構受力更加合理。

破局二:保障房場景躍遷的賦能之路

安居景馨苑在建設中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關于保障性住房“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四跟發展策略”(跟著產業園區走、跟著大型機構走、跟著軌道交通走、跟著盤活資源走)相關指示精神,深挖存量、廣謀增量,蹚出了一條存量土地資源高水平“合作建設+運營”復合開發的新路。既減輕了深圳財政負擔,又提高了開發效率,還盤活了國有企事業單位閑置土地資源。

模塊化建造技術大幅縮短了工期。項目可提前收取租金,提前實現經濟效益,直接沖抵了增加的建造成本。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高密度城區,高租金和高房價城區的工期優勢能夠更好地轉化為效益優勢。從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看,后期維護和維修成本顯著降低,前期的建造成本的劣勢逐漸轉變為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優勢。

圖片

模塊化建筑優勢

破局三:保障房技術革新的進化之路

公司在首個模塊化項目中總結出“十不出貨、七不吊裝”品控經驗,并轉化為安居景馨苑項目指導規范文件。模塊集成度上進一步集成了陽臺和“微管廊”,標準化模塊縮減為兩類,防水、煙道和外墻節點進一步優化。施工過程中還綜合應用了自平衡吊架、智慧塔吊和三維激光掃描等智能建筑技術。集成創新技術解決了模塊化建筑在鬧市區狹小場地施工的難題。

為了進一步構建“結構安全可靠、模塊智能生產、智慧吊裝”模塊化建造新模式,經過科學主動求變和充分論證,以大幅度降低模塊化建筑結構體系成本、簡化模塊構造便于生產、提升模塊安裝施工效率為科研目標,項目組建以博士后團隊為中堅力量的創新研發隊伍,聯合清華大學對模塊化結構體系進行系統性革新和升級,研發了疊合剪力墻模塊化建筑結構體系。最終突破了模殼不參與結構受力的技術瓶頸,以“免模板、免外架、免支撐”方式建造,實現了“建筑模塊化、模塊構件化、構件結構化”,具有“構造簡單、施工方便、質量可靠、成本降低”的顯著優勢。

圖片

微管廊集成及優勢示意圖

住上好房子,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最樸素期待。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更要建成好房子。模塊化建筑技術必將有力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融合發展,也將成為建設好房子的重要抓手。作為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建造的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模塊化建筑目前在政策、標準、技術體系上仍待進一步完善,在直接建造成本上仍較傳統建造技術偏高,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及社會各方共同推動發展。相關的資金補貼、容積率獎勵等實質“利好”激勵政策的陸續出臺,也會進一步推進模塊化建筑技術的推廣應用。



作 者:深圳市安居集團有限公司 朱懷濤 饒少華 張 博 李澤樂 劉鵬遠
編 輯:王玉潔


展會新聞